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课题,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在整个加工储运过程中,为了保证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近几年,随着我国食品检测行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快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层食品安全监督领域,具有速度快、适应范围广等诸多优点。本文从农产品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入手,对农产品快检技术特点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当前农产品快检技术相关手段,以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系统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我国已建立起强大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管理体系, 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 但却不能做到完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 且目前的监管体系很难覆盖众多的食用农产品、散装食品、餐饮食品以及现场制售食品。食品快检技术主要针对这类食品, 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对这类食品中某种特定物质或指标进行快速定性定量检测。基于此,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家发展食品快检技术的相关政策, 并从化学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生物发光几个方面, 探讨了近年来在食品快检技术的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快检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几个展望。  相似文献   

3.
食品快检技术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补充技术手段,具有检测快速、操作便捷、可用于现场检测等优点,在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食品快检技术应用现状,对食品快检技术在重大活动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食品快检实验室(快检车)标准化建设、重大活动保障中食品快检技术方案的制定实施和工作质量保证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快检方法的评价管理模式及应用效果。方法在梳理和比较国内外相关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和产品的技术评价规范及标准的基础上,采用贝叶斯推断,将快速检测所获得的数据与食品安全监管中所使用的实验室方法检测数据相结合。结果基于贝叶斯推断,将快速检测筛查和实验室确证相关联进行评价,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快检方法的理论有效性。有必要将快速检测与实验室确证检测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设定相应的快检检出限值及假阳/阴性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验室方法检测数据对快速检测所获得的筛查结果进行评估,以提高风险筛查效能。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的评价标准,完善科学的评价方法及评价体系,以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及快速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快速检测仪器以其简便、快速、高效、经济的特点,较好地满足了食品快速初筛检测的需求,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快速检测仪器分为实验室、在线和现场速测三大类,通过对免疫法、酶抑制法、生物传感器、PCR技术等与快检仪器相应的快检方法与技术的阐述,综述了快速检测仪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快速检测仪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食品快检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广泛,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简要概述食品快检技术发展背景及应用现状,分析、归纳食品快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助力食品快检技术在食品检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社会极度关注的热门话题。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社会安定、平稳发展的基础,其中进口食品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对进入海关的食品进行精密仔细的安全性检测,以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性。海关食品的安全检测方法是保障进口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进口食品进入我国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本文分析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国内外和海关系统的应用,以及海关对快检方法的技术要求,并提出了建立海关食品快检方法标准的建议,以期为海关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快检技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食品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饮料行业的应用,为传统实验室认证检测形成有效的补充,以提升食品饮料行业的产品质量。本文主要总结了食品快检技术对食品饮料行业质量建设所带来的市场价值和优势,分析了快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为快检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重大活动时,食品安全更需要重视。为确保重大餐饮服务中的食品安全,食品快检技术便成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食品快检技术相对传统的理化检测、仪器检测,具有检测设备简单、检测时间短等优点,符合现代社会对快速便利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快检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食品快检技术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有着重要地位,是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分别从食品快检技术的简介、常用食品快检技术在基层监管中的应用及意义、食品快检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讨食品快检技术在基层监管中的应用,为食品快检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可靠、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现如今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其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免疫学、生物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基于生物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双功能抗体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前景,以期为食品致病菌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与筛查技术提供方法以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流控纸芯片,又称纸芯片,是用纸张代替了传统的微流控基底材料并将生化反应微缩于几平方厘米大小的纸上,构成的微型实验室分析系统。由于其低成本、便携性、热稳定性等优势,在质量控制与快速检测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和潜力。本文综述了纸芯片近几年在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传统二维纸芯片制备过程中选择的纸质基材、微流控芯片亲水/疏水材料与技术和表面改性,深入三维结构纸芯片的流体通道构造,通道微阀、折叠等流体控制方式;重点介绍了2016—2022年纸芯片在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面(农兽药残留检测、致病菌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和食品掺假鉴别)的最新应用进展,并讨论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纸芯片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Food product safety is a public health concern. Most of the food safety analytical and detection methods are expensive, labor intensive, and time consuming. A safe, rapid, reliable, and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method is needed to assure consumers that food products are safe to consume. Terahertz (THz) radiation, which has properties of both microwave and infrared, can penetrate and interact with many commonly used materials. Owing to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sources and detectors, THz spectroscopic imaging has transitioned from a laboratory‐scale technique into a versatile imaging tool with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THz imaging has been shown to have great potential as an emerging nondestructive tool for food inspection. THz spectroscopy provid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food samples. The main applications of THz in food industries include detection of moisture, foreign bodies, insp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ther applications of THz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include detection of harmful compounds, antibiotics, and microorganisms. THz spectroscopy is a great tool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hydrates,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and vitamins. Despite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THz technology has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limited penetration, scattering effect, limited sensitivity, and low limit of detection. THz technology is still expensive, and there is no available THz database library for food compounds. The scanning speed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generations of THz systems. Although many technological 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 THz technology has already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food industry as a powerful tool with great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reviews various applications of THz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 in the food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regularly spaced clustered short palindrome repeats-associated, CRISPR/Cas)系统是基于原核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 因其可编程性和易操作的优点已被开发为基因编辑技术, 并且凭借其快速和高效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目前, CRISPR/Cas系统已开始在基于核酸检测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应用。本文就CRISPR/Cas系统中Cas9、Cas12a和Cas13a的原理以及其在掺假检测、溯源检测、食源性微生物和动物疫病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CRISPR/Cas系统应用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快速现场检测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逐步发展,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备受推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因具有快速精确,对样品及操作限制较小且检测成本低等优势,在工业、医药、材料、食品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NMR在食品品质分析、食品掺假检测和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食品的安全问题被广泛关注.现阶段,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及采摘后的加工处理过程虽均在相对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但因环境污染及使用化学药品处理,处理后的食品是否依旧安全可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传统食品检测技术操作复杂、专业性强、仪器设备贵且无法实现现场操作,而生物传感器操作简单、可重复...  相似文献   

17.
粮油食品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因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备受重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为粮油食品储藏加工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首先对低场核磁技术及原理进行简介,然后从以下3个方面综述该技术在粮油食品中质量安全检测上的研究进展: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粮油食品物化特性和感官指标的检测应用技术及国内国际标准测定方法;加工储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监测研究;油脂掺假检测及食品内部成像专题等,最后指出了该技术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在粮油食品检测方向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并且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品种类繁多,人们购买食品时,对于食品包装上的成分和含量的了解不充分,同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到位,都可能间接导致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一定的威胁,给我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更可能造成心理层面的伤害。为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免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威胁,建立和完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快速检测方法的特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快速检测产品的生产现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在食品流通过程中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对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