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南极冰鱼与南极磷虾营养成分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国标方法分析了南极冰鱼的营养成分,并与南极磷虾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期望为南极冰鱼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南极冰鱼肌肉中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与南极磷虾差异显著(p0.05),脂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南极磷虾差异不显著。南极冰鱼肌肉与南极磷虾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44.24和34.03,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D/WHO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35.86%和40.51%。南极冰鱼中饱和脂肪酸(33.37%)和单不饱和脂肪酸(41.22%)含量分别高于南极磷虾(32.60%和29.75%),南极磷虾多不饱和脂肪酸(25.12%)含量低于南极磷虾(45.38%)。南极冰鱼肌肉中的矿物质(Ca、Fe、Zn、Cu等)含量低于南极磷虾。因此,南极冰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南极磷虾因其巨大的生物储存量以及较高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南极磷虾高值化利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酶解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弥补了很多传统加工技术的缺陷。本文从酶在南极磷虾蛋白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外源酶在南极磷虾蛋白质酶解中的应用、南极磷虾自溶酶的应用),酶在南极磷虾油脂加工中的应用,南极磷虾内源酶的纯化与表征几方面介绍酶在南极磷虾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酶在南极磷虾加工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南极磷虾是一种产自南极海域的小型甲壳类动物,南极磷虾油是从南极磷虾中提取,含有磷脂、Omega-3脂肪酸、虾青素等多种活性成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南极磷虾油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南极磷虾油可以显著提高血液中Omega-3脂肪酸水平、改善大脑健康、抑制肥胖以及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南极磷虾营养成分随月份的变化,以2016年3~8月份在南极48.1区捕捞的南极磷虾为材料,测定其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等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并对其进行评分,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脂肪酸含量,系统地分析评价了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为南极磷虾的加工与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蛋白质含量范围为13.07%~15.15%,脂肪含量范围为1.13%~4.36%,两者随着月份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并在4月份达到最高。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其总氨基酸含量(T)范围为99.83~151.33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E)范围为41.63~64.66 mg/g,六个月份中E/T和E/N值(N表示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条件,但4~6月份T和E值为最高。各月份南极磷虾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接近1,比例均衡,其中缬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南极磷虾中共检出29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19种,占脂肪酸总量的60%以上,以C16:1、C18:1n9c、EPA和DHA为主,饱和脂肪酸总量(SFA)从3~8月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增幅为2.34%;ω-3/ω-6值在2.96~4.37,比例合适。综合分析,4~6月份的南极磷虾营养价值更高,可选择此阶段对南极磷虾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发南极磷虾油的新制备方法。方法:以南极磷虾粉为原料,采用亚临界丁烷分离制备南极磷虾油,并优化其制备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新工艺制备的南极磷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南极磷虾油的最佳亚临界制备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 ℃,提取压力1.0 MPa,提取时间120 min,该条件下脂质提取率为(81.2±0.4)%,该南极磷虾油挥发性物质中几乎不含不饱和环烃类和萜类,主要含有2-癸烯醛、11-烯醛、癸酸等27种挥发性成分。结论:南极磷虾油中挥发性成分可作为南极磷虾油真伪鉴定的一个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南极磷虾为原料制备的虾肉、虾糜、普通虾粉、脱脂虾粉和脱氟虾粉这5种产品为原料,对其基本成分及产品中蛋白质的组成和分布状态、氨基酸组成促进行测定。用SDS-PAGE、显微观察、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五种南极磷虾产品中普通虾粉的蛋白含量最低(65.12%),但仍超过特级品的鱼粉(GB/T 19164-2003,蛋白含量>65%),对照FAO/WHO提出的氨基酸模式,分析产品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5种南极磷虾产品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47.835%,高于酪蛋白(47.548%),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91.571%,营养指数(NI)≥56.432%,南极磷虾各产品蛋白的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适宜,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也优于酪蛋白的75.627。由于受到热加工、乙醇脱脂、酸处理脱酰胺等的影响,磷虾产品中高分子量的蛋白发生降解,低分子量的蛋白增加,此外,产品蛋白中a-螺旋/β-折叠的比值由1.222降至0.835,β-转角的含量也从31.39%降至26.37%。通过对不同南极磷虾产品中蛋白的营养价值的研究,论证了该南极磷虾产品可作为良好的蛋白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南极磷虾是一种产自南极海域的小型甲壳类动物。磷虾油是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富含磷脂、n-3多不饱和脂肪酸、虾青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营养保健功效。综述磷虾油的功效成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磷虾油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磷虾油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状况,以期为磷虾油产品的功能研究及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南极海域3~8月份南极磷虾肉中挥发性物质,研究分析南极磷虾气味随着月份变化的特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ROVA法确定各月份南极磷虾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并通过电子鼻对其整体风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主体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3、4月份的主体风味物质较少,以壬醛、癸醛为主;5~8月份主体风味物质明显增加,有壬醛、癸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苯乙醛、1-辛稀-3-醇等。所有月份中都有D-柠檬稀,但阈值较低,推测其对南极磷虾风味形成有一定的修饰作用。该变化特点可能与南极磷虾的生长特性、进食特点和季节变化相关。应用电子鼻进行PCA分析所得结果与GC-MS相一致,表明在5月开始南极磷虾挥发性物质种类变得更加丰富,且在7、8月南极磷虾主体风味物质含量有明显提高,因此可将7、8月南极磷虾加工成南极磷虾制品。  相似文献   

9.
正南极磷虾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生物,目前我国已建立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首个"863计划"项目,因此开发南极磷虾休闲食品很有市场前景。一、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南极磷虾是已经发现的含蛋白质最高的生物,蛋白质含量达干重的50%以上,且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和维生素A,尤其是代表营养学特征的赖氨酸的含量更为丰富。南极磷虾体内高于  相似文献   

10.
周莉  李佩璇  赵钰灵  曾晓雄 《食品科学》2017,38(24):165-170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粗脂肪,分别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体积比对南极磷虾粗脂肪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正己烷-无水乙醇(3.5∶1,V/V)、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5.4 h。在此条件下,南极磷虾粗脂肪得率为12.32%。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南极磷虾粗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粗脂肪中主要含有棕榈酸(C16:0,28.86%)、EPA(C20:5n3,15.48%)、油酸(C18:1n9c,12.71%)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12.22%)。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高达57.47%,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19.82%,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37.65%。因此,南极磷虾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新来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南极磷虾产业面临的巨大成本压力,迫切要求南极磷虾进行全面、深度地开发利用。南极磷虾甲壳素作为南极磷虾的重要组分之一,因其良好的功能特性和巨大的生物资源量展现出独特的应用潜力而倍受瞩目。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甲壳素的结构特征、理化特性、制备方法、生物活性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南极磷虾甲壳素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促进南极磷虾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极磷虾富含优质蛋白,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也是最后一个潜在动物性蛋白资源库。目前,南极磷虾蛋白产品以虾粉、冷冻南极磷虾肉等初级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产品。本文系统综述了南极磷虾蛋白的营养特性及其评价、功能特性及其改性、功能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食用安全性问题,以期为南极磷虾蛋白的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相关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由于南极磷虾油中总砷含量较高,使其在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对南极磷虾及其产品中总砷、无机砷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基于检测数据和南极磷虾产品的膳食消费量,采用点评估方法对南极磷虾产品中砷膳食暴露量及食用安全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整虾和磷虾肉中总砷含量均低于0.50 mg/kg,南极磷虾粉、南极磷虾油及其胶囊产品中总砷含量相对较高,但是南极磷虾产品中无机砷含量一般低于0.050 mg/kg;点评估结果表明,摄食南极磷虾油等产品对无机砷膳食暴露量的贡献率极低,长期食用磷虾油不会增加总膳食无机砷的摄入量。因此,南极磷虾及其产品可以作为安全、优质的食品、饲料或保健品原料予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南极磷虾抗氧化肽,优选出抗氧化活性最好的南极磷虾肽成分。方法采用脱脂、酶解、超滤等手段制备南极磷虾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能力指数3个抗氧化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2个酶活力指标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抗氧化活性最好的南极磷虾肽组分;基于G-25凝胶层析技术对抗氧化活性最好的南极磷虾肽组分进行分离纯化,进一步基于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方法测定洗脱后各峰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得到抗氧化活性最好的南极磷虾抗氧化肽组分。结果通过抗氧化指标测定,截留分子量3~10 KDa的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0.10±1.10)%,截留分子量3 KDa的南极磷虾肽的ABTS清除能力和抗氧化指数较好,则IC50值为(0.74±0.08) mg/mL、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值为6.39±0.21;通过酶活力指标测定,截留分子量3 KDa的肽的SOD活力和CAT活力最好,分别为(45.7±0.13)U/mg和(17.1±0.19)U/mg蛋白质。对截留分子量3KDa和3~10KDa的南极磷虾肽进行G-25分离纯化后,测定各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知截留分子量3~10KDa的F2-2峰清除率最好,为(51.55±1.54)%。结论基于EPR方法优选出分子量为3~10 KDa的南极磷虾肽的F2-2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南极磷虾油是一种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为提升南极磷虾油的氧化稳定性,首先简要介绍了影响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脂质组成要素,概括了不同加工方式对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详述以传统脂质氧化指标、微量成分含量变化、挥发性成分、脂质组学评估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现状。南极磷虾油的脂质劣变机制复杂,氧化状况评估困难,未来应筛选出合理化评估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方法,并系统研究其脂质组成与氧化稳定性之间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总蛋白酶活力为指标,研究3 种自制南极磷虾肉糜(虾肉糜)5 ℃冷藏过程中蛋白水解酶的稳定性,并以蛋白质组分、汁液流失率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研究其自溶特性。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虾肉糜所含的消化腺蛋白酶稳定性较高,未充分漂洗的虾肉糜受到持续的水解;虾肉糜的自溶特性主要表现为盐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的降解和水溶性蛋白的增加,且汁液流失率增大和感官品质劣化。未漂洗虾肉糜的自溶现象尤为显著,不宜冷藏保存,而2 次漂洗虾肉糜在冷藏过程中自溶特性不显著,虽然存在一定的蛋白质组分变化和汁液流失率增加现象,但感官品质未大幅下降,因而适宜于短时间内在5 ℃进行冷藏保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南极磷虾虾糜在热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变化,采用蒸煮、烘炒热加工方式对南极磷虾虾糜进行处理,通过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未经热处理的生南极磷虾虾糜和经热加工处理后的南极磷虾虾糜及其蒸煮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热加工处理后,南极磷虾虾糜的风味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青草味、肥皂味、脂肪味、刺激性风味骤减,烘炒处理还产生烘烤香味和肉香味风味物质。生南极磷虾虾糜、蒸煮南极磷虾虾糜、南极磷虾虾糜蒸煮液和烘炒南极磷虾虾糜的样品中分别检测出32、29、34和55种挥发性物质。研究表明,热加工处理后,南极磷虾中总的挥发性成分呈现明显增多趋势,肥皂味、脂肪味、苦味、刺激性气味去除,烘烤香味、肉香味及腥味增加。  相似文献   

18.
Antarctic krill is the biggest fishery resource in the world with high content of phosphatidylcholine (PC) as a valuable natural product.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extract and separate Antarctic krill PC. The PC was extracted only by acetone from Antarctic krill oil and separated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mixtures of chloroform and methanol as eluting solvents.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acetone-soluble Antarctic krill PC. The purity of the purified PC was able to reach 97.77 ± 0.65 %,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tandard Antarctic krill PC. Moreover, it was found in the fatty acid analysis that the purified PC contained mainly five fatty acids, including palmitic acid (41.25 %), oleic acid (8.62 %), 7-hexadecenoic acid (4.60 %), EPA (31.34 %), and DHA (14.52 %). The result is helpful for the analysis of Antarctic krill PC’s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its nutritional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