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然虾青素的主要来源是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和良好的着色能力,在食品、水产养殖、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虾青素的低水溶性和化学不稳定性等性质,目前市场上虾青素产品剂型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多元化应用的需求。近年来,随着药剂学技术的发展和在虾青素产品开发上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虾青素产品的剂型。综述了近年来虾青素制剂技术的发展,针对传统虾青素制剂技术、新型虾青素制剂技术(包括虾青素微/纳米颗粒、虾青素水分散体系和虾青素超分子水溶液)和虾青素制剂包装技术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对虾青素原料、虾青素制剂的制备和虾青素保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介绍,为虾青素保存和提高其产品的稳定性与生物利用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考察温泉蛋、溏心蛋、全熟蛋、煎蛋四种热处理方式对虾青素强化鸡蛋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构建体外消化模型对其消化特性进行分析,包括脂肪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分子量分布情况及虾青素的生物保留率和生物可给率。研究发现热处理会导致虾青素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温泉蛋中虾青素的保留率最高,达97.21%,相比较鲜蛋,水煮蛋可以提高虾青素强化鸡蛋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其中溏心蛋和温泉蛋最容易被消化,而煎蛋反而造成消化率下降。凝胶电泳图结果表明溏心蛋和温泉蛋消化完后的蛋白大分子段分布减少,证实这两种热处理方式的鸡蛋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率。热处理对虾青素的生物保留率并无显著影响,为48.76%~49.47%;但水煮蛋有利于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可给率,其中溏心蛋和温泉蛋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生物可给率,分别达48.76%和47.7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溏心虾青素强化鸡蛋可作为补充天然虾青素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膳食淀粉作为人体主要能量来源,其生物利用度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密切相关。膳食淀粉的生物利用度主要受食品基质与淀粉本身结构性质的影响,在慢性疾病大流行背景下,膳食淀粉的消化行为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提出多种体外评价方法用于分析膳食淀粉的消化机制,相较于体内试验,体外法在效率、重复性、成本和伦理上优势明显,同时能够有效指导食品加工和消费选择。作者概述了目前淀粉消化体外评价方法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各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一方面为开发符合我国膳食模式的体外消化模型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为我国淀粉基食品分类与分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差、易降解等问题限制了天然虾青素在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癌、光保护等生理功能的应用。研究人员通过多种稳态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以上问题,丰富了虾青素产品的类型。本文综述通过分子结构修饰及运载体系来提高虾青素生物利用度的稳态化技术,介绍微/纳米包封技术在靶向递送虾青素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总结虾青素稳态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虾青素相关食品、药品等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研究南极磷虾油对天然虾青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虾青素组、南极磷虾油+虾青素组、鱼油+虾青素组,按照成人每日摄入南极磷虾油2 g/d或鱼油2 g/d、虾青素12 mg/d等量换算,灌胃给予大鼠脂肪乳剂,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猪胆盐溶液,检测灌胃后不同时间节点大鼠肠道内容物、小肠绒毛、血...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膳食结构(正常膳食、高蛋白膳食、高脂膳食和高糖膳食)对柑橘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模拟体外消化,对柑橘消化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铁离子还原力、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消化的进行,各膳食结构组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两种类胡萝卜素单体含量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同时各膳食结构组的类胡萝卜素抗氧化能力也显著下降(P<0.05)。4种膳食结构中,高脂膳食组的类胡萝卜素在不同消化阶段均保持较高含量,同时其在不同消化阶段的抗氧化能力也较强。相关性研究发现,柑橘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分析可知,膳食结构对柑橘类萝卜素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高脂膳食组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24.08±1.78)%)显著高于正常膳食组((19.26±1.06)%)(P<0.05),其抗氧化活性也最强,高蛋白膳食组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15.27±...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接种发酵对葡萄酵素多酚生物利用度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发酵特性、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对其多酚的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质量浓度由31.91 g/L逐渐降低至0.46 g/L,pH值由3.77降至3.19,乙醇体积分数于发酵第6...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代毒性测试方法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其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应用,暴露评估的精准化需求得到进一步实现。在评估过程中引入化学污染物生物可及性、生物利用度等关键校正因子,可为食品安全管控、标准制修订等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因此,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多种常用的生物可及性和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及其在食品化学污染物评估中的应用,并对新方法、新技术进行展望,旨在为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精准化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再造型胡萝卜复合脆片、胡萝卜脆片、胡萝卜鲜样为对象,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探究加工方式与口腔咀嚼程度(咀嚼5、15?次和30?次)对样品的消化特性以及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消化过程中,胡萝卜鲜样和脆片的消化液平均粒径大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咀嚼程度增大,胡萝卜脆片的消化液平均粒径逐渐变大,说明咀嚼后悬浮于消化液中的颗粒数量越多,越容易产生絮凝作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在口腔阶段,消化液中的油脂与样品结合形成较大的聚集体;经过胃消化后,脂滴逐渐分散到消化液中;经过小肠消化后油脂被消化分解,与类胡萝卜素形成胶束,胶束的数量多少决定着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的高低。胡萝卜鲜样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但生物利用度最低;再造型胡萝卜复合脆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但其生物利用度较高,且咀嚼程度对再造型胡萝卜复合脆片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再造型胡萝卜复合脆片消化特性较好,并且具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可作为一种有效补充类胡萝卜素的果蔬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10.
袁超  金征宇  徐学明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7):103-104,108
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壁材,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虾青素包含物,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热重/差热联用分析表明,复合物的形成将虾青素的热分解开始温度至少提高了40℃,达到290℃左右。光热稳定性实验显示,包埋有利于提高虾青素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并且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埋后,复合物比原虾青素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壁材,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虾青素包含物,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热重/差热联用分析表明,复合物的形成将虾青素的热分解开始温度至少提高了40℃,达到290℃左右。光热稳定性实验显示,包埋有利于提高虾青素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并且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埋后,复合物比原虾青素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运载体系对虾青素酯在模型小鼠体内消化吸收的影响情况。方法:选用Balb/c小鼠作为模型动物,通过给予模型小鼠灌胃不同运载体虾青素酯,研究虾青素酯在小鼠体内的消化、排泄情况;并通过测定单次灌胃不同运载体系虾青素酯后小鼠血液中的虾青素浓度-时间曲线,考察其在模型动物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利用率。结果:不同运载体系中虾青素酯生物可接受率和AUC0-72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虾青素酯脂质体、微乳液、微胶囊和油剂;虾青素酯脂质体和微乳液在小鼠血清中达最大吸收峰值均在7h,而微胶囊在9h,油剂在12h,其虾青素的最大吸收浓度依次分别为0.72μg/mL、0.55μg/mL、0.36μg/mL和0.21μg/m L;上述结果表明,通过设计运载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虾青素酯的消化吸收效率和生物利用度。结论:为虾青素酯作为功能因子在食品中的高效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250-256
虾青素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不仅具有强抗氧化功效,还具有抗炎、抗糖尿病、抗肿瘤等生物功效。但是由于水溶性低、见光易分解等特性,限制了其在功能性食品、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利用运载体系负载虾青素以降低降解速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从而扩大虾青素的应用范围。该文结合虾青素的生物功效,对不同运载体系的负载特性进行了综述,选择合适的运载体系可以有效改善虾青素的生物功效,对提高虾青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实现虾青素靶向转运和吸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皂化对虾青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品包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皂化条件对虾青素 β 环糊精包合物制品包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当虾青素提取液按每克干酵母加入 2 5mLC (NaOH) =0 . 0 2 1mol/L的水溶液 ,在 2 0℃、避光条件下反应 2 0min时 ,皂化效果较理想 ,虾青素保存率可达 86 . 5 4 % ,包合率由未皂化前的 2 6 . 6 7%提高到 87.77%。于 5 0℃ ,5 0 0 0lx条件下进行稳定性加速实验 ,结果表明 ,经皂化后的包合物中虾青素稳定性与虾青素提取液相比提高了约 2 0倍。  相似文献   

15.
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钾作为引发剂,引发醋酸乙烯酯在淀粉上接枝,生成淀粉接枝共聚物。再用三聚磷酸钠作交联剂制备成具有疏水核心、亲水表面的纳米粒。然后采用透析法,将虾青素与纳米粒混合制成虾青素纳米粒。测定淀粉及接枝共聚物的红外光谱、纳米粒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纳米粒形态,并以虾青素的丙酮溶液作为比较,对虾青素纳米粒的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虾青素纳米粒比原料的稳定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儿茶素类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但其较低的生物利用度成为制约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影响儿茶素类物质生物利用度的因素与提高儿茶素类物质生物利用度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儿茶素类物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菜籽蛋白经酶解后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利用,考察了水解度对菜籽蛋白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8组,即无氮组、酪蛋白组、菜籽蛋白组、水解度(DH)为4%、8%、12%、16%、20%的水解组,每组8只。大鼠在膳食平衡3 d之后,开始进行代谢试验,测其真消化率、表观消化率、净蛋白利用率、生物价指标。连续饲喂21 d之后,记录SD大鼠的体重变化和日粮消耗量,计算蛋白功效比值和净蛋白比。结果表明,真消化率、表观消化率、蛋白功效比值、净蛋白比和SD大鼠体重随水解度的增大有降低的趋势,DH 4%组与菜籽蛋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菜籽蛋白水解之后的净利用率要高于未水解的蛋白,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菜籽蛋白组相比,DH 4%组的生物价就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P0.05);而与水解度更高的组相比,DH 4%组生物价无显著变化(P0.05)。综合考虑,说明DH 4%组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是适合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  相似文献   

18.
体外消化过程中影响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菲  高彦祥  侯占群 《食品科学》2012,(21):368-373
类胡萝卜素是存在于很多水果蔬菜中的天然色素,具有VA原活性、抗氧化等特性,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食物基质中释放的脂溶性类胡萝卜素包裹在脂滴中被运送到小肠,与胆盐、脂类等形成水溶性胶束,随后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进一步代谢。在体外消化实验中,影响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的因素很多,类胡萝卜素种类及结构、食物基质、脂类、样品加工处理方法、消化模型、细胞模型、检测方法及指标等的不同都会造成最终的生物利用率评估值的不同,另外不同因素对生物利用率的影响因类胡萝卜素种类而异,且各因素间可能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体外模拟法研究生物利用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外模拟法是目前常用的研究胃肠道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的方法。其方法简单,成本低,时间短、效果好、因而应用很广。总结了体外模拟时需考虑的各项因素,包括胃的消化和胰的消化、pH调节、蠕动频率、膜的渗透等;同时概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加工方式对富硒大米中硒的影响,以重庆市江津区高硒含量大米为实验原料,使用常用加工方式处理,并比较分析处理前后富硒大米硒含量、硒形态及硒生物利用度的差别。结果表明,挤压处理导致硒含量损失43.05%,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微波处理不会对硒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4种加工方式均可降低大米中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nonine, SeMet)含量;亚硒酸盐经微波、高压蒸煮及挤压处理后完全损失;微波处理使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增加;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结果发现,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及微波处理后的样品胃肠消化总硒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4.99%、67.93%、50.38%及40.08%,都显著高于未处理样品(P<0.05);富硒大米中SeMet的生物利用度在加工处理后显著提高(P<0.05),其中常压蒸煮后SeMet的生物利用度最大,达到47.49%。常压和高压蒸煮方式对富硒大米总硒含量及形态影响较小,有利于机体对硒的吸收利用,实验结果为富硒大米加工过程中硒的变化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富硒大米加工后机体对硒的消化吸收效果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