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思政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热点。“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立足于专业知识,明确了“食品生物化学”的课程思政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同向同行奠定基础;探索课程思政融入的方式;以淀粉的生物合成这一小节为例介绍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旨在为大思政背景下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食品分析”是食品专业学生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专业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思政教育和课程理论知识互不相通、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亟待提升,以及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有效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等问题。因而,分析“食品分析”在思政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从教学方案优化、教师素质提升及课程评价机制改革入手,培养兼具扎实化学基础和健全人格的食品专业人才,助力新时代视角下健康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索,对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至关重要,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为例,构建“一主线三协同四融合”课程思政育人模式,通过“三阶段-七环节”教学法实施,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是在本科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OBE)和持续改进核心理念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有效提升工科教育质量,促进工科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OBE理念和课程思政导向,从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等视角,分析“功能性食品”课程开展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有效提升课程的思政素养和工程能力培养目标及相关措施,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结合教学改革反思,较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思政意识,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性食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开展“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改革。分析了“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现状,从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以学为主”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模式3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食品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6.
吴艳萍 《食品工业》2023,(8):216-218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食品安全学”是食品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专业能力提升、职业道德培养及价值观树立具有重要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文章结合“食品安全学”的课程特色,深挖思政元素融入点,从课程思政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探索了“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并从教师育德意识与能力、思政内容融合、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举措,为高校同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符合教育规律、回归教育初心的必然要求.“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了达到育人的目的,结合“食品工程原理”的特点,探讨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广西轻工业》2022,(1):136-138
《食品分析》作为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蕴含的专业性、科学性、实践性强。思政教育适合融入《食品分析》课程中,这有利于适应新时代食品安全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政策、课程内容、课堂内容、教师素养及课程准备等方面进行探索课程思政改革,以此希望更好地将《食品分析》所涉及的思政内容和课程专业知识相结合,为社会及食品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工程认证大背景下,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德才兼备的食品人才,“食品感官评定”课程开展融合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并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将食品加工工艺学和思政内容贯穿于食品感官评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试验过程。此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在专业知识技能传授同时也进行价值观引领,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载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需品,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与之相关的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更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发展状况,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升高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当今时代,安全、营养、健康、优质早已成为人们对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需求。教育界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又是落实根本教育任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人才培养不仅是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行业的智能化也使得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长,食品加工技术相关专业以培养粮油食品相关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课程涉及十分广泛,在对其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肉制品加工技术》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肉制品加工基础知识和各类肉制品的加工技术。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改革各环节有利于提高其育人效果、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以“台湾烤香肠加工”教学设计为例,结合教育相关的思想理论和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特点,探讨了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融入点、融入方式等,探究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多年实践经验表明,通过思政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素养明显提高,达到了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食品营养》课程为实施载体,通过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思政教学手段、改革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食品营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新工科背景下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本文深入挖掘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力求实现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随着世界工程科技的不断创新改革,工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非织造布设计课程建设为例,通过完善课程育人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以及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非织造布设计课程专业教育全过程,以期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能力和育人水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5.
食品工艺学课程是高等教育食品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是连接学校教学与工业化生产的桥梁。基于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特点,阐述了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从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及创新精神四个方面,对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探索。对思政教育实践路径进行分析,以培养爱岗敬业、德才兼备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可为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途径,同时可为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落实我国教育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重要举措.《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食品品质检测和评价的重要手段.在互联网+背景下,介绍《王见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构建策略,以期为高校《王见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模式。阐述课堂思政建设背景与意义,剖析“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切合点,探索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改革方向与内容。  相似文献   

18.
《食品分析》作为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旨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食品分析检验技术人才。本文从《食品分析》课程特点和任务出发,结合教学内容,阐述了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食品分析》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的构建手段,包括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加强教师团队德育建设、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和完善教学考核模式,旨在为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分析》及其他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食品添加剂课程作为食品专业必修的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性。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新时代主题,受到高校的重点关注,应当根据自身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食品添加剂的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凝练出符合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思政理念。文章探讨思政教育与食品添加剂思政教育建设的目的、意义以及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20.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是近年来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具有一定实践性及技术专业性、特点突出的特色教学类课程,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各环节有利于提高其育人效果、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以“曲奇饼干制作”教学设计为例,结合教育相关的理论思想和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特点,探讨了课程实施过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点、融入方式等,探究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从而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主要任务,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