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对人和畜禽健康构成极大危害的革兰阴性肠道致病菌。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病例中,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位居前列,已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西北地区选取3个有代表性的乳品厂,对该地区原料奶中沙门氏菌的存在情况进行了鉴定,检出率为1.3%,并检测了该地区原料奶中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数。结果显示:3个乳品厂样品菌落总数合格率均在70%以上,奶源质量相对较好;从大肠菌群数来看,X2乳品厂平均值<334MPN/mL,而X1乳品厂平均值≥690MPN/mL,X3乳品厂平均值≥382 MPN/mL。可见X2乳品厂奶源质量最好,个别原料奶样品受粪便污染程度较高。但部分地区奶源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3.
对我国冀宁浙3个省典型乳品企业的原料奶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与鉴定,主要检测原料奶中蜡样芽孢杆菌数,以及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确定原料奶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与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蜡样芽孢杆菌数平均值均≤105 mL-1.而细菌总数平均值.冀某乳品企业为7.61×105 mL-1,浙和宁为106 mL-4,属于超标奶.就大肠菌群平均值而言(最近似值),冀某乳品企业为21.17 mL-1,浙某乳品企业为25.15 mL-1,宁某乳品企业为15.98 mL-1.综合分析表明,蜡样芽孢杆菌数与原料奶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没有相关性.本调查分析也对我国原料奶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溯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生产贮藏条件对原料奶中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手工挤奶条件下不同来源的原料奶为研究对象,在冷藏(4℃)、室温(19℃)条件下,分别贮藏0,3,6,9 h后检测原料奶中菌落总数(TBC)、芽孢总数(TSC)、耐热芽孢数、嗜冷菌总数。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增加、时间延长,原料奶中微生物增幅加快(P<0.05),冷链条件下(4℃)贮运原料奶对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具有重要作用。手工挤奶条件下室温(19℃)贮奶3h、冷藏(4℃)贮奶6h后原料奶中菌落总数超过5×105 mL-1的国家标准,原料奶的芽孢总数、耐热芽孢数和嗜冷菌数均超出液态奶的生产要求,特别不利于长效奶(保质期30 d以上)的生产。改善牛奶生产环境对提高原料奶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以哈尔滨周边地区不同养殖规模奶牛场为研究对象,针对春、夏季牛舍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菌群结构及原料乳中微生物种类进行检测和分析,以探讨奶牛饲养环境对原料乳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国产安德森六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将样本在37℃时培养48 h后计数、分离、纯化,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对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相同牛舍不同季节微生物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牛舍封闭季节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A、C两牛舍敞开季节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B牛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牛舍空气中共鉴定出细菌116株,其中葡萄球菌属占32.76%,芽孢杆菌属占45.69%;原料乳中鉴定出细菌56株,其中乳酸菌占41.07%、肠杆菌占30.06%、葡萄球菌属占12.50%,且牛舍空气中与原料乳中微生物同源性较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杭州地区原料奶中嗜冷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杭州地区牧场的原料奶为实验对象,对原料奶受嗜冷菌污染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其中的嗜冷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革兰氏阴性嗜冷菌占绝大部分,其中荧光假单胞菌、鲁氏不动杆菌、阪崎肠杆菌为优势嗜冷菌种,为进一步研究出一种快速检测原料奶嗜冷菌的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原料奶中芽孢总数,耐热芽孢数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原料奶中芽孢总数、耐热芽孢数的测定TheTestMethodofTotalSporeCounts,ThermophilicSporeCountsandPsychrophile惠艺HuiYi(利乐包装(昆山)有限公司)(TetraPak(Kunshan...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东省膨化食品受卫生指标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污染状况, 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中的方法对广东省2016~2018年共1672批次膨化食品进行检验。结果 2016~2018年监督抽检中, 膨化食品卫生指标菌不合格率分别为2.29% (2016年)、4.08% (2017年)、6.31% (2018年), 其中不合格样品生产单位所在地市不合格率最高连续3年均为潮州市。结论 2016~2018年广东省膨化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尤其潮州市的生产企业, 监管部门应强化膨化食品安全监督力度, 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研究屠宰场生鸡肉肠炎沙门氏菌的主要污染途径。方法:以屠宰场生鸡肉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基础上,通过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生鸡肉污染与肉鸡感染的关系。结果:屠宰场生鸡肉样品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阳性率为9.03%(26/288),样品污染与样品来源屠宰场间无统计学联系,但与养殖场的肉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有联系;养殖场肉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与生鸡肉污染有正的统计学联系(相对危险性=18.5);肉鸡实验性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的带菌时间可达42d,排菌达56d 以上。结论:屠宰场生鸡肉肠炎沙门氏菌的污染途径主要为内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通过分析比较5组不同体细胞数(SCC)原料乳的主要成分和特性(蛋白质、脂肪含量、酪蛋白的含量等)、脂肪分解情况(脂肪酶活力、游离脂肪酸及其占总脂肪的比例)以及蛋白质水解程度(水溶性氮、非蛋白氮占总氮的比例以及酪蛋白构成)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SCC对原料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CC小于4.0×105个/mL时,原料乳的成分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随着SCC的增大,原料乳的脂肪水解程度增强,但SCC小于4.0×105个/mL的两组原料乳的脂肪水解程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SCC原料乳的酪蛋白构成表现不同,其蛋白质水解程度(WSN/TN,NPN/TN)随SCC的增大而增加,但SCC在4.0×105 个/mL以下的两组原料乳的蛋白水解程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以电导、总阻抗、双电层电容、培养介质电容、阻抗角作为检测参数,比较含初始菌数不同的阻抗测试管的阻抗变化率曲线,结果阻抗角不适于作为阻抗法快速分析牛奶中菌落总数的检测参数。将检出时间DT值和平板计数法得到的菌落总数的对数值lgC用SAS做线性回归,结果电导、总阻抗、双电层电容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用Δ=lg(C0/CSPC)=lg(C0)-lg(CSPC)值分析阻抗法的检测误差,结果由电导、总阻抗作为检测参数得到的菌落总数值符合实际情况。用阻抗法快速分析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时,分析FPR、FNR随DTTH的变化趋势,DTTH值分别选440min(电导和总阻抗)和410min(双电层电容)。 相似文献
18.
超高压杀菌技术对牛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超高压(UHP)冷杀菌技术对牛乳品质的影响。在350~600MPa 的超高压下对牛乳采用连续加压、交变加压方式及栅栏技术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定其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并与巴氏杀菌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压力越高,保压时间越长,交变次数越多,杀菌效果越好;采用栅栏技术对牛乳中的微生物具有更有效的杀菌作用,其中相同浓度的(终浓度100mg/L)ε-聚赖氨酸较Nisin具有更强的杀菌效果;利用SDSPAGE电泳研究了不同杀菌方式对牛乳总蛋白的影响,发现经UHT、巴氏和500MPa 交变处理的牛乳与鲜牛乳相比其总蛋白电泳图谱靠近负极方向第一条谱带消失,第二条谱带颜色变浅,由此推测经上述处理后牛乳中有一些蛋白质的亚基发生了解离,而经400MPa 交变处理的牛乳与生鲜牛乳的总蛋白电泳图谱相似;超高压处理过的牛乳营养成分与鲜牛乳相比,苏氨酸、VA、VC 在超高压处理中受到的破坏明显比巴氏杀菌小得多,特别是苏氨酸和VA几乎完全被保留下来,而VC 含量也要比巴氏奶高出25% 以上,对于VB1、VB2,检测数据也表明,超高压灭菌对其破坏要比巴氏灭菌小,其含量分别比巴氏杀菌牛乳高出9.5% 和2.6%;与巴氏杀菌乳相比,超高压杀菌有助于延长牛乳的保质期,扩大牛乳的销售半径。 相似文献
19.
原料牛奶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如牛乳房微生物、挤奶环节、储存过程等都有可能发生微生物污染事件,在初始阶段乳烃素的作用下存在一段抑菌周期,经过抑菌期后原料牛奶就会出现变质现象.原料牛奶是整个乳制品供应链中的最上游,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下游的终端乳制品,是整个乳品行业能保持健康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原料牛奶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