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的编制从当前保障性住房大量建设情况下的可持续发展背景出发,提出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基本理念,通过全面的调研和研究,系统分析了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并创建了适合我国发展模式的绿色保障性住房实施技术体系。本文对《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编制情况和意义进行阐述,以期通过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升级转型;研究和制定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的指标体系,明确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的可操作性评估体系。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特点出发,在推进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的同时,研究制定出引导性的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方向的适用技术体系和部品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住宅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日渐成为国家住房政策的重点.本文界定了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并结合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意图,借鉴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过程,对我国今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政府应起的作用及代建制、工程总承包等建设模式在保障性住宅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邱凤凤 《江西建材》2015,(6):255-256
随着住宅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日渐成为国家住房政策的重点。本文界定了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并结合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意图,对我国今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翟峰 《城乡建设》2011,(2):65-67
一、提出制定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地方性法规的主要理由 (一)为确保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长效供应,完善各地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机制,规范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工作,有必要通过制定我国各地省级保障性住房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落实难的问题。如据调查,近几年,四川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来源渠道有三,即存量土地、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目前我国一个热点,保障性住房的选址问题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着集中建设,选址偏远等突出问题,这会导致城市空间分异,激发社会矛盾等,因此有必要慎重对待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本文从保障性住房选址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的现状,阐述了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城市老城区、新城区以及城市外延区的保障性住房选址时的五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6)
近年来,我国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面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庞大资金需求,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的重要瓶颈是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有限,政府无力来承担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全部资金,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问题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问题上的作用及关系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现状,并给出如何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问题的具体对策,为更好地处理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秋佳 《江西建材》2014,(11):252-252
住房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建设保障性住房在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控制我国房价的上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县区政府是作为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实施单位,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健全,中央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等直接影响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效果。本文就对县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谈,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崇左市为例,从保障性住房的现状、保障性住房的需求量预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保障性住房的年度建设安排四方面探讨了崇左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具体内容及措施,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宇 《土木工程学报》2012,(Z2):253-257
在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形式多样的保障性住房,在对保障性住房公共产品属性认识的基础上,将现有多种保障性住房形式按照供给主体的差异划分为政府供给型和企业供给型,分析两类保障性住房的特点,探讨政府供给型和企业供给型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形式,建立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供给过程模型,并着重讨论了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供给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其建设对于改善全国居民住房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保障性住房规划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研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论述了保障性住房规划融入"总规—控规—修规"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策略,以期借助"规划"这一工具来强化保障性住房规划体系,减少保障性住房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提出相关建议,以及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加强保障性住房用地管理,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用地政策和措施,加大土地供应,有力促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问题的根源在于保障性住房公共政策目标及其定位下的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从比较住房政策及供需模式角度出发,通过对其他国家公共住房模式实践经验的梳理与剖析,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现况,反思我国保障性住房目标政策模式,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公共政策模式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4年,我国保障性住房进入了"绿色"阶段,但保障性住房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资金的缺口。论文通过对近年来保障性住房投资数据的收集、整理,估算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资金缺口,并提出从财政体制、住房公积金体制以及土地出让金体制改革来弥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  相似文献   

14.
保障性住房的社会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是目前我国大力推行的住房制度,其实施必将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探讨了保障性住房的社会评价指标和内容,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的现实意义,并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日前,北京市住建委在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实施产业化动员大会上发布了《关于印发<关于2012年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2012年在保障性住房中落实240万平方米产业化住宅。随着在保障性住房中实施产业化的全面推进,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品质将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以保障性住房为重点,全面推进住宅产业化,2012年拟在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落  相似文献   

16.
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按照公平兼效率的原则,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与退出机制十分重要。关键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建立居民经济和住房信息系统,为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提供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2)构建保障性住房申请联动审核机制,建立严格的审核、公示与监管制度。(3)完善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促使非住房保障对象主动退出保障性住房。(4)制定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退出。(5)推进保障性住房产权制度创新,治理住房保障对象的违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7.
张冰  杨靖 《住宅科技》2009,29(11):3-6
虽然保障性住房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的建筑面积和建筑造价受到严格控制,但是保障性住房同样要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文章从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出发,提出上海地区保障性住房适合采用的节能省地技术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投资或政府主导的项目,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实施绿色建筑,将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绿色保障性住房,可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安全性、健康性和舒适性,对全社会推行绿色建筑具有示范效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障性住房需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必须把绿色、环保、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保障性住房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目标和实际覆盖水平,在借鉴国际经验和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将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定位于无法通过市场途径获得住房的居住弱势群体,并从保障性住房需求水平和供给能力两方面探讨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比例问题,结论认为:新建城镇住房中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应不低于25%,并应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建设比例。  相似文献   

20.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我国的一项民生工程,是当今时代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的必然选择.各地方政府为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纷纷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行列之中,然而近观各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情况均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是各地政府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性住房的资金问题,从侧面也反映出我国保障性住房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介绍了保障性住房供应链的成本构成,提出保障性住房供应链成本理论模型,并分析了成本模型,最后得出结论,并从结论层面提出控制保障性住房供应链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