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人工养殖大鲵肌肉和鲵皮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及评价,旨在为人工养殖大鲵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大鲵肌肉和鲵皮中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92.60%(干重)和96.46%(干重);脂肪含量低,分别为6.24%(干重)和4.02%(干重)。鲵肉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全面:共含18种氨基酸,其中6种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77%,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7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68.68%,均符合FAO/WHO理想模式,无限制性氨基酸;鲵皮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含量丰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此外大鲵肌肉和鲵皮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其中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184.96±73.84)mg/100g(干重)和(391.24±87.69)mg/100g(干重);微量元素中,锌和铁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养殖大鲵的食用、药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中国大鲵的营养品质、药用保健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大鲵肌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全面,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肌肉和尾部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肌肉中富含锌,软骨中富含钙;此外大鲵体内还含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保健价值。分析了大鲵的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其今后应以高档保健品为主要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澳洲金鲈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方法采用色谱法和常规分析化学法检测出澳洲金鲈鱼种肌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含量,并对肌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澳洲金鲈鱼种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未测色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赖氨酸,含量最低的是蛋氨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67%;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和胱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78.55%;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9.64%;澳洲金鲈的蛋白质营养符合E/T应为40%左右和E/NT应为60%以上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标准。澳洲金鲈含有22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油酸,亚油酸次之;不饱和脂肪总量为64.4%。结论澳洲金鲈具有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等特点,可以作为我国优良品种引进及产业化开发的淡水鱼。  相似文献   

4.
根据不同季节框鳞镜鲤的形体参数、背部和腹部肌肉的营养成分,采用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对框的鳞镜鲤进行特征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框鳞镜鲤在春、夏季的主要形体特征是体形较大,内脏比例较高,鱼皮比例较低;而秋、冬季的特征主要是体形较小,鱼鳞、内脏比例较低而肌肉比例较高。腹部肌肉在春、夏季的主要特征是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灰分含量较低,而水分含较高;秋季的主要特征是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高,水分含量较低;冬季的主要特征是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含量较高,水分较低。背部肌肉在春季的特征是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和灰分含量较低,游离氨基酸和水分含量较高;在夏季的主要特征是粗脂肪和总糖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灰分、水分较低;而在秋、冬两季的特征主要是粗脂肪、总糖和水分含量较低,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及灰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子二代商品大鲵不同可食部位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华  汪俊  李灿 《肉类研究》2012,26(5):34-36
对子二代商品大鲵可食部位分布情况与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其中水分、蛋白质、脂肪与灰分采用国标的方法检测,还原糖采用蒽酮比色法。在大鲵体中可食部位占全鱼总质量的76.23%,其中皮肤占全鱼总质量的8.56%,肌肉(即白肉)部分主要分布在背部、腹部、尾部,占总质量的39.90%,血液和内脏占全鱼总质量的23.05%,脂肪组织主要集中分布在尾部,占总质量的4.73%;在不同可食部位中,营养成分主要由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元素组成。蛋白质在大鲵体内分布规律为:皮肤〉背部肌肉〉尾部肌肉〉腹部肌肉〉肠〉肝脏〉脂肪。油脂成分在体内分布规律为:脂肪〉肝脏〉尾部肌肉〉肠〉腹部肌肉〉背部肌肉〉皮肤。还原糖只在肝脏中有检出,其他部位均未检出。在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均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可见,子二代商品大鲵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肉食食品。  相似文献   

6.
运用生物化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肌肉和软骨(头骨、脊骨)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杂交鲟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含量较常见的经济型淡水鱼类略高;肌肉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6.89,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70.5%;矿质元素中钙磷比为8.8,锌、铜、铁三种微量元素的比例较合理.杂交鲟脊骨中粗蛋白和总糖占干重的比例与鲨鱼软骨相近,脊骨和头骨蛋白质的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软骨中还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以上结果表明,杂交鲟肌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并且软骨在一般营养成分方面具有媲美鲨鱼软骨的特点,因此杂交鲟肌肉和软骨均可作为优质的水产食品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7.
彩鲷和普通罗非鱼不同部位营养及质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彩鲷和普通罗非鱼背部、腹部和尾部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营养价值及质构特性的研究,评价两种鱼不同部位的营养与质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罗非鱼背部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和氨基酸评分均最高,这表明背部肌肉的营养价值最高,最适合作为人体补充营养的部位;彩鲷背部和尾部肌肉蛋白质的含量和必...  相似文献   

8.
以杏鲍菇可食副产物为研究对象,在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其营养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可食副产物中主要营养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物;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是典型的高钾低钠类食物;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是安全可靠的加工原料;富含16种氨基酸,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蛋白质营养评价结果表明,杏鲍菇可食副产物AAS、SC、SECAA评分高于商品菇, EAAI、BV、NI略低于商品菇。综合比较营养成分及蛋白质营养价值,杏鲍菇可食副产物和商品菇无显著性差异(p0.5),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9.
对鮸鱼肌肉和副产物营养成分进行测定,鮸鱼肌肉和副产物水分含量分别为79.65%与69.15%,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65%与19.36%,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24%与3.90%,灰分含量分别为1.15%与3.75%。鮸鱼肌肉和副产物的氨基酸总量(TAA)分别为18.58%与15.47%,必需氨基酸(EAA)质量分数分别为7.65%与5.52%,但只有鮸鱼肌肉的EAA/TAA(41.17%)与EAA/非必需氨基酸(69.99%)符合FAO/WHO优质蛋白质标准。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的结果表明鮸鱼肌肉和副产物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鮸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9.07,副产物的EAAI为61.78。鮸鱼肌肉和副产物都含有丰富的丁酸、棕榈油酸、油酸、神经酸、二十二碳六烯酸、Mg、Ca、K和Fe。鮸鱼肌肉和副产物是高蛋白质、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的食品源。  相似文献   

10.
运动营养食品配料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运动营养食品包括人体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蛋白质、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适时补充,从而可使人体增加肌肉、减少脂肪,提高做功或增加机体耐力。本文综述了蛋白类(大豆多肽)、氨基酸类(支链氨基酸、肌酸、L-谷氨酰胺)、碳水化合物(麦芽低聚糖)以及国内外最新发展的应用在运动营养中的食品配料与人体健康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鲵汤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大鲵汤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测定5个不同熬煮时间(30、60、90、120、150 min)条件下大鲵汤的一系列营养指标,包括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肌苷酸含量、定性定量脂肪酸组成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大鲵汤中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30~60 min间显著增加,在60~120 min间趋于平衡,在120 min后显著增加;肌苷酸含量随熬煮时间延长而增加;测得以棕榈酸、十六烯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四碳烯酸为主的16种脂肪酸,且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saturated fatty acid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SFA/PUFA)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60 min时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适宜,且SFA/PUFA值最佳为1.37;大鲵汤中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ssential amino acid/non-essential amino acid,EAA/NEAA),随熬煮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在60 min时达到峰值,总氨基酸含量为239.529 mg/100 g,EAA/NEAA值为0.858。在传统的常压熬煮条件下,熬煮时间为60 min时大鲵汤营养品质好,此时汤中脂肪含量适宜且SFA/PUFA值最佳,氨基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大鲵肉冷藏过程中肌肉理化指标与其代谢产物的关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模型探究大鲵肉在4 ℃不同冷藏时间(0、2、4、8 d)肌肉代谢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鲵肉样品冷藏8 d与冷藏0、2、4 d相比差异较大。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为标准进行筛选(VIP≥1,t检验P<0.05),不同冷藏时间大鲵肉中共筛选出69 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21 种)、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14 种)、糖类及其衍生物(7 种)、核苷酸类及其衍生物(10 种)、胺类及其衍生物(6 种)和其他类化合物(11 种)。层次聚类热图可将不同冷藏期大鲵肉样品分为3 类:冷藏前期(0~2 d),冷藏中期(4 d)和冷藏后期(8 d)。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表明,在大鲵肉冷藏期间较为重要的代谢通路为嘌呤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酮酸代谢、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映射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L-赖氨酸、L-丝氨酸、L-异亮氨酸、L-蛋氨酸、丙酮酸、丁二酸和甘氨酸可作为大鲵肉品质变化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中华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和传统的名贵食、药用动物,其肉质鲜美,且肉、骨、皮、内脏、油脂和黏液均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食用与药用价值高。随着中华大鲵人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在大鲵野生资源保护及其子二代合理利用的政策法规引导下,具有独特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的养殖中华大鲵高附加值功能产品有着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我国对养殖中华大鲵生物活性成分的科学研究与精深加工技术相对滞后,对面向大健康的人工养殖中华大鲵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以养殖中华大鲵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的知识产权为分析对象,从知识产权的申请趋势、技术主题分布、专利质量等多个角度,全面剖析我国养殖大鲵产业的相关研究发展现状,为中华大鲵高附加值功能性健康产品的开发与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德经 《食品科学》2010,31(18):375-376
通过对大鲵黏液、皮肤及肉中的氨基酸分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结果表明:大鲵黏液及皮肤、肉中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7.30%、70.96%、70.76%,氨基酸种类相同,但不同种类的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坛子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营养品质。方法运用多种方法对坛子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用必需氨基酸指数法(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 method,EAAI)、氨基酸评分法(amino acid score, AAS)、化学评分法(chemical score, CS)评价坛子肉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坛子肉中氨基酸总量为20.76%±0.21%, 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60%, 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90%,AAS和CS均表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坛子肉中粗脂肪含量为28.15%±0.31%,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0.79%±0.3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1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1.68%。结论坛子肉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优质蛋白源以及具有均衡脂肪酸的高营养价值的肉制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鲵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其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国大鲵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并研究肌内脂肪酸抗氧化,提供肌内脂肪酸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肌内脂肪酸的组成;通过Schaal烘箱法(63±1℃)研究肌内脂肪酸的抗氧化特性。GC-MS分析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主要含13种脂肪酸,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18∶124.2%,C16∶015.4%,C16∶113.7%,C18∶28.2%,C20∶56.7%,C18∶34.5%,C22∶64.3%,C14∶13.0%,C18∶02.8%,C22∶52.6%,C20∶42.2%,C17∶02.0%,C17∶11.9%。饱和脂肪酸(SFA)为20.2%,不饱和脂肪酸(UFA)达71.3%。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42.8%,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28.5%,具有保健功能性作用的ω-6型PUFA为13.0%,ω-3型PUFA为15.5%。ω-6型与ω-3型PUFA比为0.8。Schaal烘箱法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剂二丁基对甲苯酚(BHT)、没食子酸丙酯(P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肌内脂肪酸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其中特丁基对苯二酚抗氧化效果较佳。中国大鲵肌内脂肪富含ω-3和ω-6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大鲵肉冷藏过程中(4 ℃,0、2、4、8 d)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鲵肉在冷藏期间0、2 d组内和组间差异较小,4、8 d组内和组间差异较大;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相邻组间差异代谢物个数逐渐增加。以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第1主成分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2,t-检验的P≤0.001为筛选标准进行筛选,共得到125 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17 种)、酯类及其衍生物(53 种)、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25 种)、核苷酸类及其衍生物(13 种)、醇类化合物(3 种)、其他化合物(14 种)。其中大部分代谢物冷藏8 d丰度显著下降(P<0.05);此类代谢物中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A1类)、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A3类)的丰度累积变化有相似的趋势,即冷藏0~2 d出现小幅度上升,2~4 d出现小幅度下降,4~8 d快速下降;酯类及其衍生物(A2类)、核苷酸类及其衍生物(A4类)的丰度累积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A2类)在冷藏0~4 d缓慢下降,4~8 d快速下降,而核苷酸类及其衍生物(A4类)具有线性下降的趋势。KEGG代谢通路富集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组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与大鲵肉品质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肌酸、L-组氨酸、L-谷氨酸、组氨酸、鸟氨酸、L-精氨酸、植物鞘氨醇可作为大鲵肉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潜在标记物。本研究为今后大鲵宰后肌肉代谢及冷藏期间品质调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明确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采集西藏那曲牦牛的上脑、里脊、外脊、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9 个部位分割肉,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9.30%~24.20%,其中腹肉中蛋白质含量最低,外脊中最高;脂肪含量为1.03%~22.47%,腹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部位,米龙、外脊、臀肉和肩肉中脂肪含量较低,不足1.5%。在测定的18 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赖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腹肉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9 个不同部位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03%~40.00%,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接近;里脊和外脊能够满足所有膳食氨基酸需要,上脑、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中,缬氨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为腹肉>上脑>里脊>臀肉>外脊>胸肉>肩肉>腱子肉>米龙,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牦牛肉中主要的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等n-3脂肪酸含量较少,n-6/n-3比值高于膳食推荐值。以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总体可分为腹肉、上脑与其他部位肉三大类。综上所述,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欧洲肉鸽与其他畜禽肉品质及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欧洲肉鸽胸肌肉的常规肉品质(肉色、p H、失水率和剪切力)和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方法使用色差仪、p H计、膨胀仪、肌肉嫩度仪等测定品质指标,参照国标方法和常用方法测定营养成分,并与其他禽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其他常规畜禽肉相比,欧洲肉鸽肉色偏红偏暗,p H适中,失水率最高,剪切力最低;鸽肉的水分含量高于其他肉类,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0.5%,脂肪含量最低仅2.7%;鸽肉中氨基酸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含量占40.80%,鲜味氨基酸含量占43.42%,均高于其他畜禽肉;鸽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11种),所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畜禽肉类。结论欧洲肉鸽色泽红润,滑嫩多汁,氨基酸含量丰富,脂肪酸组成优化,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型食用肉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