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相聚北京”,“申奥”,响彻中华大地,融入北京,扎根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神州大地,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中国人的申奥情结。——交通整治已初见成效,环境污染已有所缓解,北京市民的精神风貌更上层楼,各类体育场馆乃至居民小区里的健身设施都在新建翻修……然而,这一切,又远远不只为了申奥,我们已经把申奥——口号切实地落到实处,落到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上来,从这一点上讲,我们的申奥已经成功了大半。 2008年的奥运会是绿色的奥运、人文的奥运、科技的奥运,而且,是全国人民的事,是各行各业的事。为…  相似文献   

2.
祁斌 《城市建筑》2013,(19):4-4
必须承认,通讯方式的不断变化,让我们今天的生活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变革。网络及其衍生品的盛行.极大地改变着时下的生活方式。当我们每天早晨起来获取的第一份信息来自手机而非广播、电视和报纸,当我们走进办公室看到成堆的网购货物已经堆满了门厅前台.当我们跨出国门在微信上吃惊地发现很多朋友也在周围时,这种变化已经到了让人无法逃避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2008年北京申奥的成功,对北京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及国际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质讲,不仅对建筑师乃至开发商都提出一个严肃的命题:新北京究竟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胡同新生北京什刹海乐春坊1号院六口之家改造乐春坊1号院B2户是该院的西厢房中的南间,地上面积只有27平方米。带有一个层高4.2米深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要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解决一家三代人的居住需求,既保有个人起居的私密性,又能够保持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黏度。我们将客人卧室、主人卧室、儿童房、淋浴间、卫生间等有私密需求的功能房间,做成一个个悬浮在灰色混凝土外壳中的小盒子,围绕着两个光庭,  相似文献   

5.
各有关单位: 北京2008年申奥成功和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们钢结构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形势、把握住机遇、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市场,是我们行业的头等大事。在这特定的历史进程中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为了更好地做好双向服务工作,尽快与国际同行业接轨,提高我们的产业技术水平,决定于2002年第二季度在北京召开全国钢结构行业大会。  相似文献   

6.
金磊 《中外建筑》2002,(3):9-10
2008年北京申奥的成功,对北京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及国际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质讲,不仅对建筑师乃至开发商都提出一个严肃的命题:新北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建设观。毫无疑问,城市建筑文化是迫切需要全社会……  相似文献   

7.
浅谈北京南城的建设与房地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月日晚上,北京申奥成713功,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毫无疑问,这次申奥成功对北京的城市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其中,北京的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房地产业,将会取得令人注目的发展。 申奥成功对北京房地产业的影响1. 作为北京的一个开发建设者,我难以  相似文献   

8.
对体育建筑的关注是本栏目的主旨,由此本栏目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作者张家臣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中国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应本栏之邀,张总亲自撰写此文,阐释体育建筑的创作经验,在此深表感谢.--编者  相似文献   

9.
北京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早在69万年以前就在这里生活.劳作.作为一座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发展从早先见于记载的燕都蓟城自辽南京诚朋.全申都.再从元大和田问演@仅直至现在.已经历了三千多个春秋.这一植桑总成先生称为@有计划无比杰作的六羽古色.天里是全人王宝贵的糙市和亚茨文化遗产.侨中国成立后.北京的懂市面戳发生了巨大变化.在lop年区国10N年时,人大会堂.革命历史切物记等】0大建筑用刀直成.70年代又在成了毛主席纪念堂.首都体育馆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更是在大多步地向国际大都市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是一座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不仅因为北京旧城有着东方古代城市独特的建筑风貌,还在于它有着3000多年绵长的文化根基.对于北京城的评价,梁思成先生在1951年的"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指出:"北京是中国(可能是全世界)文物建筑最多的城.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4,(10)
我国建筑历史蔓延上千年,各类悠美的建筑物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虽然某些已经逐渐老化,失去了最初的风采,但我们依然能从其残存的轮廓中看出其最初的风采。比如我国的圆明园,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毁之一旦,已经无法将其最初的风采真实复原,但是从其残存的遗迹中,我们可以发挥想象的翅膀,并串联其当时的文化背景,并加上文学的羽翼,从而联想出一个诗意的建筑空间环境,还原当时震撼人心的风采。由此可见,对于建筑空间塑造而言,如能加上文化与文学,那么就会使得此建筑的拥有了灵魂,成为了灵动在我们生活中最唯美的画卷。基于此,本文从文化·文学·建筑的角度探讨了建筑的诗意空间塑造,试图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构我国建筑的空间塑造,希望对我国建筑设计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7月13日,“申奥”的成功,北京是赢家,中国是赢家,面对迟到的申奥金牌除了必要的狂欢外,更要多一层科学而冷静的思考。申奥成功,并不意味着坐享其成就已经赢得了一切,要真起码实现2008年“北京会更好”的目标,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决非易事,本文建议仅从一个侧面强调科技这个新理念,旨在为绿色奥运建筑提供一点综合减灾的安全观及其系统思考。1 北京虽有机会跻身国际大都市行列,但不可忽视减灾防灾在国际上,有一种关于城市举办奥运的普遍说法:即奥运会是一个城市成熟的“成年礼”。我们的近邻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以及世界上很…  相似文献   

13.
当北京即将迎来寒冬之时,我有幸前往大洋彼岸另一个温暖而遥远的国度--墨西哥.一直以来,墨西哥这个古印第安民族的传承地被世人以"神秘"二字相描述,一座座宏伟的邦城遗址和高大的金字塔都记载着这个民族一段段曾经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正1健康建筑是"治未病,不治已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被大家认可。人们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生活居住的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当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们大部分时间都置身室内时,一个新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工作居住的建筑健康吗?建筑除了其基本功能外,是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16-19日,"再生策略:北京旧城--西四新北街概念设计国际邀请展"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展出:8月21日在北京规划展览馆再次展出.  相似文献   

16.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17.
备受关注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终于在喝彩声和骂声中浮出水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都要接受它已经存在于这个城市中这个事实.在诸如的结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争论之外,笔者还听到一个关于大剧院的一个不那么引人注意的话题--据说大剧院周围的水池原来是打算在冬天的时候作为溜冰场使用的,但是后来决定采用冬季加热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水面不结冰.  相似文献   

18.
《家饰》2014,(2):78-81
2013年家饰携手德国威能举办的”新绅士生活”设计师极致体验沙龙.已经走进了北京的”城”,赏遍了杭州的“景”.领略了西安的“韵”,品尝了蜀地的“辣”.痛饮了江城的“水”.也饕餮了海派的文化。“新绅士生活”追求的并不是极尽奢华的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建筑经济优秀论文"奖项设立和评选规则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理事、委员,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好! 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中国建筑经济优秀论文奖"奖项设立及第一届评奖工作情况. 1.设立中国建筑经济领域最高理论奖--"中国建筑经济优秀论文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于2006年1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理事会换届大会.在1月7日各专业委员会分组讨论会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学术委员会部分委员提到,目前中国建筑总量已占全球建筑总量的一半,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建筑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20.
精神源泉 如果我们承认建筑的最高形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到达,那么他就更加接近纯艺术,因为纯艺术是表现那种不可视的事物,即通过造型--具象或者抽象--给人一种暗示,建筑中这种暗示--而不是说教--所呈现的神秘性,正是它和伟大的艺术品所具有的同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