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工作波长为10.6μm的TEACO_2激光器,利用窄禁带半体InSb的双光子吸收非线性,我们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室温运转的InSb F—P标准具的光学双稳态,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并对多个低重复率短脉冲的记录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1)
本文采用量子力学模型的平均场理论,对具有Gauss线型的多普勒加宽介质中的吸收色散型光学双稳性进行了分析.在稳态情况下获得了双稳态和多稳态. 相似文献
3.
4.
在混沌区域的切分叉前,一个混合型的光学双稳装置将产生一种阵发性的混沌输出,在混沌区域的精细结构中同样会出现这种现象。本文较详细地描绘了阵发混沌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普适性光学双稳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出发,在偏置加脉冲激发条件下,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双稳系统的脉冲响应特性,所得到的结果对光学双稳器件在光计算机、集成光学及光纤通讯等方面的应用是有实际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Haken的量子理论统一处理了双光子激光器和双光子光学双稳态,导出了光场服从的Fokker—Planck方程,得到了双光子激光器和双光子光学双稳态的统一解,并分析了输出光场对输入光场或泵浦参量所呈现出的两个稳态不是同等稳定的。事实上,系统可能以亚稳态存在。 相似文献
7.
1969年Szoke提出了光学双稳性,1976年Gibbs等藉钠蒸汽在实验上观察到了光学双稳性现象。此后,由于光学双稳器件在发展大容量、超高速的数字光学通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等方面诱入的应用前景,推动了众多科技专家从事光学双稳性的研究工作。除了光学双稳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属性,为当今非平衡统计理论的前沿课题之外;试图探讨各种光学双稳的理论模型、寻求合适的光学双稳材料,已成为近十年以来应用物理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薛玲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
本文依据产生光学双稳态过程的基本原理,提出一个从理论上计算光学双稳开关参数的优化方法,并对该参数进行了物理和数学上的模拟,使之更有利于微机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9.
10.
11.
对光学双稳系统的远离临界点的慢化现象及其异常开关现象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将临界慢化现象归纳为远离临界点慢化现象的特例。 相似文献
12.
于德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非线性相位共轭腔的光学多稳性.结果表明,这种腔容易实现多稳运转,主要的控制参数是相位共轭镜的反射率和腔内非线性介质的三阶极化率.给出了输入输出的解析表达式和稳定性判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构造辅助方程的方法,建立了无脉冲的具连续变量时滞差分方程与有脉冲具连续变量时滞差分方程在振动性上的等价性,然后利用反证法、构造序列法和积分中值定理等方法,研究了无脉冲的具连续变量时滞差分方程的振动性,得到了方程所有解振动的两个充分性条件,从而得到了具有连续变量脉冲时滞差分方程的所有解振动的两个充分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掺铒光纤在有源泵浦状态下的非线性自发辐射谱,实现了光学双稳运转.在输入光强、偏置电压和增益3个参量中保持2个不变,调变第三个即可实现双稳运转.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探讨了利用双反馈结构的光学双稳装置稳定ASE光源输出光功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双稳系统基础上,基于随机共振(SR)理论,研究非对称双值噪声、方波信号以及乘性和加性噪声驱动的延迟双稳系统中噪声强度、噪声相关时间、方波幅度对系统输出信噪比(SNR)的影响.在绝热极限条件下,利用小延迟近似,得到系统输出信噪比的表达式,给出SNR随噪声强度、噪声相关时间以及方波信号幅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SNR与双值噪声的强度和非对称性、与乘性和加性噪声的强度以及与方波信号的幅度关系都表现出SR现象.SNR随延迟时间、色噪声的相关时间及系统参数的变化而非单调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建立一类具比例时滞和正负系数脉冲微分方程解振动的充分条件.所得结果揭示:脉冲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可以仅由脉冲条件所引起;在一定脉冲条件下,非脉冲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可以被脉冲微分方程所继承.最后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在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存在的扩散因素对其动力学的影响,建立了带有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的病原体-宿主免疫反应扩散模型.以病原体与免疫细胞的扩散比率ρ为参数,利用偏微分方程理论,讨论了在正平衡解处线性化系统特征根的分布,得到模型在正平衡解处经历Turing不稳性的临界条件.并利用Matlab数值... 相似文献
19.
20.
纸和纸板的形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乃钧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5,14(2):37-41
本文介绍了纸和纸板形稳性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论述了纤维原料种类、浆料性质、纤维在成纸中的空间定向排列程度、施胶与加填、干燥过程、纸页含水等对形成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