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艳 《规划师》2006,22(12):34-38
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保护性规划研究探索了如何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尊重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并获得一些启发:保障体现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旧城改造应以保护地域文化为前提;旧城改造要找到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环境就是价值;尊重地域文化,体现城市规划的生态保护观.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彰显古都文化魅力,重点重构历史文化魅力走廊——北京南北中轴线和朝阜大街,围绕"一轴一线",集中力量打通重要节点,回填历史元素,恢复经典风貌,融入现代文化,形成集中展现古都历史文化、富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城市魅力走廊。而前门大栅栏商业街恰好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且是一重要节点,所以"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完善前门地区配套设施,推进大栅栏及周边环境整治,恢复前门大栅栏街区整体商业风貌。大栅栏商业街区的保护和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盛洪涛 《城市规划》2007,31(8):93-96
<正>1前言旧城区的更新改造与城市文脉保护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大城市的建设中。现代城市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处于建设与衰败、更新与扩建、替代与改造这一新陈代谢过  相似文献   

4.
王孝慈 《中州建设》2009,(14):67-68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置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相似文献   

5.
赵茜  李珎 《华中建筑》2015,(3):127-131
以影响传统街区空间形态和居民生活形态的街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选取钦州市骑楼街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对骑楼街区公共空间形态的深入剖析,揭示骑楼街区公共空间的形成过程和在街区空间中的作用和意义,继而针对在城镇化过程中骑楼街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保护与利用思路,并制定具体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旧城改造步伐也相应提速。在历经20多年的大规模城市改造之后,许多有价值的、承载城市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遭到破坏甚至已经消失。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并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设计过程中类型学思路的运用为出发点,对上海老城厢方浜中路街区城市设计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尝试一种关于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的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为目的,通过发掘那良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相结合的角度,探索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模式,提出将那良古镇打造为具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何云姝  郑炘 《建筑与文化》2009,(10):110-111
通过常州南市河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的案例,该文在对街区现状调研分析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街区空间、建筑、环境、人文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更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保护过程中,通过整治空间、挖掘人文价值、调整功能,赋予传统街区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韩乐 《建筑与文化》2021,(7):163-164
随着城市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变化,原有的生活空间不断被改造,具有特色的传统生活形态也发生变化.文章以平江路历史街区为例,对平江路历史街区现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针对问题提出保护更新的相关策略.引导商业模式,对历史元素进行活化与利用,整合利用公共空间,协助居民提升生活质量,达到更新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延续传统生活形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改造旧城的同时保护其历史文化环境──以北京白塔寺地区改建规划为例黄艳北京是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都市的交融体。从元代建都开始,历经明、清两代的几百年间,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和城市格局都是在同一基础和原则上发展、完善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追求城市的独特魅力、地域特色使许多城市都把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开发的重要区域,如北京的前门、上海的新天地。这些历史街区也成为城市名片,代表着城市形象,带动了城市经济、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分析地域文化(梅山文化)形成过程中与天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时结合中国梅山文化生态园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对地域文化和地方典型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方式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黄嫦玲  郗研 《城乡建设》2011,(10):30-31
旧城改造应以保护地域文化为前提,找到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环境就是价值,城市规划要尊重地域文化,体现生态保护观。  相似文献   

16.
在武威市钟楼巷历史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发掘和运用,以现代高品位的规划设计角度,解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矛盾,从而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评判街区综合价值、梳理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突出问题、调查公共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着力点,包括:挖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重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街区等,最后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霞  冯江  吴庆洲 《城市规划》2005,29(8):93-96
佛山地处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腹地,地扼西、北两江之要冲,良好的自然环境、发达的农业使佛山的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从唐宋时起逐步发展成为岭南的大都会。明中叶至清代,佛山的手工业和工商业进入隆盛时期,与京师、苏州、汉口并称为“天下四大聚”。改革开放以后,佛山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40,000元人民币。佛山市于1994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佛山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结构性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佛山老城(图1)是佛山历史文化遗产蕴涵最丰富、历史文化建筑保存最集中的…  相似文献   

19.
邓磊  周翔 《重庆建筑》2015,(7):13-16
通过重庆市秀山县西街片区项目的设计与实践,从规划策划和特色保存两个方面,探讨在五大功能区域背景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在传统风貌街区的旧城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护并发展兼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小城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及其保护利用的原则为背景,阐述了功能置换的意义和可以取得的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功能置换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认为街区原有的生活方式是功能置换中需要保护和延续的原真性之一,并结合实例探讨实践功能置换主要方式之一的商业开发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