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层注水管柱有效率低一直是困扰临盘油田开发生产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现状,在分析油藏结构、施工工艺和现场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分层注水井管柱有效率的因素,阐述了封隔器、工艺操作、管枉自身及温度等制约分层注水管柱有效率提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常规偏心分层注水改进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常规偏心分层注水技术在分层流量测试上存在误差较大,在多层且单层注入量小的注水井中调配困难和分层压力测试工作量大、效率低、资料不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技术--桥式偏心分层注水及配套测试技术.该技术既能满足分层注水要求,又能实现高效、准确分层压力测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井下关井直接测单层压力.同时,提出了电动配水技术与恒流配水技术构想,以完善分层注水技术.  相似文献   

3.
百口泉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要求注水井采用细分层精细注水工艺以缓解层间矛盾。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中心投捞测试、流量计准确计量各分注层段注入水量的注水井分层注水新工艺,该工艺具有投捞测试方便,分注层段注入量能连续准确计量等特点,在百口泉油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一次投捞可调三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庆油田开发30多年来,应用在注水井上的配水工艺主要有:745型固定式配水工艺、655型活动式配水工艺、655型偏心配水工艺,而且目前应用的绝大多数为偏心配水工艺。该工艺技术是采用钢丝投捞堵塞器来实现配注要求,且投捞一次只能更换一级水嘴,投捞次数相对较多。在测试上,用钢丝逐层起下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容易出现掉、卡现象;采用递减法进行测试,不能实现单层测试。为此,开展了一次投捞可调三层分层注水工艺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原油田针对注水井高温,高压,层间矛盾突出,套变井,套损井不断增加的特点,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和攻关,相继研制出一级两段油套分注,一级两段高压分注管柱,多级高压分注管柱等一系列分注工艺技术,并完成了套变井分注工具的配套。有效期与1998年以前相比延长了近2.4倍,耐压指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地面定量注水技术是针对油田注水压力波动与油田开发后期注水井点调整,原配水间设计注水能力不能满足现阶段油主水开发的需要而研制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以注水量不受注水压力波动影响为前提,克服了井下偏心配水器调配工作量大,调配难度大,单层配水量精度低等问题,实现了地面注水井串联和互不干扰注水的目的。现场测试数据表明,其注水量误差小于等于5%,能够满足油田注水开发的需要,降低了分注井投捞测试费用,因此,发展和应用地面定量注水工艺,对实现注水管线串联与地面分注,减少投转注工程项目的投资,确保油田均匀,稳定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程心平  王良杰  薛德栋 《海洋石油》2015,35(2):61-65,81
渤海油田注水井具有防砂完井条件下分段层数多(2~6层)、井斜较大(30~60°)、单层配注量大(300~700 m3/d)等特点。总结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渤海油田注水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一投三分"注水、多管分层注水、空心集成分层注水工艺等在渤海油田的技术现状,并分述其特点及存在问题。根据渤海油田注水开发的需求,对今后开展超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分注、井下增压注水和细分注水等方面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冀东油田分层防砂分层注水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冀东油田浅层出砂油藏注水开发的需要,延长注水井开发免修期,降低修井作业费用,开发了机械分层防砂偏心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技术。该技术主要由大通径机械分层防砂技术、小直径偏心分层注水技术及与之配套的全井逐级分层验封技术组成。现场试验表明,在进行的两级三段机械分层防砂偏心分层注水工艺施工中,先完成了机械分层防砂管柱施工,后完成了偏心分层注水管柱施工,最终实现各级防砂、注水封隔器验封合格。投入定量水嘴配注,三段配注测试合格。  相似文献   

9.
牛心坨油田油藏埋藏深,油品为高凝稠油,目前主要分注工艺为油套分注和双管分注,存在封隔器稳定性差、双管无法实施洗井、高压井管柱弯曲及出砂结垢井管柱堵塞等问题,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加强了分层注水工艺的改进和完善,研制了更为稳定的可洗井封隔器,研发了可洗井双管分注管柱和高压井平衡注水管柱,设计了出砂井防堵注水管柱。通过上述配套工艺的形成,牛心坨油田分层注水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为区块的高效注水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桥式偏心分层注水及测试新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刚  王琦  高哲 《油气井测试》2002,11(3):45-48
在研究总结常规水井分层测试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桥式偏心注水及测试新工艺,在原偏心配产器具有桥式通道可实现单层分测优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使其满足了分层流量调配的需要。消除了原偏心配水技术采用递减法进行流量测试时存在的问题,是偏心分层注水技术的完善和突破;测分层压力时,不但可以实现单层分测,而且不用投捞偏心堵塞器,既提高了分层资料的准确度,又提高了分层测试效率。同时采用射流洗井器和水力压缩式不可洗井封隔器组成的管柱组合,提高了封隔器的密封率。  相似文献   

11.
数值模拟分层注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虚拟井技术,实现了在数值模拟中表征注水井分层注水工艺,使数值模拟注水状况更加符合地下实际情况。该技术的研制成功,提高了数值模拟历史拟合速度与精度, 并且实现了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注水井调整方案的优化,扩大了多学科油藏研究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现河庄油田分层注水管柱配套模式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河庄油田分层注水管柱寿命短的问题 ,研究制定了几种完善分层技术的方案 ,主要包括锚定补偿管柱技术、国外锚瓦 (双卡瓦 )管柱技术、新型悬挂式管柱技术三大类。介绍了各类管柱技术的工作原理 ,对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 ,指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分注管柱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悬挂式压力平衡管柱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油工程》2006,(3):F0002-F0002
应用该技术可获取注水井验封曲线、流量调配曲线、分层段压力降落(恢复)曲线等三大类资料。对提高注水井调配效率和资料准确性、监测套损区压力预防套损、进行注水井方案调整、对应分析油水井及指导措施挖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河31断块区分层注水井分层不清,层间欠注严重,注采比低,严重影响区块的水驱开发效果.在分层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现场开展了Y342封隔器锚定补偿技术、同心集成分层及测试技术和氮化防腐技术的试验应用,分层井层段合格率由39.1%增加到82%,区块注采对应率由72.4%提高到85%,提高水驱储量216×104t.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型偏心细分注水工艺技术,介绍了其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工具——定压开启恒流量偏心配水器、自验封封隔器的结构与技术指标。该管柱避免了在封隔器坐封时投捞死嘴及多次投捞水嘴调配各层注水量等问题,且封隔器可自行检验其密封性,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水驱开发油田,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一般要分层注水开采.而注水井分展注水管柱是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分层水量的合理调配及油田整体开发效果.本文从油田生产实际出发,提出利用注水井分展测试成果识别井下管柱工况的简便方法,旨在为油田分理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油机械》2015,(8):114-118
冀东油田目前主要通过同位素法测吸水剖面来认识注水井的分层吸水状况,这种方法无法测出各不同渗透率小层的启动压力,测试结果不能有效指导注水井分注段的合理划分,为此开展了不动管柱分层测试工艺管柱研究。该管柱主要由液压安全接头、水力锚、测试阀、卡水封隔器和伸缩管等组成,通过卡水封隔器将所有待测层卡分开来,再经投球憋压控制测试阀自下而上逐层开启同时关闭下一层后进行测试,一趟管柱可完成3~5层施工。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测试工艺管柱结构简单,坐封可靠,易于操作,测试数据真实反映了小层启动压力和吸水能力,可为分层措施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由于常规偏心分注技术、桥式偏心分注技术存在着测调成功率低、效率低、工作量大、作业风险大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桥式同心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该技术将可调式水嘴与配水器一体化集成,实现配水器中心通道内免投捞配水作业模式,通过地面可视化直读方式操作井下测调仪与配水器同心定位对接,实现流量测试与调配同步进行,具有较高的测调成功率和工艺效率。桥式同心分层注水工艺在长庆油田现场应用1 664口井,施工成功率100%,分层测调合格率96.8%,平均单井测调时间4~6 h,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桥式偏心分层注水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分层注水技术,是油田开发过程中解决层间矛盾、提高水驱动用程度的重要手段。但是,现场选配桥式偏心水嘴多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水嘴适配成功率低,需反复测调投捞。文中利用流体力学、高等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理论方法,建立了水嘴选配的相应模型,并根据模型编译了水嘴选配程序.使水嘴一次选配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