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高含量云母/聚丙烯(PP)复合材料,用风冷氙灯试验箱对纯PP和复合材料进行30d人工加速老化,然后利用万能测试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云母、POE-g-MAH及PP-g-MAH协同能够增强增韧PP,和纯PP相比,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近30%和90%,综合性能良好的配方为6#和7#。老化30d后,纯PP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保持率分别为74%和49%,表面变黄,出现粉化现象,变脆,且表面产生较多应力开裂裂纹,排列平行、分布均匀,裂纹较长;PP/云母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的保持率分别为95%和89%以上;老化12d后,试样表面变成灰白色,但粉末状较纯PP的少,同时试样变得硬而韧,表面裂纹出现较纯PP晚,分布不均匀,裂缝宽度各异,裂纹较短。  相似文献   

2.
董金虎 《中国塑料》2012,26(2):74-77
分别采用熔融共混法和二阶共混法制备的聚丙烯(PP)/云母复合材料,探讨了共混方法及云母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熔融共混法相比,采用二阶共混法制备的PP/云母复合材料的两相界面结合更好,各项性能也均好于熔融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当云母含量为15 %时,二阶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达到最佳,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徐光景 《国外塑料》1994,12(4):50-56
用马来酸酐改性PP作为偶联剂,通过统计实验的方法,设计出能预测共混体系相关性能的模型,使得配料者能根据一个特定的性能指标,确定共混体系的最佳配方,以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5.
阿德  A 黄其 《国外塑料》1991,9(2):38-41,54
使用丙烯酸改性聚丙烯做偶联剂,可提高其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热变形温度。云母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刚性和工作温度,但是,由于聚合物  相似文献   

6.
对PP—EPDM—云母三元共混复合材料的研究表明,由于EPDM的存在,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大幅度提高。在PP—EPDM体系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云母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所下降,但加入到30%时其冲击强度仍为纯PP的1.3倍,同时拉伸强度变化不大,而弯曲模量、热变形温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稀土偶联剂对PP/云母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稀土偶联剂(REC)对PP/云母体系的流动性能,力学性能及老化性能的影响,未经处理的云母在填充量为50%时,冲击强度为PP的70%,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低于0.5g/10min,而云母用质量分数为2.5%的REC处理后,填充量为50%的体系冲击强度接近PP,MFR达1.18g/10min,研究还表明,稀土偶联剂对体系光氧老化过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PP-g-AA对PP/云母增容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丙烯(PP)与云母共混时,添加第3组分PP—g—AA对PP/云母共混体系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共混体系中云母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第3组分增加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使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PP/云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不同粒径云母、第三组份对PP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并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PP球晶。结果表明:用马来酸酐接技聚丙烯与WD 52偶联剂处理过的填充体系综合性能最优,并使PP球晶细化。  相似文献   

10.
PP/云母复合材料的增容效果及其界面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唯  钱琦  周高仁 《塑料工业》2000,28(6):13-15,18
制备和研究了80目、400目和1250目三种不同粒径的云母增强PP复合材料。结果显示,云母可普遍提高PP的强度、模量和室温韧性,其中弯曲性能增幅尤甚,但材料断裂伸长率下降。减小云母粒径,材料韧性上升而刚性下降。PP-g-MAH可强化PP与云母两相的界面结合,使界面过渡层变厚,从而普遍提高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三单体接枝共聚物对PP/云母填充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慧  贾德民  罗远芳  陶涛 《塑料工业》2002,30(5):11-12,39
将固相法接枝合成的聚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PP-g-MMA/MAH/BA应用于PP/云母填充体系。研究接枝物对体系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热性能、加工性能及表面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云母填充体系中加入适当的三单体接枝共聚物,可提高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维卡软化点及表面极性,并降低制品的成型收缩率;同时,体系的加工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PP/庚二酸表面处理云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明锐  窦强 《中国塑料》2007,21(8):24-28
采用庚二酸表面处理云母填充改性PP,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随云母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冲击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当处理过的云母含量为5%(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了32.43kJ/m^2,是纯PP的5.96倍。广角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的分析结果都证明了庚二酸表面处理云母可以诱导产生大量β晶,这是复合材料冲击陛能改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PP)-马来酸酐(MAH)接枝物(PP-g-MAH)对天然云母粉进行包覆后制备出PP/包覆天然云母粉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界面形态和包覆云母粉用量与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耐热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包覆云母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中云母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程度,减少缺陷的出现.随包覆云母用量的增加,除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相应降低外,材料的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都有较明显的提高,可达到同时增强增韧的目的.另外,包覆云母的使用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流动性与维卡软化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PP/Nano-SiO2)复合材料,利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液晶式摆锤冲击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毛细管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Nano-SiO2粉体表面改性前后和添加适量增容剂对PP/Nano-SiO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SiO2粉体对基体PP有异相成核作用,使PP/Nano-SiO2复合材料结晶放热峰明显向高温方向移动;在经偶联剂(KH560)表面改性并添加适量增容剂(PP-g-MAH)协同作用下,Nano-SiO2粉体与PP两相界面的相互作用增强,PP/Nano-SiO2复合材料的相容性提高;冲击强度提高76%,剪切应力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提高,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和温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钛酸酯偶联剂为改性剂对滑石粉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其填充到聚丙烯(PP)中,制成PP/改性滑石粉复合材料。考察了滑石粉用量对PP/滑石粉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滑石粉改性前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添加滑石粉可提高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耐热性能。另外,未改性滑石粉的添加降低了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适量改性滑石粉的添加(≤20 phr)则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硅灰石复合材料,考察了硅灰石表面处理及其用量对PP/硅灰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石粉体经偶联剂甜菜碱(CAB)表面改性处理后,其填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强度和冲击强度均比未处理体系有所提高。随着改性硅灰石用量的增加,PP/硅灰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强度均先升后降,其中当改性硅灰石用量为10 phr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比纯PP提高了17%和63%;另外,当改性硅灰石用量为40 phr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2.59 kJ/m2),比纯PP提高了29%。  相似文献   

17.
云母填充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云母对填充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随着云母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云母质量分数小于5%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随着云母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冲击强度则明显下降;当云母质量分数大于5%后,两者均随着云母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纳米级碳酸钙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弯曲和耐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种填料粒子表面处理方法(表面活化(SⅠ)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SⅡ))分别制备了纳米级碳酸钙(CaCO3)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应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在室温下考察了表面处理方法及粒子含量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粒子体积分数(Фf)的增加,SⅠ的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有所提高;而SⅡ则轻微下降。应用热变形温度仪测量了试样的热变形温度(HDT)后发现,纳米CaCO3粒子的填充可明显地改善PP树脂的耐热性能。在较高的载荷下,两种PP/纳米CaCO3复合体系的热变形温度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