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杰 《中国计量》2009,(12):28-28
医用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中配备了大量的真空表、氧压表和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等医用强检计量器具。为了保证我市在用系统正常运行.我所自1998年通过计量认证后.便开展了系统的检测。2009年我们检测了35个系统。系统中包括350多块氧压表、3900多块真空表、8100多个吸入器和26300多个终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医用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系统的检测方法和步骤,分别对中心供氧站和中心吸引站以及终端项目的检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在检测过程中该系统出现的常见问题做了总结,根据检测经验,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及检测中和医院维护该系统时的注意事项,为医疗部门和检测部门提供了更可靠的质控依据和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为确保该系统的正常安全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韩杰 《中国计量》2002,(6):22-23
医用集中供氧、中心吸引及制氧系统 ,是医院为方便病人康复和治疗 ,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而新建的医疗设备。近几年已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小医院。该系统由制气装置、负压设备、输送管道、储存罐等部分组成 ,并配备了大量的氧压表、真空表和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等医用计量器具。由于系统输送的是医用氧气和过滤的空气(负压) ,如果计量器具失准将会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严重者危及生命。由于该系统涉及的监督检测部门较多 ,目前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潍坊市计量测试所根据市局下发的文件精神对该市15家医疗单位在用的…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快我国对用变压吸附(PSA)技术制取医用氧气的开发研究步伐,严格规范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在我国的生产和使用,国家医药管理局于1995年6月下文委托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起草制订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国家医药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5.
混合气体氧体积分数检测自动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Y-2F型氧传感器、ZBWJ-90型气体流量计和西门子S7-300PLC等设备,设计并搭建了混合气体氧体积分数自动检测、报警与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软件设计、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该系统可根据生产工艺实际情况和计算的极限氧体积分数值,设定氧体积分数的报警阈值和电动调节阀的控制阈值,通过PLC软件设计,检测化工反应釜中混合气体的极限氧体积分数,实现生产过程的检测、报警与控制功能,为化工生产工艺的安全防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医用氧的国家标准、生产工艺流程、高压充氧方法以及中心供氧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供气优点、系统结构、供气管道等做了介绍。医用氧气具有纯度高,无任何污染。是医院抢救危险病人、手术、临床的最理想呼吸氧气。在国内,不少医院采用医用氧气代替工业氧供气,特别是中心供氧系统,深受病人和医护人员欢迎。在国内推广应用,收到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鲍德气体通过网络设备实现了制氧生产的管控一体化,实现了企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发展。介绍控制系统设备配置等现状,阐述建立制氧管控中心的设计方案,分析管控中心建立过程中网络抗干扰、数据交换、常规仪表改造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深冷技术》2010,(7):56-56
2010年7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专项督查组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此次督查工作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沈光林 《工厂动力》1999,(4):25-31,49
本文介绍膜法富氧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应用机理、进展和实际应用实例等。还介绍富氧造气、富氧制硫酸等在化工、石油炼制方面的应用以及在柴油机增氧、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应用。为膜法富氧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大量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0.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生物工程和医学工程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医院诊治方面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对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计量检测是很有必要的。文章对比多个有关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检测规范和规程,对该仪器的计量检测项目及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辐射角及中心偏移,是定向X射线探伤仪的重要技术指标.应用现行的X射线探伤仪计量检定规程和相关行业标准中的检测方法,检测成本高,仪器设备昂贵.为研究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提出了针像拍片成像法,通过借助一套简单辅助器具,不但可检测辐射角及中心偏移,而且定位准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解决了射线窗口中心定位问题,提高了检测准确度,其准确度可与准确定位时剂量扫描法相媲美,并可解决剂量扫描法不适用的情况,完全满足实际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医用X射线机质量控制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在研究X射线辐射源的基础上,参照WS 76-2017和JJG 744-2004标准,对医用X射线设备智能化检测进行了系统构建,并应用MATLAB实现了智能质量控制软件.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功能和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软件经验证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医用X射线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远程质量控制及全自动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气调库的降氧方法和适用的制氮设备;详细推导了置换法降氧计算的基本公式,为气调系统设计选配制氮设备的计算和空库降氧试验或满库降氧时间的动态计算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总结了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YY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规范》对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以下简称"制氧机")的氧浓度、氧产量、水分含量等计量指标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其计量性能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与临床治疗效果。但由于没有现行有效的制氧机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不能开展相应的检定/校准工作。为了保证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富氧燃烧技术的优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制氧方法进行比较,并阐述了富氧燃烧技术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富氧燃烧技术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连云港市计量中心全面完成2014年度"两免费"乡镇医疗免费检测工作。2014年该项工作全面覆盖我市101家乡镇医院、卫生村及2家社会福利机构、2家计生站。共计检测X光机、医用超声诊断仪、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血压计等医用计量器具1090台件,为各乡镇医疗单位节省检测、校准费用近45万余元。市计量中心在免费检测的同时,主动靠前服务,努力为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现场指导各医疗机构对存在数据偏差的医疗设备进行数据修正,指导一些简单的故障排除等等,确保基层医疗每一台设备数据都准确无误,为创建全市平安和谐的医疗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切实有效维护群众生命安全赢得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计划中的合成燃料工业需要的超大型制氧装置进行了论证。将装置分为空压机、主要热交换器、精馏系统、氧气压缩四部分,研究了它们的基建投资、能耗、氧气成本,并在提出装置综合货运约束等条件后,推荐出最大规模装置。考虑设备利用率及检修统计时间,提出了大装置设置安排举例。对高压氧压缩方式、系统可靠性及过程计算机控制亦作了评论。可作为工程方案规划及生产参考。合成燃料工业将需要超大型制氧装置。本文探讨了在这些制氧装置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评述了其主要设备单元,推荐了机组的限制尺寸。提出了机组规模与能量效率和基建投资的函数关系。对现场建造问题,货运限制和设备利用率皆作了研究。对高压氧的压缩方式,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流程的计算机控制亦作了研讨。文章得出结论,只有对现有的经验进行非常恰当的归纳,才能制造这些超大型制氧装置。  相似文献   

18.
氧氟玻璃及其微晶玻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氧氟玻璃的基本概念、性能特点和氧氟玻璃的成分、分析方法和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红外光学材料和高能激光窗口等方面的应用,系统介绍了用作激光工作介质的掺稀土氧氟微晶玻璃的研究概况,探讨了氧氟玻璃和氧氟微晶玻璃开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认为氧氟玻璃在红外光学材料和高能激光窗口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氧氟微晶玻璃是高功率的激光工作介质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9.
针对KL-15型制氧制氮车操作过程中,在规定纯度下难以达到并维持最大产量的状况,以设备制氧过程为例,对在操作上可应用的微机提示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此提示系统可指导操作者进行及时、准确、迅速的操作;并对微机能提示的调整方法、数据的具体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分析了此提示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程序框图。图2。  相似文献   

20.
抗氧化包装设备中除氧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建明  李昭 《包装工程》2014,35(7):6-10
目的研究抗氧化包装设备中一种除氧系统的设计方案,以适应一些对抗氧化要求比较苛刻产品的保护。方法通过对目前常见抗氧化包装设备中的除氧系统的研究,在分析其对产品抗氧化保护优缺点的基础上,并结合其本身的工艺特点,选取了3种除氧系统整合。结果设计出一种新型除氧系统——三级除氧系统,包含抽真空、充氮气及循环除氧等3个阶段,设计了三级除氧系统的工艺流程、工作原理及其核心部分脱氧管的结构,同时提供了除氧时间的计算方法。结论三级除氧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各级除氧的优点,又可互补各级单独使用时所出现的缺点,利用三级除氧系统进行产品的抗氧化包装保护,可使最终残氧量(体积分数)低于0.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