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以京沪高铁沿线22个城市的站点及其周边地区为样本,探索高铁站点设置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首先从理论出发分析区域性交通设施对于周边城镇发展的作用,明确研究思路与框架,建立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基于理论假设,研究的实证部分运用2006—2012年京沪高铁设站城市和站点周边相关数据,开展聚类分析,建构多元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明确影响站点周边地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基于对22个样本的实地踏勘和规划资料收集,分析站点选址、周边地区发展在规模、土地使用性质、与其他交通设施衔接等方面的规划、实施现状和问题。研究通过深入理解高铁站点对其周边地区发展的影响,辨析规划和实施的问题,提出区域交通设施周边地区规划设计的思路和原则,力求推进站点周边地区集约、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铁选址是高铁建设规划中颇具 争议的环节。本文提出一个解释我国高铁站 点选址的多主体概念分析框架,指出乘客、 铁路公司、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站点设 置的需求存在差异与冲突,这四股需求力量 的相对重要性塑造了站点选址结果。结合我 国典型高铁站点选址案例,基于该框架,剖 析高铁站点选址的背后的动因与逻辑。除受 制于技术和环境因素,选址还受到政治经济 因素影响: 注重客流需求的特大城市,通过自 身的政治经济实力可以将站点设置于城市中 心;轨道公司从降低成本、保证速度的原则 出发,选址优先考虑重点城市,这造成其余 城市选址更为被动;以均衡发展为目标,中 央政府赋予沿线地方政府设站的权利,同时 也带来盲目设站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地方政府更注重高铁经济带来的土地红利,倾向于选择具有可开发用地的选址,但在土地与交通利用 规划协同程度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到达预期的站城融合开发效果。随着铁路建设投融资机制 的进一步改革,各个主体间的关系正处于变化之中。探究高铁站点选址背后的机制,对于促进高 铁站点站城融合以及有效引导城市空间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沪宁沿线地区为例,分析高铁网络演化发展过程中站点选址的路径依赖特征,形成三点结论:第一,沪宁沿线高铁网络是一个逐步演化、不断发展的过程,高铁站点选址表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规律,且存在阶段性发展演绎特征;第二,路径依赖特征的发展变化与城市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新旧高铁站点之间的空间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第三,路径依赖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已在沪宁沿线地区衍生出高铁站点并站困难的问题。部分现状发展较弱的站点虽得到新的机遇,但同时面临巨大的发展挑战。总体上看,该研究的意义在于阐明面向未来高铁与城市协同发展的路径依赖规律,为高铁与城市协同演化发展的优化调控政策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铁建设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以京沪高铁沿线23个站点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站点地区空间开发的一手资料,总结了高铁站点地区的基本空间特征,并与高铁站点地区相关规划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高铁的开通极大地带动了沿线站点地区的开发,在规划的引导下,各类高铁片区的开发在短期内已初具规模.但限于开发阶段不同,各个站点地区的开发进度差异较大,且出现了站点地区空间布局“空心化”与“偏心化”、城市形态的均质化以及空间开发时序不尽合理等情况.这些现象是所在城市规模、站点区位、功能定位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铁站点地区的开发既在结构层面体现出了与规划的一致性,又在其他层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目前站点地区的规划也存在目标定位模糊、开发时序的设置不完善等问题,研究建议在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与开发中,应对站点地区规划理性定位,对站点周边空间精细化开发.同时应对已开发的粗放空间逐步消化并适度紧缩,并以空间开发价值为依据,合理划定空间开发分区和开发建设时序.  相似文献   

5.
空间演化规律是探究高铁站周边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京沪高铁线24个站区为例,以2008年~2018年期间站区范围内的土地开发量、开发功能和设站城市相关数据为研究依据,探究其半径3km圈层范围内的土地开发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部分城市建成区扩张较快,站点选址对站点周边发展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站点周边开发的空间演变特征可分为由内向外、由外向内和内外均衡三类,城市能级和站点区位越好,则核心圈层的商业、商务功能越优先开发,逐渐带动外圈层发展。驱动因素受到站点区位和资源禀赋的影响,可分为大型公共设施带动型、房地产带动型和产业带动型三类。最后,提出了站点选址、功能分布、开发时序和驱动方式等方面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站点地区开发过程中“肯定”与“批判”两种声音的实质是讨论高铁站点地区开发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问题.文章解析了欧洲高铁站点地区开发的成功案例,提出站点地区开发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观点,并总结出五点经验.然而我国当前高铁站点地区边缘化的站点区位、高等级公共设施为主体的功能业态等“千站一面”的发展特征,使得两者的协同面临巨大困境.文章进一步指出形成当前困境的原因既有站点地区固有的空间与机制的复杂性,更植根于我国当前城市的发展阶段、模式及特征.最后提出现阶段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欧洲兴起后,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变了欧洲的城市网络结构(张国华,等,2011;Chen C,Land Hall P,2011)。自2008年京津高铁开通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数超过3.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的七成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剖析我国高铁站旅客进出站交通换乘过程中时空损耗主要环节,对沪汉蓉铁路10个典型站点交通换乘便捷度及影响要素开展定量评估。研究发现,高铁站点交通换乘便捷度受衔接交通场站空间组织模式的影响,高铁站进出站口和各交通场站的空间位置关系是影响换乘便捷度的关键要素;而公共交通、出租车场站设置不合理,是高铁站交通换乘时空损耗的重要环节;立体交通、购取票点、进站安检等设施改善,有助于降低换乘时间损耗。  相似文献   

9.
在铁道部2009年准备完成的6000亿元基建投资目标中,京沪高速铁路一个项目就占了600亿元。2009年是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的第2年,也是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攻坚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快速公交停靠站点在交叉口的选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停靠站点选址的区别,确定影响快速公交停靠站点在交叉口选址的主要因素,基于常州快速公交特性数据调查,运用VISSIM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线路运营模式、不同影响因素下,快速公交停靠站点的选址和车均延误、最大排队长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快速公交停靠站点选址的一般方法,对我国城市快速公交的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train operations of large stations are critical in determin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railway network. Large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s often have more than two adjacent stations running in multiple directions and must address highly complex train operation patterns. To develop a more efficient operation plan than the existing route-based representations for modeling train conflicts, a more systematic track-based resource network (TRN) representation for a railway station that simulates fixed equipment is u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high-fidelity TRN, an improved operation scheduling model (OSM) is introduced for the integrated scheduling of train operations, including shunting operations. Besides, two approaches based on Lagrangian relaxation (LR) and the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 (ADMM)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address the operation scheduling problem (OSP) for stations, and an efficient heuristic rule-based algorithm is also designed to generate lower bound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algorithm efficiency, we designed a parallel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proposed approaches. Based on real-world case studies, the computing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arallelized ADMM-based approach can always find high-quality feasible solutions for complex stations and generate conflict-free station operation plans wi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的设计原则、线路路由、线路敷设方式、线路平纵断面、辅助线等,提出较为完整的线路方案比选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选线设计特别是地铁线路选线设计提供较为清晰的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京沪高速铁路绿色通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好正 《山西建筑》2010,36(16):345-348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自然地理环境,提出对其进行绿化设计的依据及目标,并将绿化设计与路基、桥梁、隧道和站区等工点防护工程有机结合,给出了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建议,以期达到加强工程绿色防护、控制水土流失、减轻生态破坏,保障旅客视觉舒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FDS软件建立高速列车火灾模型,设置4种工况分析热释放速率及温度的变化,探究火源所在车厢位置对列车内火势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起火车厢位于列车前列时,车厢内发生的轰燃现象作用范围大、破坏力强,救援困难;随着起火车厢位置的后移,车内气流抑制轰燃现象的发生并有效稀释车厢内的可燃气体及热量,人员逃生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袁任海 《山西建筑》2010,36(9):329-330
以京沪高铁张巷特大桥现浇梁施工为例,介绍了下行式移动模架悬臂拼装具体方案,阐述了移动模架拼装的具体步骤和施工顺序,并提出安装时的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积累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7.
牛世强 《山西建筑》2006,32(18):299-300
通过对影响改建铁路增建第二线路段旅客设计行车速度选择的因素的分析,从路网意义、运输需求、地形条件、运营条件、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合理选择增建第二线路段设计速度的思路和原则,达到了指导选择增建第二线路段设计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fter a decade marked by the renewal of grand European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s, today, a second wave of station renewal is at hand. This paper argu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in station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maller cities. Based on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recent best practices, the contemporary urban design challenges of smaller and medium-sized stations are explore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station is no longer shaped as a monolithic, architectural cathedral, as for the grand stations, but interweaves the world of the passer-by with that of the local inhabitant as a system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19.
京沪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翔 《山西建筑》2010,36(26):279-280
结合京沪高铁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了分析,从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沉降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变形观测测量方法,为无碴轨道铺板前评估奠定了基础,达到了沉降观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the high-speed train in Spa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high-speed train is a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in passenger transport which has allowed to increase railways share in modal split in medium range distances, competing with road and air transport. The first high-speed link in Spain was launched in April 1992, with high success according to occupancy rates and public opinion of its quality, safety and impact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Madrid-Sevilla corridor includes several routes (commuting, long-distance and services provided using high-speed infrastructure but with Talgo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an ex post cost-benefit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rom demand and cost data available and under several assumptions about the life span of the project, growth hypothesis, time and accident values, and with a social discount rate of 6% in real terms.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project shows that the Spanish high-speed train project should have not been carried out in 1987 in that particular corridor. Received: July 1996 / Accepted: January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