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使用热处理强化变形铝合金制造各种结构材料和零部件。研究其焊接性能指标.以Al-Cu-Mn系铝合金(2A16)为对象,采用交流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及同质和异质焊丝,制备了2A16硬铝合金焊接试样.通过测试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等方法,对其焊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A16硬铝合金有较好的抗结晶裂纹形成能力,影响其焊接性能的主要问题是过时效软化区的强度下降:当填充金属中Mg/Cu质量比比较大时,焊缝出现脆断倾向,欲进一步提高焊接接头强度,一方面可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热源,同时减小焊接线能量,以减少过时效软化区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限制填充金属中Mg/Cu的质量比,避免出现对焊接接头强化不利的β相和T相.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过热度浇注技术制备半固态A356铝合金,研究了冷却强度、保温时间、浇注温度对铸造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液相线附近,冷却强度大,晶粒细小;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变大,形状变得圆整,结晶组织均匀;浇注温度越高,晶粒越粗大;铸锭中心部位组织比边缘部位组织粗大,且均匀,球化明显.低过热度浇注可以获得理想的A356铝合金半固态浆料.半固态坯料重熔加热温度为585℃,保温30min,α-Al相逐渐变成球状,此时,晶粒平均等级圆直径为42.6μm,晶粒平均圆度为2.13. 相似文献
3.
喷射沉积高硅铝合金的显微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Al-22Si-4.5Fe-1.5Mg-4.5Cu合金的喷射沉积态、挤压态以及热处理态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态中初生硅相细化,合金经热挤压后组织致密、晶粒细小,热处理后合金第二相颗粒数量增加,尺寸未见明显改变,合金主要由α-Al,β-Si,β(Al5FeSi),Al8Si6Mg3Fe,FeSi2,Al8Fe2Si等物相组成,热处理后新析出了细小的Al2Cu和Al2CuMg相,且以Al2Cu相为主.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金相显微组织实验的多媒体系统软件的开发.以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的珠光体组织形态为例,说明其制作过程.该系统用在金属热处理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LT-3铝合金是一种三层包覆合金,主要用于铝制冷却器、散热器的真空钎焊.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钎缝中生成的显微组织,利用显微硬度计对钎焊接头的显微硬度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钎缝中生成了网状的共晶组织,钎缝处的显微硬度比芯层的显微硬度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对A356合金凝固组织和微观硬度的影响,以及T4热处理后,其显微组织和微观硬度的进一步演化.结果表明:提高冷却速率,凝固组织α?Al的二次枝晶臂间距(SDAS)和共晶Si的尺寸显著减小,微观硬度显著提高;8h的T4热处理后,相同冷却速率下的SDAS几乎没有变化,而较高冷却速率下的共晶Si更容易球化.冷却速率为9℃/s和0.15℃/s试样的微观硬度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冷却速率为167℃/s时,共晶Si在完全球化后进而长大粗化,试样的微观硬度反而降低.可见,当冷却速率较高时,细小的共晶Si仅需要相对较短的固溶时间就可以球化,达到最佳的力学性能.因此,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可以细化晶粒,提高性能,还能缩短T4热处理的时间,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液淬—微分热分析试验装置、差热分析仪及扫描电镜等对铸造锌铝合金的一次结晶和组织特点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Zn—Al二元合金相图中确有包晶反应,β相是共晶转变的领先相,共晶团呈辐射状生长。由于不平衡结晶,在亚共晶合金中出现过共晶的初生β相;而在过共晶合金中出现亚共晶的初生η相。另外,含高铝的锌基合金在晶界处产生网状共晶体,在Zn—27Al合金中加入2.5%Cu,组织内出现富铜相ε。 相似文献
8.
预回复退火对3104铝合金再结晶织构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火工艺对金属和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影响 ,再结晶退火是工业生产中控制和改变冷变形金属与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用取向分布函数 (ODF)和透射电镜 (TEM )分析研究了预回复退火对310 4铝合金再结晶织构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 :预回复退火对 310 4铝合金再结晶织构及显微组织有重大影响 ,在低温 (15 0℃ )预回复退火时立方织构取向密度增加 ,但较高温度 (2 2 0℃ )预回复退火时 ,立方织构取向密度则有所减小 ;TEM形貌像表明 ,15 0℃预回复退火后 ,大量形状比较规则的晶粒已经形成 ,但在一些晶粒边界处依然伴有层错出现 ,在极少部分区域大量位错聚集成高密度的位错墙 ,形成了较明显的胞状结构 ,大部分晶内位错密度较低 ,这也说明预回复退火促进再结晶进行。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SEM)等试验方法,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区域显微组织的变化,特别是对焊缝中δ-铁素体的含量和分布形态进行了研究,为焊接生产中奥氏体钢焊接接头区的晶间腐蚀、热裂纹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浓度硫酸进行硬质阳极氧化膜层厚度、硬度不均匀,以及膜层致密度较低等现象,研究了H2SO4浓度对铝合金6061硬质阳极氧化膜层均匀性和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2SO4浓度对铝合金6061硬质阳极氧化膜层的均匀性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硬质氧化膜的硬度均匀性、膜厚均匀性随着H2SO4浓度(1~20%)的提高而改善;6061在低H2SO4浓度中通过硬质阳极氧化获得的氧化膜有部分孔蚀残缺现象,而在高H2SO4浓度中获得的氧化膜不存在此种缺陷,并且在高H2SO4浓度中获得的氧化膜较低浓度的更致密。 相似文献
12.
H_2SO_4浓度对6061硬质阳极氧化膜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浓度硫酸进行硬质阳极氧化膜层厚度、硬度不均匀,以及膜层致密度较低等现象,研究了H2SO4浓度对铝合金6061硬质阳极氧化膜层均匀性和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2SO4浓度对铝合金6061硬质阳极氧化膜层的均匀性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硬质氧化膜的硬度均匀性、膜厚均匀性随着H2SO4浓度(1-20%)的提高而改善;6061在低H2SO4浓度中通过硬质阳极氧化获得的氧化膜有部分孔蚀残缺现象,而在高H2SO4浓度中获得的氧化膜不存在此种缺陷,并且在高H2SO4浓度中获得的氧化膜较低浓度的更致密. 相似文献
13.
以LC9超高强度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利用AMRAY-1000型扫描电镜拍摄试样断口照片、NEPHOTO-30光学显微镜拍摄试样的金相组织、采用JEM-2010F型透射电镜进行微组织观察。对LC9超高强度铝合金进行显微结构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LC9-CGS1状态达到了国际惯用的抗应力腐蚀性能的要求;LC9-CGS1状态的抗拉强度比LC9-CS状态低,力学性能下降;LC9-CGS1状态的抗应力腐蚀优于LC9-CS状态。 相似文献
14.
魏晓伟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2):44-46,68
采用自制的阳极氧化试验装置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铝合金6061在硫酸浓度为1%、2%、3%、4%和5%H2SO4(W t.%)的氧化液中形成的硬质阳极氧化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大,氧化膜的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降低,氧化膜中的孔洞逐渐变大;与硫酸浓度为1%和2%相比,3%左右硫酸浓度的氧化液所得到的氧化膜的均匀程度较好,以3%左右硫酸浓度的氧化液对铝合金6061进行硬质氧化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针对7055铝合金在批量生产时存在稳定性差的实际问题,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该合金普通半连续铸造铸锭和低频电磁铸造铸锭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频电磁铸造可显著细化7055铝合金普通半连续铸造组织,并使非平衡结晶相的尺寸明显减小且使合金中片层状共晶体和A17Cu2Fe相的含量减少.同时,低频电磁铸造比普通半连续铸造合金中所含低熔点共晶产物少且溶解较快,故采用低频电磁铸造的合金在相同均匀化温度下均匀化所用的时间较少,对提高生产效率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对LY12铝合金与铜摩擦焊接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采用纯铝作中间过渡层探讨了改善LY12铝合金与铜摩擦焊接性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LY12铝合金与铜摩擦焊接性能较差,采用纯铝作中间过渡层后,可大大改善LY12铝合金-铜摩擦焊接性能,获得高质量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滚刀主要角度γe的选择原则,研究了硬质合金滚刀刀片焊接的结构形式及结构尺寸,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硬质合金滚刀的使用方法和合理切削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