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有效资源 课程整合指的是各学科之间(包括各学科内部各分支之间)的相互渗透,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各学科互相联系地加以学习.课程涉及范围很广,包括信息技术、音乐、科学、美术、语文、数学、英语等,而知识涉及面很广,这成为学生在课程整合中的一大障碍.在网络教学中,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将文字、图片、声音、影片等信息综合在一起、交互传递,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为课程整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能够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究,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条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教师应从思想政治学科的需求出发进行整合.具体来说,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有以下几点优势.  相似文献   

4.
吴展遥 《网友世界》2013,(23):79-80
本文从五年制高职电子类课程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五年制高职电子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并通过教学实践,探讨了电子类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际问题,分析了电子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方面等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在教育中应用技术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真实情境中学习。Flash软件在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现在较方便实现动态真实的情景,提高了人机交互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Flash在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优势,以及Flash课件实现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通过整合使得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要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合理的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整合后的教学方式。能够主动的积极的进行自主探索式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让师生的原有知识、生活和经验融入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对培养应用型、探索型、创新型现代技术人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微课程的出现和利用,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创新教学策略,采取措施优化整合电子课本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本文结合微课程的应用,就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教育教学应用提出相应对策,主要包括整合教材内容、拓展课堂教学、创新微课开发、充实教学内容并优化习题呈现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验学校发展和改变教学发展现状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高中物理的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高中物理课程方面的优势,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学习方式根本变革,通过一系列学科整合实践探索,努力提高教与学效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者的感悟力和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信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物流资源整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物流领域的热门话题。针对物流资源整合过程中每个物流子任务获取最佳物流资源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客户效用最大的物流资源整合决策方案。该方案以时间、成本、质量、服务为决策指标,构建了物流服务生产函数,建立了以客户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物流资源整合的决策模型,应用离差最大化法求出各决策指标的加权向量,并对决策方案排序进而求出最优方案,最后以一个商品车配送任务的物流资源整合为例验证了决策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农业信息难以共享的问题,给出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及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平台与信息服务系统模型,基于SOA架构和SOC技术实现对各分布式信息资源的信息整合,按行政功能建立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平台,设计并构建基于多角色访问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分角色单点认证访问系统及实现系统的功能,提高信息资源的便捷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3.
面向多种水利要素的整合应用需求,结合水利数据分库独立管理的特点,提出水利数据多库智能整合机制,利用统一数据资源索引模型对异构的水利业务数据进行一体化描述与整合,支持异构数据库的接入与动态扩展,并提出水利数据整合资源的服务工作流,为水利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提供可行的思路。该机制在长江水文资源整合和应用服务系统中得以验证,可实现多个水利业务数据库的整合,极大提升水利数据的管理和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制造网格环境下的资源建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建模是制造网格中资源集成和共享的前提.首先按资源在制造网格中提供的服务类型对其进行了分类,便于对其分类建模.其次提出了由资源层、资源表示层和资源接口层组成的资源层次模型.资源层包括各种物理资源,表示层使用XML Schema封装资源数据和信息,接口层使用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定义对资源的访问操作.该模型用于将制造资源封装为网格节点,使得制造资源可以方便地接入网格中网络共享.最后以企业标准件库的封装为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水利应用集成门户系统作为江苏省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水利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类信息资源孤立问题。通过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出入口,将江苏省水利厅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同步、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系统的重复开发。水利应用集成门户系统利用统一用户管理、身份认证、门户内容集成技术,全面梳理整合省厅现有的业务及系统资源,根据个性化定制、内容聚合和后台管理灵活地搭建统一的水利应用集成平台,可高效、直观地展示各部门的应用和信息。  相似文献   

16.
传统资源整合优化方法存在检索渠道单一、耗费时间长、被动地响应企业需求等问题,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为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企业信息资源整合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基于优化平台结构的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该方法主要依据构建主义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遵循信息资源创建、使用、整合以及效果评估这四大要素,构建优化平台,完成信息资源能力和自主整合能力的提升,形成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良好环境。从功能、检索、基本特征、资源组织、整合技术五个方面,对比传统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与基于优化平台资源整合模式,验证基于优化平台资源整合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具有信息资源整合准确、完整,检索渠道多,速度快等优势,大大提升检索速度,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  相似文献   

17.
公安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迫切需求,本文根据云计算思想,提出了把公安信息、社会(企业)信息、公开媒体信息、互联网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目标及方法,并基于云计算虚拟资源整合系统设计,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了该思想的可行性,据此对公安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准确度,适应当前网络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安全集中管理中安全设备差异性的屏蔽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安全设备的类型和数量的不断增多,造成了安全资源描述形式各式各样,使得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本文提出了一套建设安全集中管理中心时如何屏蔽各种安全设备差异性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对安全资源的集中化、标准化.并将对这些标准化后的安全资源的操作描述为服务,管理中心通过使用这些服务实施对安全设备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电子商务课程的特征,提高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成绩和教学效果的。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技术以主动感知、智能分析和反馈控制为基本要素,实现对"物体"的识别、监控和管理,在诸多领域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效,同时也暴露出应用建设分散、缺乏体系、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从回顾物联网的发展历史出发,对物联网技术架构和相关工作进行分析,提出面向信息资源聚合的物联网智能信息中心框架,通过对多源、分布、异构资源的汇聚、整合、分析与再加工,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基础性支撑,并重点讨论了传感设备的标准化封装与接入、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等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示例分析了该框架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