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欣松  王恺等 《河南石油》2001,15(4):12-15,18
现代油气勘探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本能的感觉、直观的认识、理性的思维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它形成的重要标志就是“立足盆地找油”观念的提出。现代油气勘探的理论体系包括4个方面:(1)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的盆地评价理论;(2)以有机地球化学为基础烃源岩评价理论;(3)以油气系统为基础的区带及圈闭评价理论;(4)以层序地层不为基础的勘探综合评价理论。在不同油勘探阶段,必须以不同的油气勘探理论为指导,才能达到快速、经济、高效地发现和探明油气田的目的。同时,必须针对中国具体地质实际,提出富有创新性的勘探理论,这是中国油气勘探工作摆脱困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层序地层学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振宇  杨晓萍 《勘探家》2000,5(3):17-22
不同成因类型盆地、海相盆地与陆相盆地的地层堆叠样式、层序构成和界面特征均不尽相同,进而影响到其中的生储盖层的分布和配置关系,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引入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有助于胸肪要素的研究与分析。层序地层学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预测烃源碉和储集层产出层位,圈定其分布范围;预测油气藏组合类型;追踪油气圈闭中的生储盖组合、油气疏导层及进行油气运移途径、方式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含油气系统理论在油气勘探中应用的几个实例,追溯了提出含油气系统概念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含油气系统逻辑分析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本文用实例说明了含油气系统理论应用的现头状,含油气系统精细描述与模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油气地质勘探理论与技术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石油工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序地层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已发展为与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及地震资料相结合的综合阶段,并且已从在理论有争议的模型演化成一种在实践上可采纳的方法。介绍了主要在七个方面的最新进展。陆相层序地层学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层序地层学概念已被用于各种陆相中相构型变化的解释。给出了应用于我国陆相盆地的六个实例,它们是有益而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古地貌对层序的形成与发育以及储层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地貌的恢复可以有助于识别储层发育与分布特点、判断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分布以及构造演化特征等。对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和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以实例说明了油气勘探中古地貌恢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大洋州地区有100多个生产性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的分布和特征受板块构造控制,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含油气系统有明显的区别。东南亚的含没气系统主要是第三系,大洋洲的含油气系统主要是中生代。主要油气资源高度集中在几个年代地层单元。早第三纪地层油气资源占50%以上。文中叙述了东南亚和大洋洲中的含油气系统和油气资源,并对某些基本单元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
结合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建立了开鲁盆地龙湾筒凹陷下白垩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研究预测了各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的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对该地区的油气成因,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这凹陷下白垩统仅有一个含油气系统;并从层序地层学角度剖析了该含油气系统的主力烃源岩是层序2(对应九佛堂 下部)的泥岩,而非一般认为的整个九佛堂组,较好地解释了原九佛堂组上,下烃源岩在成熟度演化上的差异。此外,  相似文献   

10.
含油气系统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赵文智  何登发 《勘探家》1996,1(2):12-19
含油气系统与方法在油气勘探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在介绍含油气系统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含油气系统的描述与模拟,提出了新的含油气系统成因分类,讨论了复杂型含油气系统时空组合的八种基本关系。实例分析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吐哈盆地八道湾组-三间房组含油气系统为例,介绍了含油气系统分析与应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陆相层序特征与油气勘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相地层中的等时地层界面(不整合)、旋回沉积作用以及可以预测的空间地层的分布型式是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基础,同时,陆相地层中多物源、多构造运动、多沉积中心、气候因素对沉积物供应类型的影响大等客观条件都决定了陆相层序的发育特征。目前,对层序格架中生油岩、储集层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对地震强反射的重新认识以及陆相层序发育模式等方面已成为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热点。陆相层序要强调多学科综合研究,重视同位素测年等基础性工作,要针对重点剖面、重点井、重点层位进行深入细致的层序地层学解剖工作,总结油气的赋存规律,提高钻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坡折带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折带理论是层序地层 学在陆相盆地应用中的新发展。在分析坡折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指出,坡折带对陆相盆地层序发育、沉积体系域和砂体分布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油气运聚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根据坡折带确定陆相盆地的首次湖泛面、砂体及烃源岩的分布范围。讨论了坡折带与非构造油气藏的关系,阐述了如何利用坡折带理论指导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坡折带理论是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又一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层序地层学和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甚至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都是相互叠合、相互传承、相互补充的。把层序地层学和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整合起来,在层序地层格架中进行含油气系统研究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称为含油气层序系统分析方法(或技术)(Petroleum SequenceSystem Analysis Method/Technique),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称为含油气层序格架,划分的含油气系统称为含油气层序系统。对含油气层序系统的确定和划分进行了探讨,分别按成因演化史、空间分布样式及层序级别等对含油气层序系统进行分类,进而进行复合划分,从而指出了层序地层格架中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思路,并以查干凹陷下白垩统K1b-K1s(!)含油气层序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结合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 ,建立了开鲁盆地龙湾筒凹陷下白垩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研究预测了各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的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对该地区的油气成因、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认为该凹陷下白垩统仅有一个含油气系统 ;并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剖析了该含油气系统的主力烃源岩是层序 2 (对应九佛堂组下部 )的泥岩 ,而非一般认为的整个九佛堂组 ,较好地解释了原九佛堂组上、下烃源岩在成熟度演化上的差异。此外 ,通过对含油气系统各要素的分析 ,评价了该区勘探潜力及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5.
不同成因类型的盆地、海相盆地与陆相盆地的地层堆叠样式、层序构成和界面特征均不尽相同,进而影响到其中的生储盖层的分布和配置关系,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引入含油气系统的研究中有助于静态要素的研究与分析。层序地层学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预测烃源岩和储集层产出层位,圈定其分布范围;预测油气藏组合类型;追踪油气圈闭中的生储盖组合、油气疏导层及进行油气运移途径、方式分析。  相似文献   

16.
Various orders of sequences were recognized in the Tarim Basin from unconformities. Three mega-sequence groups, six mega-sequences, sixteen super-sequences and forty-two sequences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Sinian to the Quaternary. The mega-sequences and super-sequence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cally tectonic events occurring in both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margins of the Tarim plate. The global sea level changes only worked to control formations in the tectonically stable periods or in the low order sequences. The sequences had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source rocks, reservoirs and cap rocks, and the tectonic events determined the migration, 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hydrocarbon. The three mega-sequence group cycles, including the early cycle-the Sinian-middle Devonian, the middle cycle-the upper Devonian-Triassic, and the late cycle-the Jurassic-Quaternary, corresponded to three reservoir formation cycles. So,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local tectonic events controlled both the sequen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in the Tarim Basin.  相似文献   

17.
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及指标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有效生烃灶的确定、关键时刻的确定、油气运移路径的确定、运聚单元边界的确定、资源潜量的确定及目标潜力与级别的确定等6个方面,通过对上述6个方面研究的论述,阐述了油气地球化学手段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认为:油气地球化学方法贯穿于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始终,应该重视油气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及分析手段与含油气系统研究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以来,油气勘探的思路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突破,从油苗到背斜理论;第二次突破,从背斜理论到圈闭理论;第三次突破,从圈闭理论到含油气系统。找油思路的变化促进油气勘探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已往的以构造划分为基础的盆地、区带、圈闭评价体系,建立基于动力学的盆地,含油气系统,含油气区带,圈闭评价体系,在一个商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开发了基于动力学的油气资源评价系统,该系统采用3种方法构造盆地数字模型(人工井,构造剖面、平面构造图),通过恢复盆地的地史,热史,成熟史,生烃史,排烃史,运聚史,可以完成盆地,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的全系列模拟评价,也可以单独进行某一单元的模拟评价,将该系统应用于松辽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System tract, a basic unit of Ⅲ-grade sequence,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same-term depositional systems controlled by water level changes (lacustrine level or sea level). Petroleum tends to being accumulated in the depositional sand bodies of different system tracts. 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lithologic pools could be predicted by characterization of system tracts and analysis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southwestern Qaidam bas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ystem tracts shows that there exist developed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 (TST) and various types of reservoirs such as sand body of deltaic front, lacustrine beach and dam as well as local turbidite of semideep lake. Based on synthetically geologic and seismic analyses, using digital seismic processing techniques (Jason's reservoir inversion, etc.), the sand body distribution could be described, hence predicting that in southwestern Qaidam basin mainly developed the lithologic pools of SB, TU, DT and SS 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