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预氧化-混凝沉淀法快速去除水中砷污染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氧化时间均为10min条件下,KMnO4投加量为0.5mg/L时,聚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投加量分别为8mg/L和16mg/L时,可将原水中《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5倍浓度的砷降低到限值以下,去除率约90%。NaClO投加量(以有效氯计)为0.8mg/L时,聚氯化铝和投加量分别为8mg/L和20mg/L时,可将原水中《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5倍浓度的砷降低到限值以下,去除率约85%。以聚氯化铝为混凝剂的除砷效果优于聚合硫酸铁,以KMnO4氧化剂的除砷效果略优于NaClO。  相似文献   

2.
采用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分别考察了混凝沉淀工艺及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原水中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对As(Ⅴ)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投加量大于3 mg/L,即可将As(Ⅴ)由0.1mg/L左右降至0.005 mg/L以下,三氯化铁对As(...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混凝搅拌设备模拟水厂净水工艺,研究了化学沉淀法对汞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调整原水pH>10.5(反应后pH>10.1),采用三氯化铁或聚合硫酸铁作为混凝剂,投加量为5 mg/L,能将水中汞从0.005 mg/L降低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0.001mg/L)以下,是一种有效去除汞污染物的应急处...  相似文献   

4.
预氧化强化混凝去除颤藻及其嗅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预氧化与预氯化联用对含颤藻水样及由其引起嗅味的混凝处理效果,并与单纯预氯化、高锰酸钾预氧化、复合药剂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与预氧化联用以及单纯混凝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纯混凝及单纯高锰酸钾预氧化对颤藻及其引起的嗅味去除效果很差;单纯预氯化及高锰酸钾预氧化与预氯化联用除藻效果尚可,但对嗅味不仅未去除反而有所增强;而PPC预氧化及其与预氯化联用除藻、除嗅味效果均较好,采用PPC预氧化与预氯化联用方式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接触氧化与混凝沉淀相串联的染织废水处理设施。实践表明:这种生化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废水处理工艺能够适合染织废水水量、水质变化幅度大、可生化性不很好的特点,并且具有很好的运行稳定性,对COD及色度的去除率都在80%以上,各项主要水质指标均能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静态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pH条件碱性化学沉淀法对锌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pH条件下,碱性化学沉淀法可以将锌的初始浓度(5mg/L)去除到1mg/L(国家标准限值)以内。同时,对碱性化学沉淀法去除锌的最大应对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应对能力可达100mg/L。因此,碱性化学沉淀法是一种有效去除锌的应急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陈贻球  戴晓莹  李慧 《城镇供水》2011,(6):86-87,100
本试验根据水中硫醚类致嗅物的可氧化性,采用次氯酸钠预氧化对水中的三种硫醚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条件下,在氧化时间为5min的情况下,0.20mg/L的氯投加量对1.80μg/L的甲硫醚和1.0mg/L的氯投加量对100~120μg/L的二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的去除率均达到99.0%以上。在原水条件下,在氧化时间为5min时,0.20mg/L的氯投加量对1.80μg/L的甲硫醚和1.0mg/L的氯投加量对100~120μg/L的二甲基二硫醚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0%以上,但是1.0mg/L的氯投加量对100~120μg/L的二甲基三硫醚的去除率却只有79.5%,在氧化时间为30min时,3.0mg/L的氯投加量对119μg/L的二甲基三硫醚的去除率才达到98.0%。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量酚类污染物在液氯消毒工艺中会产生氯酚并导致严重嗅味的问题,采用ClO2预氧化的方法去除水源水中的微量酚类,从而控制消毒过程中氯酚的形成。先通过静态烧杯试验,再用全自动微型移动式平台对试验参数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在苯酚质量浓度为280μg/L的条件下,ClO2对苯酚的去除效果基本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苯酚去除率达到90%以上;从ClO2投加量及预氧化时间方面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即ClO2投加量为0.6~1.0mg/L,预氧化时间为30~60s。  相似文献   

9.
浅析水中砷的去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青原  王琳  张宝伟 《山西建筑》2007,33(1):182-184
介绍了含砷废水对人类的危害,阐述了八种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并对各种除砷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生物除砷法必将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合预氧化和强化混凝方法处理Sb、As和Ti质量浓度分别为20,25和20μg/L的模拟水源水。经过分析得到最佳的综合处理条件为:高锰酸钾投加量0.50~1.00 mg/L,次氯酸钠投加量1.00~1.50 mg/L,聚合硫酸铁投加量30 mg/L,pH值6.0。将该方法应用到受污染的饮用水水源(Sb≤20μg/L、As≤25μg/L、Ti≤0.20μg/L)常规处理工艺中,Sb、As和Ti的质量浓度分别由原来的16.2,8.1和0.15μg/L降至3.9,2.8和0.06μg/L,去除率分别为75.9%,84.5%和60.0%,该方法可为应对饮用水水源污染突发事件采取经济可行的应急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越  吴维  韩宏大 《供水技术》2011,5(3):26-27,31
采用自来水为原水,考察了不同pH值条件下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对重金属钼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水pH值为7.5时,投加15 mg/L三氯化铁能将原水中标准限值100倍(7mg/L)的钼去除到0.07mg/L以下;聚合氯化铝对钼的去除效果较差,对原水中标准限值5倍的钼的最高去除率仅为11%;三氯化铁对钼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2.
以模拟遭受突发性镍污染的水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化学沉淀法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对镍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去除饮用水水源中的镍,可作为突发性饮用水水源镍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pH对除镍效果有较大影响,故在水厂现有常规工艺基础上,通过调整混凝前原水的pH值,保证滤后水的pH值在9.0以上,即可使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聚合氯化铝在高pH值条件下存在铝超标风险,故化学沉淀法除镍时宜选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  相似文献   

13.
混凝沉淀法去除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磷和藻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袁林江 《供水技术》2008,2(3):13-15
考察了采用硫酸铝(Al2(SO4)3·18H2O)和三氯化铁(FeCl3·6H2O)为混凝剂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中磷和藻类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时间、混凝剂投加量和pH值.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剂单独使用均可有效去除水中藻类和磷酸盐.Al2(SO4)3比FeCl3更适用于混凝沉淀去除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的藻类和磷.  相似文献   

14.
对水厂沉淀池排泥水进行了自然沉淀、混凝沉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排泥水经过0.5 h自然沉淀后,上清液水质趋于稳定,浊度、CODMn、氨氮、细菌、藻密度、浮游动物死体和活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去除。继续延长沉淀时间对上清液水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个别生物类指标反而有上升趋势。投加混凝剂可以进一步提高回用水水质,阳离子PAM投加量为0.8 mg/L时,排泥水浊度从2 219 NTU下降至1.59~3.84 NTU。  相似文献   

15.
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黄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供水技术》2008,2(6):39-41
采用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以黄河微污染水源水作为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水厂常规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沉淀-超滤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后,对浊度的去除效果非常显著,出水浊度为0.07~0.09 NTU;对藻类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出水中未检测出藻类;在高密度沉淀池投加3 mg/L粉末活性炭后,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CODMn,出水CODMn≤3 mg/L;高密度沉淀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30%,组合工艺总去除率为54%;在未投加任何消毒剂的情况下,工艺出水细菌基本为零,能保证很高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赵志领  李涛 《供水技术》2008,2(6):42-45
以采用黄河侧渗水为原水的柿园水厂现有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开展了水源突发性砷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对砷的混凝去除效果优于三氯化铁;液氯投加量为2.0 mg/L时,除砷效率均最佳;调节pH对砷去除效果的改善不明显.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适合黄河侧渗水砷去除的最佳参数:聚合硫酸铁投加量10 mg/L,硅酸钠投加量3.3 mg/L,液氯投加量2.0 mg/L,沉淀时间60 min.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除砷效果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7.
Organic arsenic removal from drinking wat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rsenic occurs in both inorganic and organic forms in water. Although various methods have been adopted to remove inorganic species of arsenic from drinking water, not much emphasis has been given to the removal of organic species of arsenic. In the present study column studies were conducted using manganese greensand (MGS), iron oxide-coated sand (IOCS-1 and IOCS-2) and ion exchange resin in Fe3+ form, to examine the removal of organic arsenic (dimethylarsinate) spiked to required concentrations in tap water. Batch studies were conducted with IOCS-2,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arsenic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8 μg/g IOCS-2. Higher bed volumes (585 BV) and high arsenic removal capacity (5.7 μg/cm3) were achieved by the ion exchange resin among all the media studied. Poor performance was observed with MGS and IOCS-1.  相似文献   

18.
陈汝春  谭志华 《山西建筑》2007,33(15):189-190
结合工程概况,根据设计进出水水质,通过调研及实验室小试后进行处理工艺的优化组合,确定了以“UASB+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法”的处理工艺,并详细对其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指出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投资省等优点,可在同类丝绸废水处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