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侧向光散射式颗粒计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廷磊  郑刚  王乃宁  虞先煌  孙浩 《中国激光》2000,27(12):1123-1128
分析了一种光学颗粒计数器设计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并研制了一套用于颗粒计数的实验装置。经过实验验证 ,该装置能够对液体介质中的颗粒状杂质的数量和粒径进行检测。试验表明 ,该装置不仅能够测量大颗粒 ,而且还能够检测较小的颗粒。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红外遥控 全息底片自动处理装置,该装置采用红外遥控,光电识别密度,微处理器控制,自动完全全息底暗室处理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3.
气溶胶颗粒密度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研究了静电迁移分级器(DMA)联用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ATOFMS)测量气溶胶颗粒密度的方法。由DMA选出单分散粒径的气溶胶颗粒,通入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其对应的空气动力学粒径。根据电迁移粒径和空气动力学粒径间的定量关系得到球形颗粒密度或者非球形颗粒的有效密度。首先对已知化学成分和密度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气溶胶颗粒进行标定实验,然后运用该方法对非球形的硫酸铵、氯化钠、硝酸铵颗粒进行测量,有效密度分别为:1.211 g/cm3、1.333 g/cm3、1.039 g/cm3;球形的橄榄油颗粒密度为0.914 g/cm3。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CZT单晶片退火的新装置和新工艺,可以方便有效的对CZT单晶片进行开管退火.主要研究了氢气氛下加Cd源开管退火对CZT晶片中沉积相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过开管退火处理后CZT晶片中的沉积相颗粒的密度和尺寸都明显减小,有效消除了Te沉积相,大颗粒的Cd沉积相尺寸也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短脉冲激光清洗细微颗粒技术的研究进展状况,介绍了其研究背景和基本理论模型;阐述了它的应用成果,包括短脉冲激光清洗细微颗粒的"干式"清洗技术和"液膜"清洗技术;总结了该技术对细微颗粒清洗效果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并展望了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漆新民  余拱信 《激光杂志》1995,16(4):148-150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全息底片实时自动处理装置,该装置摒弃传统的目视处理方式,采用红外光电识别底片密度,微处理器控制小车,自动完成底片的暗室处理工艺过程,大大提高了底片的处理质量,对于促进激光全息干涉计量实时法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工程师们宣称,由于使用了专门的化学试剂循环处理装置,目前他们在化学试剂方面的花费下降,而且使湿法工艺中的颗粒沾污得到改善。这种装置是由加利福尼亚州Oceansi-de的Athens公司制造的。这家公司为其命名为Piranha Piranha系统。用该装置提纯之后,每毫升硫酸中0.5微米以上的颗粒还不到10个。该系统采用一种蒸馏技术对化学试剂进行提纯,并且,采用微机控制技术对痕量化学杂质和颗粒数量实施连续的监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两种移植和可控纳米沉积荧光粉颗粒和纳米铁电体颗粒的载体.第一种载体是一种可以悬浮和沉积合成的具有亚微米级尺寸大小的荧光粉颗粒的油墨.解决了该油墨的聚集和沉降问题,并发现该油墨具有良好的液流学性能,从而可用于印刷高分辨率的荧光粉.测量了相关的单个象素的阴极发光密度以评定这种丝网印刷油墨的可重复性.第二种载体是一种粘结剂,这种粘结剂不仅可以携带 30 μm 以及更大的尺寸的电致发光的荧光粉,还可以携带纳米铁电体颗粒.这种新型的粘结剂可应用于不需要额外的绝缘反射层的低造价的 EL 显示器.从衬底按要求将发射层剥下来就形成了柔性薄膜,将该薄膜置于两电极之间,仍可保持其电致发光的活性.该粘结剂薄膜可以很容易地印刷和定型制成显示屏.  相似文献   

9.
基于Mie散射理论的微球体颗粒半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高效、经济、准确地对微球体颗粒的半径进行测量.基于Mie散射理论设计了一种测量装置。本文应用Mie散射理论对微球体颗粒光散射的性质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得出了散射光分布与入射光波长、微球体颗粒半径以及微球体相对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入射光波长越小,散射光能量越集中分布在散射角较小的范围内;相对折射率的变化对散射光分布的影响不大:不同半径颗粒的散射光强的分布差异较大,因此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分布可以确定微球体颗粒的半径.从理论上证明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结合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设计了一种用于测量微球体颗粒半径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可以用于实际测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主动雷达隐身技术是目标雷达特征控制技术(也称雷达隐身技术)的重要分支。该文针对美国的一篇关于主动雷达隐身装置(是一种智能蒙皮)的专利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首先介绍该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给出电磁场约束方程组;其次,推导移相器转移相位与入射波长、入射角以及该装置组成的空间位置关系等因素的定量关系;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别讨论入射波长、入射角、空间位置关系等因素对该装置隐身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