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哈尔滨城市雕塑布局规划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雕塑是城市提升自身特色品位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哈尔滨的城市雕塑出现了缺乏个性的趋势,对于城市特色景观的营造产生了不良影响《。哈尔滨城市雕塑布局规划》从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其地域特点出发确定城市雕塑规划的发展主题,提出了城市雕塑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内容,以体现哈尔滨城市雕塑多元化的特色职能。  相似文献   

2.
结合福州市城市雕塑系统规划,初步探讨了城市雕塑以及城市雕塑系统空间规划概念、空间基础分析、规划控制手段,认为城市雕塑系统的空间规划控制应以其所在的城市为基础,以城市认知、城市雕塑公共空间资源梳理、城市雕塑要素控制为基础分析,按照分级控制、重点突破、近期建设具体引导的体系进行规划控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雕塑是城市艺术的体现,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本文对城市雕塑的文化特性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了当前城市雕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市雕塑造型意象来源、空间布局、题材规划、重点地段设计等方面对辽阳城市雕塑的地域文化特色营造进行探索,以期对未来城市雕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珎  汪浩 《华中建筑》2022,(10):164-167
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具有城市记忆的良好城市雕塑案例并进行归纳,提出具有城市记忆的城市雕塑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象征,是陶冶人们情操的一面旗帜,是展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源泉,同时城市雕塑还可为城市记忆提供重要的素材与源泉。中国的城市雕塑从鸦片战争之后到当代,经历了时代的更迭,在中国城市雕塑蓬勃发展的今天,为顺应当下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做出了对城市记忆的历史传承。笔者对城市记忆的相关外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对影响城市雕塑的认知的因素作出探讨,对城市雕塑的发展起着正向引导的作用,对当代城市雕塑及所在环境的营造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优秀的城市雕塑设计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使每个进入所在空间环境的人都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城市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脉搏。现代的中国城市雕塑每一个雕塑作品都有一定的寓意,城市的雕塑有装饰和美化城市的作用,并且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场所意义是互相关联的,城市雕塑给人们对城市空间以及城市的场所的界定与认知更是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对于城市雕塑我们在此不单单是对于其外在城市文化影响力的研究,更进一步需要在整个城市宏观的空间上对于城市雕塑进行整体设计,而每个城市雕塑独特的场所意义更是对于提升城市雕塑的空间感和指导城市雕塑空间规划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雕塑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美化的点睛之笔.大型城市雕塑是城市之魂.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赋予城市雕塑以特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空前繁荣。无论从数量设置、题材类型还是从地区分布、艺术水准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从整体上看,城市雕塑规划设置始终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个盲点,现在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各项规划都没有把城市雕塑的规划建设纳入其中。由于缺乏规划的指导和控制,城市雕塑建设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分散无序的事后补白和见缝插针。本文以湘潭市城市雕塑规划为例着重阐述将城市雕塑建设上升到城市规划的层面,以总体城市设计及城市空间环境特征为引导,参照城市性质、功能分区、空间特点以及区域发展重点和方向,有序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间资源,以城市主要公共空间、大型广场、专属雕塑公园为中心;以城市道路、生态廊道为纽带;以庭院、街道花园、小游园、分区公园、城市出入口、重要的城市节点为基础;明确"点、线,面"的城市雕塑规划设计结构,最终形成具体的城市雕塑总体布局,使城市雕塑与人和环境取得和谐、一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雕塑总平面布局的制约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雕塑如何成功地和城市空间相结合是当今雕塑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从城市空间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城市雕塑的的总平面布局类型与特性以及城市空间对城市雕塑的制约规律。  相似文献   

9.
城市雕塑是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建筑艺术的升华与结晶。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中,如何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建造富有特色和艺术个性的城市雕塑,点缀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准确把握城市雕塑建设的文化定位 准确的城市文化定位是城市雕塑建设的前提条件。与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机融合的城市雕塑,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不同层次群众的需  相似文献   

10.
谢浩 《云南建材》2010,(2):40-43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是艺术地记录国家与城市历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城市雕塑的生命力来源于城市历史文化环境脉络的忠实反映和对环境景观的再造与升华。本文从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和规划、设计及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雕塑的文化定位及其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何佳佳 《城市建筑》2014,(4):334-334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其也属于城市整体环境组成之一。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一定有相对应的城市雕塑与之相呼应、相融合,凸显出其城市文化及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脸面。同样地,雕塑也受到城市的文化和形象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城市雕塑创作所应具有的“环境-雕塑”的二元结构属性:背景环境属于上位结构;构造手段、细部、表皮等属于下位结构。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环境的公共视觉目标,应从其上位结构即环境入手来解题。以吉林世纪广场主题雕塑和佳木斯大学体育广场主题雕塑的创作实践为例,探讨了在城市环境、特定主题和时代背景制约下的应对策略和着手原则。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是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雕塑能起到美化环境和宣传教育的作用.如何根据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去发展城市雕塑,使其更好地与建筑协调,与环境呼应,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雕塑城市——深圳城市雕塑发展战略与规划引导策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舸  栾峰 《规划师》2002,18(11):33-37
在总结国内外城市与雕塑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深圳城市雕塑发展现状,提出深圳城市雕塑发展战略和规划引导策略两个层面的城市雕塑规划建议,以此希望对今后其他城市的雕塑规划与雕塑发展计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社会角度以及环境艺术的角度对城市雕塑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影响城市雕塑的社会因素是:政府领导的城市管理决策水平、规划部门的雕塑规划工作,市民的综合素质等;其次,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城市雕塑的问题,提出目前城市雕塑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善于从创造整体形象的观点出发,不能把雕塑同所存在的空间环境、尺度、形状、文脉背景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主题的选择、空间的放置、色彩的运用、材料的选取、尺度的经营、意境的制造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广州雕塑公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蔚 《中国园林》2002,18(6):37-38
通过对广州雕塑公园的设计思想的阐述,分析探讨了以主体性雕塑为载体来展示城市发展进程的公园规划构思,强调运用现代化造园手法创造雕塑的意境美,空间美,在突出公园主题的前提下,营造不同的园林空间,追求雕塑与园林的相互依托与融合,同时在如何使主题公园在新的形势下适应游客的观赏水平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从道路平面几何线型、横断面各要素组成,竖向设计、交叉设施、地下管网、城市雕塑、交通标志、环境保护等方面来构思。现代化城市道路必须是交通功能良好、各项市政设施完备,园林化、绿化、美化、香化、艺术化。每条城市道路成为一座街心花园。  相似文献   

18.
王虹 《规划师》2008,24(7):63-66
荆州市三国文化步行街规划设计为突出“三国文化古玩街”的文化特色,划分茶楼休闲区、古玩字画区等4个街区,用“一街两道”的道路系统串联各功能区和各院落空间,采用荆楚民居建筑风格,通过强化历史文化标志、设置雕塑小品等手段,营造古朴大方、文化氛围浓郁的多功能传统文化步行街区。  相似文献   

19.
《Material Religion》2013,9(3):339-367
ABSTRACT

In 1667, Pope Clement IX commissioned Gian Lorenzo Bernini to design 10 sculptures of angels to decorate the Ponte Sant’Angelo in Rome. Contemporary accounts record that the faithful experienced Bernini’s statues as animated celestial figures at the heart of the city. The ability of the marble angels to persuasively move beholders fulfilled the aims of the papal commission to expand the reach of the Church into the urban space of Rome.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se religious objects were activated in a public space, a setting composed of sacred and profane elements. In the early modern era, the Ponte Sant’Angelo connected Rome’s city center to St. Peter’s Basilica while also serving as a setting for civic processions, spectacular fireworks displays, and public executions. While angels were ubiquitous in the city’s sacred spaces, like church interiors, Bernini’s sculptures materialized a flock of angels at an outdoor, urban nexus of theology, spectacle, and justice. Drawing on theories of performance that conceptualize the profound religious encounter that can result from the simultaneous juxtaposition of sacred and profane elemen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ublic setting activated Bernini’s marble statues so that they were experienced as lively celestial figures by the faithful.  相似文献   

20.
以牡丹江中俄时尚广场项目设计为例,结合整体宏观协调、局部重点塑造的设计原则,从建筑单体、街区布局、标识系统、雕塑小品、灯饰亮化方面研究了城市商业街区的改造策略,为中外文化交融下的街区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