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酱油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之一,目前国内大多数工厂是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生产酱油。发酵的品温控制在40℃—50℃左右,20—30天淋油。这样的酱油生产工艺,由于高温耐盐性乳酸菌和酵母菌等有益菌不可能正常发酵,也就不可能制成浓郁的优质酱油。日本的酱油工艺是从中国输入的。到现在尽管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但在发酵上虽采用传统酿造工艺技术维持6个月稀发酵生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酱油生产的现状,在酱油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风味强化剂可提高产品的鲜味,强化酱油的风味,掩盖低盐固态发酵酱油高温发酵时产生的苦味及涩味,改善酱油的口感,使其呈味醇美柔和、回味悠长。酵母风味强化剂在生酱油加热前加入较加热后加入为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日本近几年来的酱油生产新技术动态,主要有下列各项: 1.利用酱曲高温自溶物生产酱油 为生产质量高、稳定性好的酱油,日本开发了利用酱油高温自治物生产酱油法。首先将酱油曲在高温下自溶得到消化产物,添加适量的食盐及葡萄糖进行调味,再添加耐盐性乳酸细菌(耐盐片球菌)及二种耐盐性酵母菌鲁氏接合酵母及易变假丝酵母)进行发酵。发酵采用一槽二阶段式和三合一式两  相似文献   

4.
六十七、酱油为何有异味? 酱油的异味是指成品油中的鲜、甜、酸、咸、苦味不调和,酸苦味突出而有臭味。造成成品油中的酸味突出的主要因素是制曲过程中产酸菌污染严重,使之在发酵初期产生了大量的有机酸;发酵时,温度低,含盐量少也容易造成产酸过多的现象。酱油中的苦味主要来源于食盐中杂质如卤汁等;成曲培养时间过长,形成了大量的孢子,也会增加酱油的苦味;高温发酵也是酱油高温臭和苦味的来源之一。造成成品有臭味的因素较多。制曲时,污染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酱油工业在建国后三十多年来,无论在工艺或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创新和发展,基本上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目前各地多采用固态无盐和固态低盐发酵工艺,这种工艺虽有许多优点,但仍很不完善,与传统工艺比,产品明显存在着风味差的缺点,主要表现在鲜味不足,带有特殊的高温臭。为此,我们在去年七月份开始了多菌种发酵改进酱油风味的研究,目的是在固态低盐发酵工艺的基础上,在不增加或尽量少增加设备的条件下,在1个月的发酵周期内,通过前发酵添加酸性蛋白酶曲,加强短链蛋白质的水解进程,生成较多的游离氨基酸以提高酱油的鲜味:同时添加酵母等微生物增强后发酵工序,以消除目前固态发酵的高温臭,增加酱油的酱香气味.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完成了对耐盐性酵母菌、酸性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培养条件及小型到大生产发酵等一系列工作.经过北京、天津许多专家评议,一致认为:消除了速酿酱油的高温臭,酱油的鲜味和香气有了明显的提高.试验的成功使固态低盐发酵工艺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酱油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该工艺发酵周期短,原料蛋白质利用率高、产量大,为满足人民对酱油的需求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该工艺由于发酵周期短,发酵温度高,对蛋白质只有水解作用,缺乏产生酱油特有风味的条件,所以酿制的酱油风味差、酱香不足。近10年以来,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应用于许多发酵领域,如制药、啤酒工业等,日本也报道了利用固定化活细胞缩短  相似文献   

7.
前言我国目前推行的酱油生产发酵工艺为低盐固态发酵法。该工艺与我国传统的天然发酵法生产酱油方式相比,具有发酵周期短、取油方式简便、卫生条件好、便于管理等优点。但美中不足的是低盐固态发酵法生产的酱油,由于发酵周期短,温度控制较高,酱醅水份低,酿制的酱油香气远不及天然发酵法生产之酱油。根据生产实践所知:酱油的香气主要是在发酵后期形成的。又通过科学测试,如六十年代日本的研究人员用色谱-质谱仪从酱油中分析出百余种有  相似文献   

8.
市场上的酱油由于制造方法不同而有发酵酱油及化学酱油两大种类,发酵酱油的制造是利用微生物所分泌的酵素来分解蛋白质,其分解条件较酸水解缓和,所以在发酵酱油中氨基酸含量也较化学酱油多。此外,发酵酱油在酿制过程中产生多量构成酱油香味及缓冲作用重要成份的有机酸。化学酱油(酸水解酱油)因川强酸高温水解,色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改进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技术提高产品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基础上,适当改进,可以明显的提高酱油的风味。减少配料中麸皮用量,增加小麦等淀粉质原料的用量,适当提高发酵体系中的食盐含量,改高温发酵为常温发酵,有利于有益微生物和酶系的作用,对提高酱油风味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曲低高温两级自溶缩短酱油酿造周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萧凤岐 《中国酿造》1996,(5):37-41,34
在确保酱油品质,氮利用率前提下,日本酱油业界近年继续努力于缩短酿造周期的新技术开发。■玉县食品工业试验场的技术人员,将酱油生产流程划分为:Ⅰ谷氨酸生成(曲低温低盐自溶),Ⅱ原料蛋白质、淀粉自溶分解(曲低温低盐自溶后,复经高温短时间自溶)与Ⅲ发酵熟成(补盐后,添加乳酸菌、酵母,并在严格温度管理下,短时间发酵熟成)的3个工序,几经试验探索,最终取得了使酱油的酿造周期,从通常0.5~1年,缩短至2个月的良好成效。此项可供日本中小型酱油企业采用的新技术,现予简介如下,件供借鉴。回曲短时间自溶曲菌酶分解原料大…  相似文献   

11.
该文阐明多菌种发酵是酱油生产客观需要的内因,单菌制曲和高温速酿制约了多菌种发酵的作用,产品风味下降.日本继承和发展多菌种发酵的优良传统,故能成为世界酱油强国.指出我国近年多菌种发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周开孝  梁精华 《中国酿造》1990,(3):27-32,43
前言 我国酱油在人均消耗量、质量及生产技术上均落后于日本,目前年产酱油230万吨左右,原料全氮利用率63%,日本年产120万吨左右,原料全氮利用率83%。近年来,大豆(黄豆)等原料价格暴涨(我国大豆产量1986年才达到1936年1,153万吨水平),难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酱油供应市场。 日本酱油的酿造方式分为天然发酵、低盐稀发酵和新式发酵3种,新式发酵主要是将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酱油酿造工艺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酱油酿造工艺由天然发酵、固态无盐发酵演变到低盐发酵,解决了计划经济时代酱油产量与消费量的矛盾,并使生产过程从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但是产品风味有所降低.进入21世纪市场对优质酱油的需求与日俱增,文中分析了我国传统酱油生产工艺的本质与日本酱油生产的成功经验,得出了发展多菌种常温混合发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酱油发酵工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酱油是我国发明的,经二千多年历史的证明,它是深为人民喜爱的一种调味品。到唐朝时,它才传入日本,但在日本由于各方面的重视,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不仅在人才方面培养聚积了一支雄厚的技术力量,而且在工艺、设备和产品质量、风味方面也有不少地方超过我们,反而成了我们学习的对象。 当前,我国酱油工业,尤其是发酵工艺尚未定型。传统的低温、稀酿、高盐、长时间发酵工艺与高温、固态、低盐、短周期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5.
酱油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发酵调味品。它不仅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而且营养丰富。传统酱油的发酵工艺是靠自然界中的曲霉、酵母和细菌的协同作用,将蛋白质、淀粉原料分解,转化成糖、醇、酯、色素和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构成酱油所特有的色、香、味、体。当前我国酱油酿造大多采用固态低盐发酵工艺,也有部分固态无盐发酵,均属速酿法。由于采用单一菌种制曲,并在高温条件下的短周期分解,促使酱醅成熟,不能保证产酯生香的发酵条件,所以产品存在着风味差、质量低的缺点。甚至还带有特殊的高温臭、焦糊昧等。近年来,为了提高酱油的质量和改善酱油的风味,酿造科技工作者提出过种种设想,并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转型期的氨基酸发酵木下祝郎(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日本)从厌氧发酵到好氧发酵自古以来,日本就是传统发酵业发达的国家之一。日常生活中的酱、酱油、醋、日本酒等食品,全部都是经过复杂的发酵过程才做成的。这得益于高温、潮湿的地理环境,使霉菌、细菌易于繁...  相似文献   

17.
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技术是我国目前酱油生产的主流工艺技术 ,现阶段全国酱油总产量的 90 %是由这种速酿技术生产的。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是在固态无盐发酵工艺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发展起来的 ,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目前有低盐固态发酵移池浸出法和低盐固态发酵原池浸出法二种类型。为了改善、提高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质量 ,又演化产生了“低盐固态浇淋发酵浸出法” ,这种改进的工艺 ,不仅仅在原料的配比上增加了淀粉质原料的比例 ,而且也为乳酸菌、酵母菌参与后发酵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酱油生产的速酿工艺———低盐固态发酵工艺 ,基本上是这三种…  相似文献   

18.
本刊曾于1987第3期刊出日本新开发的酱油生产技术,介绍了低浓度盐水兼酵母发酵速酿低盐酱油、电渗析脱盐制低盐酱油、含钙低盐酱油、膨化原料制高产优质酱油,调整脱脂大豆含油量酿造高产无氮性混浊酱油、添加生麸中酶速酿优质酱油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生活提高及健康需要,日本开发了一系列酱油生产新技术,本文介绍有:低浓度盐水兼酵母发酵速酿低盐酱油、电渗析脱盐制低盐酱油、含钙低盐酱油、膨化原料制高产优质酱油、调整脱脂大豆含油量酿造高产无氮性混浊酱油、添加生麸中酶速酿优质酱油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影响低盐固态浇淋酱油色泽的因素,指出控制发酵温度是影响酱油原油色泽的决定性条件,而缩短灭菌及降温时间,即降低酱油在高温段的持续时间,是另一影响酱油原油色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