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空中花园是高密度城市解决公共空间不足、响应绿色人居的重要举措,掌握其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存量发展阶段垂直空间的精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识别高清影像图与实地踏勘建立718个空中花园GIS数据库,从建筑功能、建筑高度和地块形态3个方面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总体上,75%的空中花园分布在高层高密度地块,57%位于居住类建筑,59%位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空中花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面绿地起到了补充作用,但屋顶利用率较低且各类建筑、地块内部发展不均衡;2)空中花园分布总体上与地面互补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综合需求度和技术难度呈显著负相关,高密度地块的影响模式与总体样本一致,但低密度地块表现为均不相关。研究结果说明空中花园分布与地面绿地供给、空中花园需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未来绿色空间供需匹配研究亟须从二维转向三维,结合立体空间进行地面-空中的一体化评估、规划和设计,尤其要增强空中花园的使用便捷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住区的居住密度特征反映深层的城市结构。分析了我国城市中5类典型住区的居住密度特征,包括传统住区、低层低密度住区、低层高密度住区、多层住区、高层住区。具体分析了各类密度住区的居住形态特征,为城市规划中地块开发强度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红柳沟—拉配泉构造混杂岩带是阿尔金北部早古生代重要的板块构造边界,带内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形迹发育,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是开展板块俯冲边界特征、构造演化过程及区域构造格架再造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场所。通过开展音频大地电磁(AMT)测深工作,认为南北边界的划分在区域构造上与阿北地块和阿中地块位置对应。经对区内东西段的物质组成、空间展布、结构—构造特征及地质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东西段差异不仅表现在电性特征上,而且在地质构造环境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空间在山地城镇中普遍存在.经对山地城镇高密度空间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具有建设高密性、要素聚集性、功能混合性和格局生态性等特征,在山地城镇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是山地人居环境的典型空间形态.在分析了山地城镇空间的基本格局及高密度空间的形成过程,得出在受到自然条件约束下,山地城镇空间往往形成了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间结构,并逐渐演变成了集核型、线型和面状高密度山地城镇空间格局;在自然、社会、技术、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山地城镇空间的高密度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探讨了山地城镇高密度空间的成因及其作用机制,并根据山地城镇高密度空间存在的功能布局单一化、过度高密度开发、交通拥堵状况突出,以及山水环境遭到破坏等现状问题,提出了优化功能分区与布局、强化高密度开发的合理性、构建畅通的绿色交通体系、完善一体化的地上地下空间,营造山水化的景观系统等空间优化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
九龙山构造是川西北地区的重点勘探构造。据地震剖面分析,解析了九龙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研究表明,九龙山背斜受到米仓山构造和龙门山构造的双重影响,主要经历了三期次构造叠加,其叠加组合形成了现今九龙山的复杂构造。通过合理的构造建模,对九龙山构造运动过程、多期构造叠加及油气运移与分布规律等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熊耳山西部是Ag-Pb-Au等多金属成矿带地球化学异常区。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且强烈,北东向断裂是金、银等多金属矿床形成的重要赋矿构造,龙门店银矿床赋存于熊耳山成矿带西段,在空间上具有"三位一体"控矿格局。通过地球化学等手段圈定异常区,运用钻探、槽探及坑探对含矿蚀变破碎带进行揭露控制,认为505-I矿体及矿体内富矿分布均具有等距分布特征,断裂带产状变化较大或者有明显弯曲和构造交汇的部位是矿化主要集中的位置,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并根据等距成矿理论推测龙门店银矿床深部寻找富集矿体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的相广锰银矿床,是一个较早发现的中型低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赋存于侏罗系后城组和张家口组,与侏罗纪晚期古火山构造关系密切.锰银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矿石中矿物组成相当丰富.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以及铅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和下伏地层,同时还有深部物质参与.围岩蚀变特征及蚀变带空间分布特征均显示矿床深部存在高中温热液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展山西太原南部(清徐县、榆次区、太谷县)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在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特征,选取了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活动性、断裂的活动性、地块特征、重力布格异常、地热流、工程岩土组、地质灾害、构造地貌等10个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了分类赋值。基于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通过构造稳定性评价和地表稳定性评价,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和定量化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3个等级。介绍了各等级地质特征、防治措施、利用措施,对今后的城市规划及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银硐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稳定同位素特征显示矿床不是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形成的,而是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地层而非赋矿地层本身,硫源来自深部岩浆源和热液途经地层,成矿介质水来自深部变质(分泌)水、地壳深熔、重熔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等组成的复合水。成矿时代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10.
大陆地震孕育的深部环境和震源细结构 大陆地震发生在陆壳中的中、下层地壳,因此探测研究地壳深部的震源结构和震源区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中的基础。这方面的探测研究始于70年代,而在90年代得以全面展开。主要是通过对已有大震区地壳的结构和物性的探测研究,查明大震的深部构造和物性条件,以逐步建立板内地震深部环境的构造物理模型。以1966年邢台6.8级、7.2级大震震源区深部地体环境探测为例,围绕震源区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大量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