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亮  徐贤娟 《食品科学》1991,12(1):17-21
液态多酶协同水解发酵增香法酿造酱油新工艺中应用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主要优点之一是原料中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利用率90~91%、淀粉质利用率95~96%;之二是新工艺中砍掉了蒸煮工序,这一重大技术改进首先是大大节省了能耗,这对当今世界面临能源危机,尽可能节省能耗具有重大意义;其次是省去了蒸煮设备的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液态多酶协同水解发酵增香法酿造的酱油,色香味体与传统方法酿造的优质酱油之色香味体相比毫不逊色。该酱油的酱香、酯香、醇香浓郁,风味独成一格,氨基酸种类齐全,全氮1.22~2.34克/100毫升、氨基酸态氮0.62~1.19克/100毫升,氨基酸生成率51%。液态多酶协同水解发酵增香法酿造酱油的原料可以用豆饼、豆粕、大豆、黄豆、绿豆、蚕豆、豌豆、酱渣、醋渣、淀粉糖渣、小麦、麦麩、碎米、豆腐渣、薯干、薯渣、花生、荞麦、血粉、金针菇菌丝体、香菇菌丝体、蘑菇菌丝体等中的4~5种按一定的碳氛比要求进行配料。液态多酶协同水解发酵增香法酿造酱油是用多种酶制剂入生物反应器内协同完成对原料的水解,继后人工接种4~6株耐盐的产香产酯产乳酸菌进行安全发酵增香一至二周。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供销社系统所属生产酿造产品厂共有14家,86年共计生产酱油35,232吨(折算部颁标准二级酱油为38,890吨)。全年酱油平均氨基酸氮为0.674克/100毫升,全氮为1.439克/100毫升。全年耗用粮食10,190吨,年平均原  相似文献   

3.
酶制剂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酱油酿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酶。淀粉酶是时酿造酱油生产中淀粉质原料进行作用,形成酱油中还原糖,糊精等成分,增强酱油固型物以及提供酒精发酵、有机酸发酵的原料成分。蛋白酶是将大豆蛋白质水解成低分子蛋白胨、朊、多肽及氨基酸,使酱油含有多肽和氨基酸,成为营养丰富含有鲜味的调味品。纤维素酶是水解纤维素使之变成葡萄糖,同时纤维素酶具有对植物细胞壁的溶解破坏作用,使植物细胞中内含物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添加这几种酶,明显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改善了酱油风味。酶制剂应用技术在酿造酱油生产中将得到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在酱油酿造中,原料蒸煮的目的之一是使物料发生有利于酶解的变化,即通过加热蒸煮后,物料的蛋白消化率和氨基酸生成率都尽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笔者曾采用“正交法”初步探讨了蒸煮瓦片豆饼的较佳工艺条件(见《调味副食品科技》1981年第12期),扩大试验取得用普通转锅蒸料18,000公斤、产全氮为1.36克/100毫升的酱油78,705公斤,蛋白质利用率为83.57%的效果。但是,小试与大型生产的明显差别是,由于蒸料数量相差悬殊,物料达到最高温度(120℃)的蒸煮时间相差甚大,小试只要2—4分钟,而大型蒸煮却要30—40分钟。分析蒸料记录又发现,每个温度区间物料滞留时间不同,蒸煮效果亦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酱油色素的形成及增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酱油色素的形成及增色方法李雄辉(江西省科学院南昌330029)酱油酿造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形成各种氨基酸,淀粉质分解为糖类,并进一步代谢,合成醇、醛、酚、酯、有机酸等各种成份,形成酱油的色、香、味、体,营养丰富的发酵食品。目前,多菌种在酱油中的应用,极...  相似文献   

6.
酿制酱油的原料酱油酿造主要是以曲霉菌分泌的酶来酶解原料中的蛋白质及淀粉质,并利用食盐的防腐性,在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发酵,变成氨基酸、糖分、有机酸、醇类、酯类等混合体,形成美味的酱油。自古以来,酱油是以大豆作为蛋白质原料,以面粉为淀粉质原料,再添加食盐和水而酿制成的。然而这些原料不是一成不变的,现经研究开发,大部分酿造厂生产酱油使用的原料,已改为:蛋白质原料用豆饼或豆粕;淀粉质原料用小  相似文献   

7.
酱油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发酵调味品。它不仅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而且营养丰富。传统酱油的发酵工艺是靠自然界中的曲霉、酵母和细菌的协同作用,将蛋白质、淀粉原料分解,转化成糖、醇、酯、色素和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构成酱油所特有的色、香、味、体。当前我国酱油酿造大多采用固态低盐发酵工艺,也有部分固态无盐发酵,均属速酿法。由于采用单一菌种制曲,并在高温条件下的短周期分解,促使酱醅成熟,不能保证产酯生香的发酵条件,所以产品存在着风味差、质量低的缺点。甚至还带有特殊的高温臭、焦糊昧等。近年来,为了提高酱油的质量和改善酱油的风味,酿造科技工作者提出过种种设想,并  相似文献   

8.
酱油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调味品,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酿造实践中,根据当地气候、原料、饮食习惯等创造出多种工艺不同、风味各异的酱油品种,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酱油在酿造过程中,原料中蛋白质、淀粉等物质在多种微生物酶的共同作用下,生成氨基酸、糖、醇、酮、醛、酸、酯、缩醛和萜烯类等300多种物质,它们给酱油以鲜美的口味,醇香扑鼻的香气,美丽夺目的颜色和浓厚粘稠的体态,形成了酿造酱油独特的色、香、味、体。酿造酱油不仅有炫丽的外观,能使菜肴增鲜、增香和调色,还有抑菌、降压、抗氧化和抗癌等功效,起…  相似文献   

9.
通过生产试验,调整酱油生产原料配比,采用蛋白质原料先润水再添加淀粉质原料蒸煮,双菌种[1]45h左右制曲,采用不同盐水浓度及不同盐水用量的低盐淋浇发酵生产工艺进行试验,最后确定了酱醅含盐为13%,原料:盐水(W/V)1∶1.7为优,提高酱油全氮利用率和风味。  相似文献   

10.
GB1 8 1 86— 2 0 0 0《酿造酱油》国家标准的规定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和 /或脱脂大豆 ,小麦和 /或麸皮为原料 ,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料。由“标准”的定义得知 ,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就是大豆或脱脂大豆 (蛋白质原料 ) ,小麦或麸皮 (淀粉质原料 )、食盐及水。1 蛋白质原料大豆 :大豆为黄豆、青豆及黑豆的统称。大豆是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 ,酱油中的含氮成分 (如 :氨基酸、肽等 )主要来自大豆。大豆中的绝大部分含氮物质是蛋白质。表 1 大豆的组成成分    %成 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灰分…  相似文献   

11.
酱油生产中的原料配比直接影响到成品风味与成品所含各种成分的比例,合理的原料配比是能够酿造出色、香、味、体俱佳酱油的首要条件,原料配比对酱油成品的影响可以通过对中间环节的影响表现出来,本文从酱油生产中的制曲、发酵、后处理以及成品储藏等几个环节阐述淀粉质原料在酱油生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酱油双菌种酿造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选用豫生1号米曲霉双菌种分别制曲,混合发酵的工艺流程、工艺要点、常规理化分析和氯基酸分析结果。采用双菌种酿造新工艺酿制的酱油,各项理化指标达到部颁一级标准,总氨基酸含量都在8.08克/100毫升,分别超过对照组含量的31.60~31.92%;原料全氮利用率原池工艺达76.45%;倒池工艺达到74.5,分别提高7.68%,5.08%,酱油的风味和质量亦有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酿造酱油? 酿造酱油是采用以含蛋白质为主,淀粉质为付的粮食原料经过适当的处理,通过米曲霉菌培养产生的蛋白酶、淀粉酶,氧化酶等各种酶,在特定的发酵条件下进行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使蛋白质,淀粉质分解产物再结合,变为酱油中各种必需的成分,然后经过浸泡和淋油,将有效物质提取到酱油中,再经过加热灭菌和澄清成为色、香、味、体具佳的液体调味品。  相似文献   

14.
耐盐产醇产酯酵母菌的选育及提高酱油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育耐高渗透压的产醇产酯酵母菌,用固稀淋浇发酵工艺,一个月周期酿造出香气醇厚、口味鲜美,产品风味接近国内老法工艺酱油。同时在制曲工序加入双菌种,前期发酵采用低盐大水型分解,后期发酵采用高盐淋浇增香,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使原料全氮利用率平均达到75%左右。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 酱油 二、原料的选择 酿造酱油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原料。蛋白质原料主要取自油料作物的种子,淀粉质原料主要取自米麦等禾谷类作物。酱油酿造厂是以粮食为原料的工厂,必须注意原料的合理使用及综合利用,以保证把物质用于是需要 最合理 最有价值的地方 达到物尽其  相似文献   

16.
酱油酿造是利用微生物分泌的酶,把原料的蛋白质、淀粉质原料分解成简单物质并构成酱油的色、香、味、体。因而酶的种类、酶的性质以及酶活力的高低都与酱油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酿造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或脱脂大豆),米曲霉的蛋白酶和肽酶起着分解蛋白质的主要作用。蛋白酶的活力越高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越强,蛋白质的利用率也越高,但生成游离氨基酸的作用却不大。而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虽起不到多大作用,但把小分子多肽碎片分解成游离氨基酸的能力却很强。因而肽酶活力的高低与酱油的氨基酸生成率有着直接的关系。肽酶包括氨基肽酶和羧基肽酶两种。氨基肽酶的测定方法及氨基肽酶性质的研究在另一篇文章中已作过报导。本篇文章仅涉及到现在生产用菌的羧基肽酶的性质。羧基肽酶只能从多肽的游离羧基末端,逐一切开肽键,释放出游离氨  相似文献   

17.
选育耐高渗透压的产醇产酯酵母菌,用固稀淋浇发酵工艺,一个月周期酿造出香气醇厚、口味鲜美、产品风味类拟国内老法工艺酱油。同时,在制曲工序加入双菌种,前期发酵采用低盐大水型分解,后期发酵采用高盐淋浇增香,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使原料全氮利用率平均达到75%。  相似文献   

18.
别样猪腰菜     
风味全腰原料:猪腰500克青红美人椒100克蒜片10克姜片5克香葱花10克姜汁酒5毫升盐3克酱油10毫升孜然粉4克香辣酱10克辣妹子15克蚝油5克花椒油3毫升鸡汁2克食用碱1克色拉油适量制法:1.猪腰撕去外膜后横切成薄片,再用清水冲洗5分钟并沥水纳盆,加姜汁  相似文献   

19.
酱油生产必须经过原料处理、制曲、发酵、淋油和酱油后处理等工序。酱油生产的技术水平可通过原料全氮利用率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来衡量。然而,提高氨基酸生成率、原料全氮利用率及酱油出品率,都和原料蒸煮息息相关。要求原料蛋白质完全达到适度变性,  相似文献   

20.
酱油酿造中发酵温度与水份对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童永增(山东省冠县副食品加工厂)在酱油生产中,全国大部分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生产方式,如何改善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酱油的风味和提高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酱油的原料蛋白质利用率及质量问题乃是当前和今后研究的课题。全氮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