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应急投加技术中存在的碳种优选、最佳投加量和投加点确定等问题。结果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作为头部原水水质变化的应急处理手段是完全可行的,能够保证给水厂的供水安全;PICA煤质碳为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原水的最佳碳种;结合UV254、CODMn和色度三项指标以及给水厂的实际情况得出,吸水井处为粉末活性炭应急投加的最佳点;在水质急剧变化时,粉末活性炭投量为20~30mg/L是适宜的,其中UV254的去除率净增加20%左右,CODMn的去除率净提高10%左右;当水质极端变差时可考虑将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增加至50mg/L。 相似文献
2.
3.
新墙河突发砷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06年岳阳市境内新墙河水砷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各级政府及下属环保、卫生防疫、水务等部门和自来水公司协调处理这次砷污染的方案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防范此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混凝是水处理的基本工艺之一,如何提高混凝的效率是饮用水处理的关键。以微污染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对象,对比研究了几种强化混凝工艺的技术特征,结果如下:预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方式均能强化混凝的效率,有效提升处理过程中的COD_(Mn)、色度去除率;几种强化混凝工艺的机理不同,预氧化强化混凝是通过氧化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分子量较小、疏水性较高的有机物;粉末活性炭吸附强化混凝是利用粉末活性炭对特定分子量的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助凝剂强化混凝沉淀是通过助凝剂提高絮体颗粒尺寸,加速颗粒沉降;污泥强化混凝则是利用回流污泥提供混凝反应的凝聚核心的方式提升混凝的效率,提高COD_(Mn)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6.
7.
乙苯是净水厂原水突发水质污染的高风险物质之一.通过中试研究了应对原水突发乙苯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常规工艺难以去除水中乙苯,向原水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与强化常规工艺联用可有效去除水中乙苯,保证处理后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PAC与原水混合阶段是乙苯去除的主要阶段,去除率为78.9%~97.4%,强化常规工艺可进一步去除水中低浓度乙苯,颗粒活性炭滤柱作为安全余量,是水质安全保障的最后关口.基于中试结果,给出了应对原水突发乙苯污染时PAC对乙苯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民长江》2021,52(2)
流域突发水污染后,决策者需迅速根据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筛选出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理技术。为了解决某些流域突发水污染事故案例库不完备,无法用案例匹配法筛选出最佳应急处理技术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流域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理技术识别指标证据间距离函数,运用D-S证据理论合成规则,可有效解决各专家意见之间的冲突性,由此确立了应急处理技术的识别指标关系,从而形成了应急处理技术的决策方法。最后以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和云南富宁县粗酚罐车泄露事故为案例,成功识别出事故的最优应急处理技术。结果表明:该应急处理技术决策方法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可提高流域突发水污染应急决策的效率,可为流域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筛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臭氧与活性炭深度处理微污染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预臭氧氧化 常规处理 GAC/O3-BAC深度处理"工艺针对南方某市微污染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能明显提高浊度、有机物和THMFP的去除效果,在此条件下常规出水浊度平均值<O.1 NTU,与无预处理相比,CODMn去除率提高17.52%,氯消毒后CHCl3浓度降低86.4%;O3-BAC工艺对有机物、CHCl3的去除效果和吸附寿命均优于GAC工艺,但生物膜的脱落会影响浊度的去除效果;随着炭床厚度增加,GAC滤池中,CODMn呈线性降低,而BAC滤池中,上部500~1 000 mm厚度内,CODMn快速降低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
鸭河口水库右岸电站1^#3^#发电机定子绕组在1996年8月8日中午突然发生三相接地的重大事故,在事故处理中,由于能认真分析水情、机情,实施截除并截开故障线圈、尽快恢复运行的抢修方案,减少了弃水损失,增加了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探讨了粉末活性炭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在对水体中30种常见抗生素污染调研的基础上,选取萘啶酸、土霉素、林可霉素3种代表性抗生素进一步分析所需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染物在1 mg/L时,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分别为115 mg/L(萘啶酸)、75 mg/L(土霉素)、25mg/L(林可霉素),去除率均在99%以上,并根据其他抗生素的吸附难易度,推导出在相同污染程度下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当原水中出现小于1 μg/L的持续性污染时,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应保持在1~35 mg/L,以保证稳定高效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微生态菌剂直投技术原位修复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微生态菌剂直投技术处理城市微污染水源水体是控制季节性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方法。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筛选制备的生态菌剂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投加量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试验进行了32d,结果表明,微生态菌剂原位直投技术用于水源水质的原位改善是可行有效的,对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及其去除率分别可达到:氨氮100%、硝态氮76.2%、总氮80.9%、总磷90%、TOC 67.6%和CODMn40.6%;微生态菌剂可与水体的土著菌种叠加形成稳定的生态位,充分发挥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沸石处理高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原水含氟浓度、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沸石除氟的影响,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进行沸石处理高氟水实验。结果表明:沸石吸附氟离子适宜的pH值为6~8,溶液的氟离子浓度越高,沸石的平衡吸附量越大,25℃时按Langmuir吸附等温式拟合为qe=0.0078Ce/(1+0.0767Ce),按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拟合为qe=0.0114Ce0.4897;沸石吸附柱越高,穿透时间越长,处理水量也越大;进水流速越低,吸附柱有效运行周期就越长。沸石柱经再生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7.
扬水曝气是新型的水源水质改善技术,具有混合水体和向水体充氧的双重功效。结合开发的扬水曝气与化学氧化组合技术系统,研究其用于水源水质高负荷污染或突发性污染原位处理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扬水曝气与化学氧化组合技术处理污染水源水是可行的,对水中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分别以高锰酸钾和氯气作为氧化剂,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61%和95%,CODMn去除率分别达到28%和37%,UV254去除率分别达到26%和43%。另外,扬水曝气的混合充氧作用对水中挥发性有机质及化学氧化过程生成的THMs等副产物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浸没式超滤膜处理低浊度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试采用浸没式超滤膜代替传统砂滤工艺处理浊度较低的滦河水,考察此工艺长期连续运行时的处理效果,并测算了超滤设备的运行成本。4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超滤膜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浊度低于0.1 NTU,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为93.3%,比砂滤池高15.8个百分点;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16.1%,优于滤池对CODMn的去除效果;超滤膜能够有效去除细菌等微生物,对TOC、氨氮和消毒副产物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超滤设备的运行成本约为电耗0.12 kW.h/m3,药耗0.14元/m3。超滤膜可在给水厂的工艺改造中代替传统的砂滤工艺,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