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八十一、化学酱油的生产工艺及特点? 化学酱油是指把蛋白质原料(豆饼、豆粕、大豆等)经浓盐酸分解后,中和过滤所得到的蛋白质分解液。以豆饼为原料生产化学酱油的工艺简述如下: 将粉碎后的豆饼每100斤加入20°Bé的盐酸60斤和60斤水搅拌均匀,然后加热分解.一般需20小时,即可分解完全。在分解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搅拌,如温度过高则会产生焦糊味;过低会延长分解时间。为了消除分解臭和增加糖化,在出锅前1—2小时要加入部分淀粉原料。如高粱糠、麦麸等。  相似文献   

2.
市场上的酱油由于制造方法不同而有发酵酱油及化学酱油两大种类,发酵酱油的制造是利用微生物所分泌的酵素来分解蛋白质,其分解条件较酸水解缓和,所以在发酵酱油中氨基酸含量也较化学酱油多。此外,发酵酱油在酿制过程中产生多量构成酱油香味及缓冲作用重要成份的有机酸。化学酱油(酸水解酱油)因川强酸高温水解,色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3.
化学酱油在我国五十年代就已有生产,但由于当时所采用的盐酸是用矿石法生产,产品未能达到食品生产要求,致使化学酱油中重金属的含量过高,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加之化学酱油的气味不良,难以被人接受等原因而被禁止生产。时至九十年代的今天,盐酸采用电解法生产,已达到食品级原料的要求,因此,化学酱油的毒性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化学酱油生产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便于操作,生产周期短,厂房占地面积小,原料蛋白质利用率高;化学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的1,3—二氯—2—丙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酱油按制造方法可分酿造酱油、化学酱油、合成酱油三种。由于化学酱油中含有低级胶;特别是盐酸不纯时,会将有害元素(如As、Pb、Hg等)带入酱油中,现已不用此法生产。但仍有少数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在酿造酱油中掺化学酱油。化学酱油中通常会含有l、  相似文献   

5.
关于酱油香精成分的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盐酸工业的进步与发展 ,用符合食用级盐酸生产的复合氨基酸液 (HAP、HVP)已广泛被应用于酱油行业。这种方式的酱油生产过去也叫化学法酱油生产 ,产品称之为化学酱油、或调味液。比较传统的发酵法生产酱油 ,化学法更显简便经济。在目前市场经济及利益的支配下 ,后者的发展趋势已日见迅速。然而 ,化学法生产出的产品 ,其风味较发酵法甚差。为弥补这一缺陷的手段 ,目前主要是添加酱油香精类物质。酱油香精是什么物质 ?目前以何种方式生产 ?在分析现行产品成份的基础上 ,本文将对此进行系统阐述、分析与介绍。1 酱油香气成份的概述评…  相似文献   

6.
文摘     
酱油制作方法郑子良,发明专利GK85101831,C1 A23L1/238 本发明是有关制作调味酱油的新方法,采用花生麸为原料,用盐酸加热分解花生麸,得到味道香醇的酱油。本发明所用的花生麸为榨油厂榨花生油的副产品,价格低廉。用本方法制作的酱油成本低,制作周期短,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7.
周良彦 《食品科学》1983,4(9):48-49
鱼酱油是酱油品种之一,它是由鱼贝类为原料制成。在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仍广泛食用。鱼酱油具有独特的香气和风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而受人们欢迎。鱼酱油可由发酵酿造或盐酸分解法制成。两者都是依靠鱼贝类的动物蛋白,经不同途径分解为氨基酸及其它多种香气组分而成。但是,发酵酿造法周期长(七个月~一年半),  相似文献   

8.
我国酱油生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绝大部分是一家一户小作坊,既生产又销售。由于市场求大于供,国营商业力量薄弱,作坊式生产酱油质量普遍下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国家对酱油生产提出加强领导,统一管理,提高质量,保证供应的要求。然而为了满足市场,还是出现用盐酸水解生产化学酱油,各地均出现破坏环境,食品中毒现象,上海1964年取消了化学酱油;1975年商业部在青岛召开全国调味品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提高质量,讲究卫生,不断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方针,同时提出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禁止化学酱油生产、销售;1978年商业部、轻工部、卫生部、全国供销合作…  相似文献   

9.
1.正名水解植物蛋白所得的产品,欧美称之为HVP(Hydrolized Vegectable protein),日本称为氨基酸液,我国称为化学酱油日本味之素公司于1910年开始以盐酸为催化剂水解面筋生产味精,二十年代改用脱脂大豆为原料,并以水解液添加到传统酱油中去,以提高传统酱油的风味.我国于1923年开始在上海天厨味精厂用盐酸水解面筋生产味精,1932年沈阳味精厂开始用盐酸水解豆粕生产味精,在味精生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海豹鲜味酱油的制作方法 ,是以竖琴海豹为原料 ,经中性蛋白酶水解成酶解液 ,再添加低盐固态发酵生油而制得。该产品保留了海豹特有的风味和鲜味 ,口感和风味明显优于传统发酵酱油或化学分解酱油  相似文献   

11.
酿造酱油(Soy sauce),系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料。酸水解法生产的酱油,也叫水解植物蛋白(Hydrolyzed Vegetable Protein)(简称HVP)是指以植物蛋白(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玉米蛋白等食用植物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鲜味调味料。本文就酸水解酱油的有关卫生管理问题论述如下。 1 HVP的概况 1.1 HVP历史 用盐酸水解植物蛋白,然后用碱中和生产的氨基酸调味液,建国初期称之为“化学酱油”。当时全国各省市均有生产,60年代初生产量很大,约占全国酱油产量的  相似文献   

12.
酱油酿造是一个微生物作用的化学过程.它主要是借曲菌所产生的各种酶系把原料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把淀粉分解成糖分,并借酵母菌和乳酸菌的作用合成酱油所特有的香气和色素.近年来,国内、外的酱油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进展.一、曲菌的选育曲菌的选育是酱油酿造的首要问题.目前酱油酿造上所用的曲菌,基本是米曲霉或豆曲霉.日本使用米曲霉的占73.6%,豆曲霉占23.2%.我国普遍推广使  相似文献   

13.
八、调味料 先讲一下酱油。酱油有两类,一为传统的酿造酱油,鲜味靠微生素发酵而成18种氨基酸;乃一为部分酿造酱油加水加盐加盐酸水解蛋白液来增鲜,故名花色酱油。有些不法厂商在后者中做手脚,手法是减少酿造酱油的用量;增加水解蛋白液;还有的甚至完全用水加盐加水解蛋白液和焦糖充作酱。盐酸水解蛋白液如果工艺或生产不当会产生有害的氯丙醇。更可恶的是个别厂商  相似文献   

14.
生产中酱油水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兰兰  宁正祥 《食品科学》1997,18(11):38-41
酱油生产过程中,豆粕水解条件的选择对后续的微生物发酵、酱油风味及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盐酸浓度、水解时间和温度对水解过程的影响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盐酸浓度、延长水解时间以及升高水解温度,能提高酱油的全氮利用率、氨基酸氮含量,改善酱油风味,降低成本。在90℃左右、5%~9%盐酸浓度下水解30~35h,能得到品质优良的酱油。  相似文献   

15.
酱油中的细菌、致病菌是加热灭菌的重点,经过加热可对其杀灭并破坏其产生的酶,避免微生物分解酱油中的营养物资降低酱油质量。阐明了灭菌时间、灭菌温度、盐分及设备选择对灭菌效果的影响,论述了灭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氯丙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0引言水解植物蛋白简称为HVP(HydrolyzedVegetableProtein),我国称为酸水解调味液或称为化学酱油。HVP以其鲜味强而广泛地作为鲜味剂,添加到酱油、蚝油、酱类及各种复合调味品与汤料中,然而在HVP酸解反映过程中(指盐酸水解)产...  相似文献   

17.
梁兰兰  宁正祥 《食品科学》1997,18(11):38-41
酱油生产过程中,豆粕水解条件的选择对后续的微生物发酵,酱油风味及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盐酸浓度、水解时间和温度对水解过程的影响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啬盐酸浓度、延长水解时间以及升高水解温度,能提高酱油的全氮利用率,氨基酸氮含量,改善酱油风味,降低成本,在90℃左右,5% ̄9%盐酸浓度下水解30 ̄35h,能得到品质优良的酱油。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 1.酱油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传统调味品,是开门七件事中的一件。解放初上海市区酱油总产量不足40,000吨(含化学酱油)。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64年酱油总产量达65,000吨左右。1965年化学酱油取消生产后,酱油总产量一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酱油是以大豆或豆粕、小麦粉或麸皮为原料,依靠微生物发酵而生产的一种液态调味品。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原料中的蛋白、淀粉等营养物质进行分解,此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是微生物所分泌产生的生物酶。当前国产酱油采用米曲霉沪酿3.042(Aspergillus oryzae 3.042)进行发酵,利用其产生的碱性和中性蛋白酶把原料中的蛋白分解为 氨基酸和多肽,为酱油提供以鲜味为主的多种滋味,但仅以米曲霉单菌种酿造的酱油存在原料利用率低、风味相对差等问题。随着消费者对酱油品质要求的提高,学术界和生产企业正在通过微生物诱变、多菌种发酵、生物酶制剂应用等多种方式改善发酵过程中生物酶的种类和活性,以进一步提升酿造酱油的品质。该文重点综述了酱油酿造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生物酶及其研究进展和在酱油中的应用,以期对利用微生物、生物酶制剂提升酱油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用玉米粗蛋白水溶液为基本原料,加入白酱油压滤粕中制得的残酶浸液,进行预分解,再通过盐析、乳酸发酵,然后加入以玉米粉为基质培制的固体曲及酵母,以进行蛋白质的分解及乙醇发酵,便可制得一种色香味均优于普通酱油的白色酱油。 过去,日本的白色酱油,其氮素的来源是精小麦和大豆的混合物,经湿热处理后,接入曲菌,培制成曲,于曲中加入食盐水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