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进的Logistic模型在原油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油产量的预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尤其是总体产量预测.以中国原油产量数据为出发点,分析得到原油年产量曲线形态近似呈S形,建立了原油产量的Logistic预测模型.分析了传统Logistic模型的特征,从数学角度对其做了改进,并运用改进的Logistic模型对中国原油产量进行预测分析,得到原油产量近期的发展趋势.由2003-2008年的实际原油产量与模型预测产量对比分析可知,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为0.23%,精度为99.77%,精度标准为一级.运用此模型模拟预测了中国2009-2032年的原油产量,中国原油产量先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递增的增长率将会逐年减小,到2018年将达到最大值19 580.1×104t/a;之后将呈逐年递减的趋势,递减的幅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到2031年将首次低干l8 000×104t/a.纵观整个预测趋势,中国原油产量保持18 000×104t/a以上的稳产期预计长达25a.  相似文献   

2.
油气田产量预测的新模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基于累积产量随时间递增的信息特征及对以往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建立了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和可采储量的新模型。该模型可以对油气田开发全过程的开发指标进行拟合与预测,并可简化为Logistic模型和胡一陈模型。用前苏联巴夫雷油田和北斯塔夫罗波尔一佩拉基阿金气田的实际数据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表2参10  相似文献   

3.
预测油气田产量的新模型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7  
基于累积产量随时间增长的信息和大量统计研究的结果,推导建立了预测油气田产量的新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油气田的产量、累积产量、可采储量和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的时间,并能简化为着名的Gompertz(龚帕兹)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从超稠油生产规律的特殊性出发,将Г模型引入超稠油产量预测中,给出了确定模型参数的简单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曙光油田超稠油产量进行了拟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符合较好,证明利用该模型方法预测超稠油产量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预测油田产量的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通过对J.Aranofsky等人推导的渗吸方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渗吸方程的修正式,由此推导出了预测油田产量的一种新模型。并论证了瞬时产量与年产量之间的差异,给出了相应的预测公式。实例验证,本模型预测误差小,适用于各种驱动类型的油藏及单井。  相似文献   

6.
Rayleigh模型可预测气田产量、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最高年产量时间,具有形式简洁、算法简单、计算准确等优点。文章建立并运用Rayleigh模型预测X气田JP气藏可采储量和产量,实例证明该模型是一种简便、适用、可靠且适合现场技术人员掌握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预测油气田产量和可采储量的新模型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陈元千 《石油学报》1997,18(2):84-88
基于概率统计中的对数正态分布,建立了预测油气田产量、可采储量、最大年产量及其发生时间的新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模型的线性试差法.通过我国两个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该预测模型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及可采储量的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概率统计学中的Γ(x2)分布,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预测油气田的产量、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的时间。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比较实用,预测的各项指标是比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预测油气田产量的简单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大量油气田开发的实际资料,建立了预测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和可采储量的简单模型。该模型可简化为著名的龚帕兹(Gompertz)模型和赫伯特(Hubbert)模型。  相似文献   

10.
BZ油田是渤海南部典型的中轻质油藏,主要采用水平井开发,初期采油速度高达4%,稳产3年后开始递减,初期递减率达到28%。目前开采9年,油田综合含水率80%,但递减率仍较高,约为12%。研究产量递减规律常用的Arps、翁氏模型、Logistic函数只是简单的产量与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其递减原理理论研究较少,亦未能直接反映油田本身物性、流体特征。因此,本文根据BZ油田相渗曲线及流体性质,结合物质平衡关系建立一种产量随时间递减关系的新模型。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分段直线法"相对渗透率曲线拟合模型及"分段预测模型法"预测递减阶段的产量。该模型与油田实际产量符合较好,预测精度达到90%,为科学指导油田产量规划提供了简单有力依据,同时为其他油田产量预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改进灰色模型预测油田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的油田产量预测对油田开发调整部署和提高措施作业的效益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灰色预测理论,使用精确差分格式和改进拟合参数的方法,建立了油田产量预测模型。由于拟合参数与误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因此选用新型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求取拟合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实例计算表明,自适应遗传算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而使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对油田产量的预测,其准确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合作开发的海外油田项目日益增多,从目前和长远来说,快速预测油田产量,对于项目的正确评估是一项重要任务。基于Gompertz模型可以很好表征和描述“S”型曲线的特点,以及灰色模型建模适用数据点较少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Gompertz的灰色模型用以预测油田累计产量的新方法。经实例验算,该模型回归拟合历史数据具有强的抗干扰能力,拟合精度高;利用基于Gompertz的灰色模型预测油气田产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油气田产量预测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Arps递减模型的递减特征和Weibull预测模型在递减阶段的递减特征,提出了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的通用模型:Qt=atq-1/(1+pbtq)1/p,当q=1时,该模型可简化为Arps递减模型;当p→0时,该模型又可简化为Weibull模型。该模型可用以描述开发全过程的产量变化规律和递减率变化规律,因此,适用于各类油气田产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有关学者对Wang-Li 产量模型提出的一些疑义, 经过认真比对, 认为确实有不妥之处, 主要表现在模型的推导方法与使用方法2个方面。鉴于该方法较好的拟合特性, 对该模型进行了重新推导, 对其使用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澄清了其中几个容易混淆的关键问题, 对该方法的现场推广与使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层状油气藏生产问题,建立了考虑表皮系数的双渗油藏单井产量递减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求解,运用Stefest数值反演方法绘制了Blasingame产量递减特征曲线,最后对产量递减曲线形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产量递减曲线介于均质油藏与双重介质油藏之间,且产量递减特征曲线分为4个阶段;产量曲线出现相对平缓的...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不稳定产能评价法的原理和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川西致密碎屑岩气田100多井次的气井配产和动态预测中,通过与实际生产情况相比较,证明该方法是经济和适用的。  相似文献   

17.
出砂已经成为影响油井产能和损害生产设备的严重问题。在油田开发阶段,必须认真设计与出砂有关的一些生产参数。利用弹性和弹塑性理论建立了防止油井出砂的临界井底流压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盘2-207井的岩性、物性和力学等参数进行了计算,得出该井避免出砂的安全生产压差,所得结果与油井生产实际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压裂液强制返排时,需获得裂缝强制闭合时间来确定转换油嘴的时机,一般该时间是通过压降分析模型求解得到的。在考虑压裂液二维滤失及压裂液压缩性的基础上,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岩石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建立了裂缝强制闭合时间预测新模型。与压降分析模型相比,该模型不需要冗长的压降数据,且由于考虑因素较为全面,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模型也适用于裂缝自然闭合的情况。根据建立的模型,编制相应软件,进行了实例计算。当没有现场压降数据时,该模型的建立为裂缝强制闭合时间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 A mature oil and gas field is an active target i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arket, and the appraisal of well declining production is the key to valuation of mature field assets (Zhu, et al., 1999). A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decline will prov…  相似文献   

20.
新型预测地层破裂压力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贺雄  吕桂英 《测井技术》1993,17(4):296-301
新的预测地层破裂压力模型与国内外现有的模型不同,它是采用静力学分析建立的;考虑了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孔隙压力、构造应力和岩石抗拉强度等因素对地层破裂压力的影响。但是,必须将动态弹性参数转换成静态弹性参数,才能用测井资料估算地层破裂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