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盟市之一,2022年陆续开展了3期覆盖全盟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文章通过分析2022年锡林郭勒盟遥感监管现场核查、项目认定、违法违规项目类型及分布等情况,明确了当前区域遥感监管的主要对象和今后日常监管的重要项目类型,以期为加强区域生产建设项目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在广西水土保持监督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论述了实施遥感监管的技术路线。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可用优于5 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解译及现场查勘,建立背景专题数据,而后按照规定频次进行专题数据更新,并结合现场定位观测及量测,实现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生产建设项目点多面广、类型多样,监管难度大、任务重,以现有的监管方式和技术手段,水土保持监管机构很难做到全覆盖监管、精准监管。在当今卫星遥感、互联网+、无人机、信息化技术充分发展的形势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应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将信息化先进技术应用到行业监管中来,从而增强监管的准确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保监管全覆盖,保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真正履职到位不缺位。  相似文献   

4.
作为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信息化与水土保持相关业务紧密结合,特别是近年来遥感、无人机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从以往粗放式向现代精细化转变,在水利部先行示范下,各省也陆续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工作,通过对已开展信息化监管工作的分析,就新时期辽宁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工作的开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梅廷福  袁黎  赵佳 《中国水利》2023,(10):66-69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成效显著。梳理了贵州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取得的成效,总结了主要做法及经验,包括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监测管理、强化重点项目监督性监测、强化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强化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狠抓违法违规项目整改销号等,并提出了新时代贵州省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乐  李浩  杨林  潘文烽  刘清 《人民珠江》2023,(S2):362-367
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就是根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需求,利用遥感影像、历史监管成果、判别参考数据等基础数据,在一定技术支持下,生产监督业务数据并开展应用的工作。水利部连续多年组织实施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项目,目前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技术路线,其中遥感解译与判别是遥感监管的关键技术环节,是疑似违法违规图斑现场核查处置的基础工作。为总结水土保持遥感监管项目技术实施的经验和做法,基于2022年度水利部水土保持监管遥感解译与判别项目技术实践,从项目技术路线、操作流程、技术实施、质量控制等主要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形成一套标准化的遥感监管类项目实施技术体系,可为同类水土保持遥感监管项目执行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分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在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分遥感和无人机技术为水土保持监管提供了及时、快捷、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在分析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技术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高分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在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以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目前上下协同一致、数据互联共享的全国监管系统开始建立,极大地推进了水土保持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地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根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要求和实际业务工作需要,结合相关技术规定要求,提出了一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信息采集与管理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设计了对应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和配套的"外业辅助移动端"软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主要是利用遥感影像对新增地表动土开展遥感动态监测,快速、准确地获取全市逐季度新增地表动土的空间分布情况;移动巡察系统是以定位导航、地面观测、遥感监测为基础,填补当前水土保持监管业务信息化建设中唯一缺口,实现了监管业务在应用系统中的闭合。该方案可有效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场核查信息采集工作效率,满足内外业实时数据互动、数据共享、历史数据统一管理等需求,实现监测和筛查疑似违建生产建设项目,辅助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高监管效能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结合新昌县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工作的现状,提出新昌县智慧水土保持的监管模式,并构建智慧水土保持监管系统。系统数据库以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2个项目成果为本底资料,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3S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以更加智慧、精细、及时、动态、开放的方式实现生产建设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决策,为实现水土流失源头严防、过程严管、事后追责等水土保持管控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长距离线性工程跨度大,沿线地形地貌类型复杂,若不做好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难以保证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落实,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隐患将非常严重。传统水土保持监管手段难以有效全面的对长距离线性工程开展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监管。探索有效高效的监管手段和方法,对于解决长距离线性工程施工过程水土保持监管困难的问题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以“新建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为例,通过搜集沿线准实时卫星遥感影像,并对沿线地表扰动变化进行解译处理,分析提取沿线人为扰动剧烈的区块,探索长距离线性工程卫星遥感准实时水土保持动态监管方法,基本实现了有效且高效的水土保持动态监管效果,归纳总结了新建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项目的卫星遥感准实时水土保持动态监管的步骤方法,供水土保持相关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海南省水土流失进行测算,首先对全省典型监测点水土流失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基于InVEST模型研究了海南省水土流失现状,测算出海南省水土流失程度数据,结合无人机航测和外业调查系统获得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情况,进行了水土流失重点工程实施,并针对各区的水土流失重点问题制定管控规则。  相似文献   

12.
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绍兴市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多、分布散、扰动时间长,监管工作量巨大;而全市水保机构不配套、人员少、工作经费缺,监管能力有限,迫切要求提高监管效能。"天地一体化"监管技术应用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无人机技术、移动信息采集等高新技术与装备,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扰动地表情况、弃渣场位置与数量、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等开展动态监管,并实施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全面提高全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时效性和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础性工作。传统的地面监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监测工作的需要,无人机遥感作为获取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机动灵活、实时传输、影像分辨率高等特点,是卫星遥感的重要补充。在分析现有监测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特点和需要,以清远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该技术是一种快速获取项目水土保持信息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精度、效率及自动化程度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智慧水利在现代水土保持项目开发中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监测的新技术应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集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及现场核查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大、重访周期短、成像分辨率高等特点。现以某水电站开发建设为例,对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在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得出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打破了传统水土保持监管手段的局限性和束缚性,提升了水土保持监测智慧化水平,为同类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进一步强化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对湖北省11个典型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研究,分析不同建设阶段、不同防治分区、不同地貌类型区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点,揭示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规律,为区域内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荣喜 《中国水利》2023,(10):49-51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是解决人为水土流失问题的迫切需要。通过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可以提高水土保持监管效率,促进生产建设单位更加自觉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分析了近年安徽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推动人为水土流失协同监管相关工作举措、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为持续完善水土保持协同监管体制机制、全力推进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向“有实、有效”纵深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中游地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能源基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任务艰巨,迫切需要科学、精准、高效监管。针对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监管能力不足、传统监管方式时效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在晋陕蒙接壤地区创建水土保持高质量监管示范区的工作机制、模式等:一是创新工作目标,率先做到无违规项目;二是创新合作共建工作体制,构建目标一致、行动自觉、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三是创新内生动力,以自律守约为核心,整体提升水土保持信用水平;四是创新认知提升路径,各级领导、建设单位、青少年、社会公众整体提升水土保持生态文明认知水平与能力,做到知行合一;五是创新高质量评价内涵,全面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六是数字赋能,科学分类管理,创新智慧监管平台,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现智慧技术指导、智慧跟踪、智慧预警。  相似文献   

18.
1.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根据卫星遥感资料,截止2004年底,苍溪县水土流失面积1471.19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4%,年流失总量为551.96万t。尤其在基建项目、交通建设、城镇开发等过程中,乱堆乱放、破坏林草植被等行为,加剧了水土流失。2005年,县人大将《水土保持法》纳入了审议内容,县水利局将以此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力度,重点加大对破坏性较强的建设项目和城镇用地开发项目的监督,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和“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秀美苍溪。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无人机遥测技术系统的优点,介绍了无人机遥测技术体系的组成结构,并探讨了"无人机+遥测系统"技术在我省生产建设项目监管、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监管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思路。研究表明,无人机遥测技术将为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将会适用水土保持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广东省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对此,为全面提升广东省水土保持监管效能,提出健全法治监管体系、推行人为水土流失全过程常态化监管、创新水土保持监管方式、利用信息化技术等建议,以期为广东省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