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外围油田受构造、岩性及断层等因素控制,油水关系复杂,录井综合解释难度较大。一方面为提高油田扩边区的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油藏类型及产能特征的认识,实现油田的滚动扩边开发和提交探明储量,需要开展油藏评价工作,另一方面主体区块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各类储集层动用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精细储集层描述技术水平,需要开展水淹层解释评价工作。针对不同的开发对象配套了相应的录井技术,油水层解释录井项目为综合录井、地质录井、地化录井等,水淹层评价采取井壁取心录井,对样品进行地化及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根据录井资料响应机理的不同,结合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厚度"4要素研究了不同的解释思路,应用录井、测井、试油及投产资料建立了定性判别标准及解释评价图板,形成了大庆外围油田开发井评价技术体系,在外围油田应用了265口井,试油75口井,投产44口井,判别符合率均超过85%,依据录井资料选层射孔效果较好,较好地指导了油田开发调整,扩大了探明储量,提高了油田开发效果,建立的方法可在同类油田储集层开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凝析油油藏相态、流动特性复杂及解释符合率低等问题,利用地化技术二次分析已试油井60 口,运用最大裂解温度、气相色谱特征等地化参数,建立综合参数法、气相色谱解释图版等方法。对Q3-17-5 块20 口井进行了二次评价,提出9 口井的试油建议,8 层/ (3 口)井试油,油气层解释符合率达100%。部署井位1 口,试油获工业油流。实践证明,地化技术对凝析油油藏老井二次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8月29日,记者从长庆油田获悉,陕北油区定边油探一口井试油获得工业油流,证实为油水同层。这个井采用"综合+核磁+地化+轻烃"的录井新模式,高质量完成资料采集,特色录井技术的综合实施,为该井的储集层解释评价和试油施工提供了准确依据。近年来,长庆油田在勘探开发中,先后引入轻烃录井、核磁共振录井、地化录井、红外光谱录井等特色新技术,应用于陇东、陕北和苏里格油气田探区,目前,已累计完成特色录井技术井逾500井次。  相似文献   

4.
利用储集层地球化学录井资料定量评价原油性质对于现场快速评价油气层工业价值,及时采取合理的油层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盆地储集层岩石热解资料、中途测试和完井试油成果为依据,探讨了利用三峰岩石热解资料评价原油性质的方法,利用产油率指数建立原油密度和粘度的统计方程,采用亮点指数判别原油类型,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一研究成果为充分发挥地化录井的技术优势并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单一录井油气水层解释评价一般很难确定储集层的流体性质。综合应用多手段、多种解释评价方法逐次排除非产油层并对可能产油层进行不同方法的解释,可实现最终精细解释评价的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以长庆油田姬塬地区延长组储集层气测录井参数为基础,探讨了通过制作全烃最大值与异常比值图板、烃比值交汇图板、3H比值交汇图板和含水性识别图板来依次排除非产油层并最终确定产油层的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对照试油结果,对长庆油田姬塬地区39口井共78层的基础数据回判验证表明,该方法符合率达到了89.7%;后续7口井10层的应用表明,符合率为90%。  相似文献   

6.
双阳地区古潜山带从1988年开始勘探,截止到2005年底共试油30口井,其中测试12口井24层,在对试油、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储层裂缝发育情况以及污染状况、措施改造等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为该区勘探试油、寻找高产油气藏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耿长喜  马德华  刘津侠  马红 《录井工程》2011,22(4):32-35,47
针对高含水后期调整挖潜的剩余油评价难题,根据水驱油实验资料、密闭取心与井壁取心对比分析实验资料、试油及投产资料,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随含水率上升,热解气相色谱和荧光显微图像特征的变化规律,而且揭示了水淹层录井响应机理,建立了有效孔隙度与剩余油饱合度评价图板、饱合烃特征与参数评价图板、荧光显微图像多参数比值评价图板,形成了以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等新技术为手段的水淹层录井评价方法。该方法在新钻调整井应用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成为在高含水主力油层深化挖潜和薄差层有效动用过程中剩余油评价和射孔选层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方法在大庆喇萨杏油田应用1106口井,水淹层解释符合率达87.2%,平均单井增射厚度2.35m,年增油产量154t。通过实例概要介绍了水淹层录井评价技术在油田开发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试油数据库及其在气测录井解释评价中的应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晖 《录井工程》2007,18(2):39-42
从提高气测录井解释评价符合率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试油数据的构建、挂接、查询与维护过程及其在气测录井油气层解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据库环境下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模式,即首先构建试油数据库,然后通过调用试油数据库数据对现场通用型解释评价图板进行校正,从而形成具有区域地质解、释特征的解释评价校正图板,再通过调用数据库邻井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最终解释评价结果。此模式运行可靠,解释评价符合率高,可作为依据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进行气测录井解释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截至2016年8月底,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克拉玛依录井工程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新疆油田共完成了92口井的解释评价,其中探井31口,油藏评价井61口,试油总层数98层,其中74层相对符合,油气解释符合率为75.5%,为甲方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油气层综合评价是录井现场、录井技术、录井评价的综合体现。克拉玛依录井工程公司地质研究所以油气层评价方法研究为重点,针对近年来勘探深入新区及中浅层,油藏类型多样,岩性复杂,低孔隙度低渗透  相似文献   

10.
在钻井取心水驱油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油层水淹后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及参数变化特征,通过两类储层不同水淹程度的含油饱和度、饱和烃气相色谱总峰面积等评价参数建模,建立水淹层地化识别方法和评价标准,形成一套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有机结合的水淹层地化录井综合识别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南堡凹陷深层注水开发区块进行了水淹层评价,结果表明,南堡凹陷7口井水淹层的水淹程度与实际试油结论吻合,说明该方法适用性强,为油田深层注水开发区块水淹程度识别与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富油洼槽二次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开发目标向深埋藏、低渗透、非常规、难动用储集层发展,为解决传统录井解释中以单项解释为主,缺乏综合评价模型与评价标准的难题,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应用SPSS软件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分别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气测、地化、定量荧光等录井资料及孔隙度、声波时差、电阻率等测井资料为基础,挖掘敏感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了多技术综合应用的解释模型与评价图板。2017年、2018年在饶阳凹陷共97口井应用,经试油验证符合率为76.2%,与此前相比,解释符合率提高6%,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录井工程》2021,32(3)
稠油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高密度、高粘度的特点,应用常规地质和气测录井技术无法有效进行准确的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导致解释符合率偏低。针对辽河油田西部凹陷稠油层评价难题,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两项地化录井技术进行稠油层识别,并应用三角函数多项式算法,实现了热解气相色谱图的量化表征,提升了地化录井定量化水平,丰富了稠油层评价参数。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试油数据,进行敏感参数优选,建立了2项稠油层评价图板,能够准确识别储层含油丰度和流体性质,满足油田勘探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价储集层及油气资源,分析岩石物性参数和孔隙流体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可以在录井施工现场快速、准确、连续分析储层物性,三次测量后得到的T_2弛豫图谱可以反映储层孔隙流体信息,提供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可动流体饱和度等评价参数;将参数与T_2弛豫图谱相结合,参照测井以及试油情况等资料,在某油田定性识别5口井,核磁共振录井解释与试油结论基本相符。因此,利用核磁共振T_2弛豫图谱与分析参数可以有效地定性评价储集层,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相似文献   

14.
油层产能的确定,目前主要依赖于试油、地层测试及试采等方法。随着录井技术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地化录井产能预测方法解决了随钻预测产能的问题。文中介绍了地球化学录井技术原理,阐明了产能控制因素与地化录井参数的关系,建立了产能预测方程。地化产能预测是一种技术和经济可行的随钻实时求产方法,对获取单层、特别是薄层产能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对目前求方法的必要补充,在实际应用中见到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致密砂岩油藏气测录井测量结果只与烃类物质丰度有关,受储集层四性关系的影响较小,在致密砂岩油藏评价解释中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展开了对苏北盆地致密砂岩油藏气测录井解释方法的研究。针对致密砂岩油藏,结合苏北盆地地质特征,首先运用钻时法、全烃曲线特征法及纵向趋势判别法进行油藏的定性评价;然后统计研究区12口井100余层气测录井资料,结合试油结果,分析建立了气体轻重比值法和能量系数法的定量解释图板,认为两种图板能有效地划分出油层、干层,并与定性解释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研究区已试油的5口井的验证结果表明,该综合评价方法与试油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元宝山凹陷由于地质原因,录井、钻井以及气测等第一性资料的油气指示与试油结果相差较大,本次根据13口井所测的3700资料,定量地描述了储集层地质特征,较好地识别了油气层。奠定测井系列在油、气、水层评价及储层参数计算过程中由常规测井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兴隆台太古宇潜山裂缝性油藏的勘探开发于2007年全面启动,地化录井技术为跟进钻井作业,需要解决超过1000 m的巨厚井段潜山的快速评价难题。针对这一情况,根据试油井数据分析中的各种流体之间地化特征的联系和差别,发现随着含油丰度的降低,地化整体上表现出热解地化数据由高到低、气相色谱谱图特征从油层到干层的规律,把地化数据对应油层、低产油层、干层或水层进行分级,据此建立地化评价标准,然后在新井应用中验证、改进,形成地化分级优选法。通过现场应用表明,地化分级优选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现场评价方法,可及时有效地提供解释结果,为卡层完钻、定层射孔等作业项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褚万功 《石化技术》2020,(2):118-120
针对南堡凹陷地层特点阐述了气测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储集岩热解地球化学录井、轻烃录井分析技术的原理以及解释评价方法,结合南堡凹陷地层已试油投产井的试油数据,建立了南堡凹陷地层的解释评价图版,利用该解释评价图版对该进行随钻解释评价,从而提高石油勘探钻井过程中录井现场解释评价的准确率,确保了预探井、钻井取心井、水平井等卡层的准确性,为甲方提供试油开发层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录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比较可行的有开展发现设计外新油层工作、老井复查、开展水淹层评价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开发井发现设计外新油层核心是做好钻前预测和注重油气显示的点点痕迹,在老井复查中则更要立足录井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复查时要辩证地应用试油(测试)资料。考虑到水淹层是突破传统的一项新的录井技术,在分析现有水淹层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运用气测资料评价水淹层的优势、水淹层在气测资料上的特点、解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选择进入巴1井录井系列之中。在简单介绍核磁共振录井原理后,从储层物性评价、油气水层解释等方面阐述了核磁共振录井资料在巴1井的应用情况:核磁物性分析与室内常规物性分析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核磁数据能够较好地评价储层物性;结合其它地区经验,建立了评价巴1井储层物性、储层流体性质评价的方法、标准;运用这些标准,对巴1井7层显示层进行解释评价,试油结论与评价成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