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重庆市都市区为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城市统计数据,重点研究2000~2010 年间重庆市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展情况及各行政区建设用地扩展的动力机制。通过分时段、分尺度的扩展面积分析和定性、定量的驱动力对比分析发现:在2000~2010 年间,重庆都市区建设用地年均增长3666 公顷、年均扩展速率5.01%,并且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重点扩展区域;都市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受到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政策规划的多重影响,但各区域在驱动力类型和影响程度上又各有不同,导致各区建设用地空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9)
选取2000—2011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旅游外汇收入为连续时间序列的指标数据,用泰尔指数衡量江苏省旅游经济水平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00—2006年以及2008—2011年江苏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趋同趋势;2007—2008年出现短暂的趋异趋势;2000—2005年及2011年以区间差异为主,2006—2010年以区内差异为主;苏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差异远远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苏南地区呈现出趋同趋势,而苏中和苏北地区呈现出趋异趋势。江苏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和区位优势。提出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苏南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大力发展苏中和苏北地区旅游业,加强旅游产品创新与研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7)
为探究铁路线对长江三角洲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机制,选取1990—2010年间长江三角洲铁路线15km缓冲区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为研究对象,借助单一土地利用扩展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图斑的成长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铁路沿线图斑成长呈现了快速—缓慢—快速—缓慢的变化过程,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铁路沿线建设用地扩展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着距铁路线距离的增加,图斑面积增幅快速下降,6km内的图斑面积约占缓冲区图斑总面积的70%,离铁路线越近,图斑成长越快;同时,图斑的平均斑块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景观分离度快速上升,3km内图斑生长最密集。  相似文献   

4.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相对缺乏协调性及其行为主体博弈机理的研究,文中以 1993 ~ 2010 年的长春市为例,运用弹性系数,从人口、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用地间增长速度视角分析其城市空间扩展的非协调性,从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征地博弈、开发商的区位选择博弈、绩效考核体制与分税制下的中央(或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产权区域"视角的区际政府博弈、"条块管理体制下"的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博弈以及城市公众的需求博弈等方面分析各行为主体对城市空间无序、非协调性扩展的原因机理所在。结果表明:三者的弹性系数都大于 1,城市空间无序、低效扩展态势非常明显;其中"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与"用地—经济弹性系数"几乎相差 4 倍,进一步印证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低效投入,而"用地—人口弹性系数"与"用地—经济弹性系数"的比较表明地方政府更多注重经济效率,而相对忽视"人"的发展,严重抑制了人口城镇化进程;行为主体间的博弈更多反应出来的是一种制度安排不合理,制度安排是其价值扭曲的根源所在。据此最后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990年代以来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均量和人均水平的定量分析,认为当前全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并未"失控",人均建设用地水平仍然符合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动因既有非农经济和城镇消费带动的内在作用,也有地方城市化战略、城市经营和行政区划等制度政策的外部干预.为此,提出调整城市化战略、优化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结构和政府体制变革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义乌市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形态重构.重点选取和处理了9个年份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信息,结合计算扩展强度、扩展梯度、扩展贡献率、分形维数以及开展相关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重构特征和机制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义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但速度出现下降趋势;扩展方向从单方向转变为多方向,扩展重点逐渐远离市中心并向外延伸;分形性质逐渐变好,但总体而言主城区的分形形态优于市域:自然、人口、经济、政策、交通、文化等多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形态重构,但人口、交通和经济构成最重要的3类因素,这实际上反映了义乌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我国城市绿地水平普遍提高,但空间差异明显,基于"省域尺度"研究城市绿地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构成,可为城市绿地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苏省县级及以上的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市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个指标,采用扩展速度、扩展系数分析城市绿地水平的时空演变,运用锡尔系数进行江苏省差异分解研究。实证表明:江苏省城市绿地水平处于快速提升阶段,城市绿地面积的均衡程度也明显提高;江苏省三大地带间差异明显缩小,城市绿地扩展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苏北、苏中和苏南;江苏城市绿地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地带内市际差异引起,但地带间差异的贡献度在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着"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如何扩展"及"扩展驱动力是什么"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基于200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扩展强度和扩展差异指数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土地扩展的时空特征,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整体扩展强度呈下降趋势,扩展差异显著,以广州市、深圳市为核心呈现蔓延式扩展;GDP、距核心城市的城镇距离是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核心城市在促进其他城市的城镇用地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理管控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是实现城市集约、高效、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走好我国城镇化后半程的迫切要求。本研究从建设用地管控视角,分析新标准实施以来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及超标城市占比变化,结果表明,二者均继续增加,且不同等级、不同地区城市之间差异明显,建设用地管控压力较大。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超标度的主要因素,发现超标度除受到城市原有用地水平、区位、等级影响外,社会经济发展也对其有一定作用。据此建议综合考虑城市区位、等级差异开展城市建设用地差异化管控,并结合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公共财政状况等具体情况来进行弹性调节。  相似文献   

10.
利用QGIS平台重构地图技术,结合RS和GIS综合集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从1870年以来武汉市建成区扩展演变趋势,并与对应时期各版城市总体规划相比较,挖掘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从建成区的扩展演变来看,1950—1970和1995—2010两个时期扩展最为迅速,主要是工业区的发展和经济开发区的带动。整体的扩展模式是从初始的三镇独立沿江发展,逐渐形成空间"十字"发展模式,后期呈圈层向外推进和沿主要交通道路的"外延式"扩展。各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明显,尤其是对工业区和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而对居住区的规划指导作用相对偏弱。城市的实际发展规模与规划在每一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偏差。目前武汉市在实际发展规模、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等要素上与2010版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耦合度较高,绿地规模距规划目标差距较大。本文主要在两个方面具有创新:(1)利用地图重构的技术方法将历史追溯到1870年,结合遥感影像数据探究了武汉市建成区近现代比较完整的发展演变过程;(2)研究不同阶段武汉市规划与城市实际发展的耦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