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QG/LTR法在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推力矢量控制的纵向着陆状态的战斗机为研究对象.应用LQG/LTR(LinearQuadraticGaussian/LoopTransferRecovery)法设计综合飞行/推进控制IFPC(IntegratedFlight/PropulsionControl)系统的集中补偿器,设计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解耦性。  相似文献   

2.
A robustness-tracking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combining H∞ robust control and sliding mode control is proposed for a direct drive AC permanent-magnet linear motor servo system to 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cking and robustness of the linear servo system. The sliding mode tracking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e system has a fast tracking characteristic to the command, and the H∞ robustness controller suppresses the disturbances well within the close loop( including the load and the end effect force of linear motor etc. ) and effectively minimizes the chattering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which influences the steady stat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control scheme enhances the track-command-ability and the robustness of the linear servo system, and in addition, it has a strong robustness to parameter variations and resistance 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3.
The uncertainty influences may result in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and instability to the steer by wire (SBW) system. Thus, it must make the control system keep robust stability from uncertainty, and have good robustnes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steering stabi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a μ synthesis robust controller based on SBW system, which considers the effect of model uncertainty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 on the system dynamics. Taking the ideal yaw rate tracking,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nd excellent robustness as the control objectives, the μ synthesis robust controller is designed using linear fractional transformation theory to deal with the uncertainty. Then, it is testified through time domain and robustness simulation analysi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can not only ensure robustness and robust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quite well, but improve handling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eff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BW system.  相似文献   

4.
基于滑模和神经网络的永磁直线伺服系统控制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针对直接驱动的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系统,提出一种将非线性神经网络控制和滑模控制相结合构成的双自由度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解决了直线伺服系统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能之间的矛盾,滑模输入控制器保证了系统对给定的快速跟踪性能;神经网络输出反馈控制器对系统参数变化和阻力扰动(包括直线电机的端部效应力)进行很大程度的抑制,并可以削弱滑模控制的抖振对系统稳态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证伺服系统的快速性同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阻力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主要讨论不确定非线必系统通过借助测量反馈实现内部稳定的干扰衰减问题。借助求解Hamiltonian-Jacobi不等式,给出一种控制器和观测器设计方法,然后利用配方方法,分析由所设计的动态控制器所构成闭环系统对模型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神经网络BP算法在有源消声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克服传统自适应有源消声算法在应用中稳定性方面的不足,尝试将神经网络反向传播(BP)算法应用于有源消声技术。文中建立了基于BP算法的自适应有源消声(AANC—BP)模型并给出该算法的递推公式。利用TMS320C25开发板实现了该算法功能。在半消声室中进行了单频和100Hz带宽的消声实验,仅利用单个次级源结构便获得较好的消声效果。实验证明,基于BP算法的消声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MSE-OFDM:一种基于分组的OFDM宽带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传统OFDM和多符号封装(MSE)-OFDM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了频率偏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比较在2种不同的假设下进行,即或者保持MSE-OFDM的符号长度(即子载波数)不变以提高频带利用率,或者保持频带利用率(CP与数据有效传输时间之比)不变以改善系统对抗同步误差,即频率偏差的能力.在第一种降CP的MSE-OFDM情形下,由于减少了OFDM符号之间插入的CP数,频带利用率得以提高;对于后一种降FFT长度的MSE-OFDM情形,更少的子载波数显著改善了对同步误差的抵抗能力.本文提出的系统尤其适合于固定无线系统和数字用户环路(DSL).在这些应用中,由于信道环境的静止特性,可以使用很大的帧长度.文中还讨论了MSE-OFDM系统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近代频域法中的特征轨迹法(简称 CL 法)对多变量给水泵控制系统进行了探索。用 CL 法对 DG—450—180型液压联轴节调速给水泵在变压运行200MW 机组存在的两变量系统进行了综合、仿真,验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鲁棒性等各项指标。为完成上述工作,编制了由1300多条 FORTRAN 语句组成的通用程序,解决了用程序自行判定系统稳定性等问题。为了解决CL 法在热工系统控制的应用,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补偿阵的的补偿点的选取依据及其限制条件,推导了鲁棒性在 CL 法中的表达式并阐述了鲁棒性和控制系统其它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线性最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问题 ,提出以系统稳定裕度作为计算对象 ,研究系统参数与稳定裕度之间的动态关系 ,从而得出系统鲁棒性的直观描述 .这一方法采用Matlab的控制函数编制程序 ,连续求解代数Riccati方程 ,得出系统稳定裕度随参数扰动的变化趋势 ,再由计算机作图显示 .仿真结果表明 ,它对具有精确数学模型的最优控制系统的分析有实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0.
二自由度PID内模主汽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内模控制理论,针对电厂主汽温被控对象的大惯性、大滞后特点,设计了一种二自由度PID控制系统。设计的二自由度PID控制器有两个调节参数,一个调整系统的位置跟随性能,另一个主要用来调整系统的干扰抑制特性和鲁棒性。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位置跟随性能、抗干扰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对象不精确及扰动或参数波动等情况,采用2自由度内模控制结构进行系统设计。通过内模前馈控制器及反馈滤波器设计来探讨内模控制结构如何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抗扰及鲁棒性能。然后使用Matlab仿真工具,实例设计反馈滤波器并在simulink下进行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二自由度内模结构设计方法可行,控制性能好,合理的滤波系数可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及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变结构控制的抖振现象及变结构控制应用于离散系统时易失去其鲁棒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变结构控制方法.此方法采用了带调整参数的递归式切换函数并针对不确定因素设计了无须知道扰动上界的估计器.将该方法应用于精密转台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对参数摄动及外界干扰具有良好鲁棒性,而且可有效消除系统的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加权最小二乘状态估计(Weighted Least Square=WLS)法方程算法潜在的数值稳定性问题,提出了用正交变换(二乘Givens变换)解WLS状态估计的快速正交变换算法。给出了结点与量测相结合的编号优化方法,以充分利用原问题的稀疏性降低计算量。实际例题表明,快速正交变换算法比法方程算法更加快速和可靠。  相似文献   

14.
基于神经元补偿的直线伺服系统全程滑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直接驱动的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神经元补偿控制的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是使控制系统从开始就处于所设计的滑动模态上并将其保持,解决了以往变结构控制中能达阶段的鲁棒性问题,通过神经元控制的补偿作用,削弱了滑模控制引起的抖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对系统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等不确定因素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而且提高了直线伺服系统的伺服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抑制扩频系统中的干扰信号,提出变换域信息信号识别(TDISI)干扰抑制系统,其中采用了扩展BP神经网络(EBPNN).TDISI首先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将输入信号映射到变换域,提高系统收敛速度;然后通过EBPNN对变换系数进行信息信号的自适应识别,其具有复杂度低、鲁棒性好的特点.理论分析得到采用TDISI后接收信号的干信比(ISR)抑制量、信噪比(SNR)损失量和误码率(BER)的数学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在干扰信号相同的情况下,此系统的干信比抑制量较2种现有系统分别提高29.9%和8.9%,信噪比损失量分别降低了54.3%和21.2%.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基于LQR的PID控制算法,设计某型号涡扇发动机控制系统。在该算法中,其最优PID控制参数通过设计一线性二次调节器来获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系统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强,适于航空发动机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与混沌加密的彩色数字水印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与混沌加密的彩色数字水印算法 ,将混沌算法产生的阵列作为密码对水印图像进行加密 ,同时利用人类视觉系统HVS的特性 ,实现了水印的自适应嵌入 .在兼顾鲁棒性和不可见性的情况下 ,提出将水印按不同比例的方法 ,分别嵌入到小波域的低频和中频 (或高频 )子带中 ,在提取时根据低频子带提取的水印信息对中频或高频子带的信息进行调整 ,从而恢复出更加清晰的水印图像 .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同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不可见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纯形法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以弱阻尼机电模式阻尼比构建目标函数,采用单纯形算法优化PSS参数。该方法不需要计算特征值对PSS参数的灵敏度,计算量小,收敛速度快。在IEEE新英格兰典型系统上的分析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PSS优化方法,所得参数对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用特征结构配置与奇异值灵敏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某飞机设计了地形跟随系统控制器,并在系统结构参数变化与风干扰条件下,验证了系统的鲁棒性。大量的数学仿真表明,该系统已达到了地形跟随系统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0.
空气重介流化床的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内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大型空气重介流化床(ADMFB)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逆系统方法的内模控制.在分析ADMFB系统可逆性的基础上,该方法利用ANN辨识得到的原系统逆模型与原系统相串连,运用逆系统方法的思想,将该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系统通过反馈线性化,解耦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的伪线性子系统,对求得的伪线性系统采用该方法进行控制.ADMFB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依赖于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对恒值扰动具有良好的抑制能力,并当非线性参数发生变化或逆系统存在建模误差时,由该方法设计的闭环系统均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