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就"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了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体系,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新编教材为核心的多元化教材体系、"理论教学+新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和适应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改革.分层次实现了学生从学校理论学习到满足行业就业市场的合理过渡.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及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存在的问题,围绕着课程设计的选题思想、实现方式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多层次设计的选题思路,设计内容从易到难、从理论验证向实际工程应用过渡,在实现方式上采用单一或多种方式联合进行.在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其概念抽象,理论性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宽,一直以来是一门难学难教的课程.结合本校多年来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回顾相关的基础电磁知识、强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当前微波技术应用广泛,微波技术方面的知识对于相关专业高职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微波技术涉及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较多,因而使许多学生对"微波技术"课程望而生畏.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这种消极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高职"微波技术"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雷达成像"课程教学,研究三课时制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采用三课时讲授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的方式对课程进行安排,提出采用"2+1"模式,即将前两课时用于理论学习,第三课时用于实践学习.结合"逆合成孔径成像"课程,我们给出了一个实际教学案例.教学实践表明,该方式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知识,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中动手实践环节的实施难问题,采用暑期学校模式,设计了可用于一周或者二周时长的集中实践环节,涵盖天线理论、波导理论、传输线理论等知识点,训练学生的数值计算能力、全波仿真能力、动手加工能力以及实际测量能力等.实践证明,该实践训练方式投入少、收效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综合创新能力,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开展暑期学校、课程设计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海燕 《信息通信》2014,(9):283-284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培养电工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该课程要求学生获得电工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电工测量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然而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企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初中阶段学生相关知识积累少,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觉得该课程枯燥、深奥、难学、难理解。文章在从该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教育心理学规律.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校"路与电子技术"验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课程组对课程体系、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试手段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改革.课程引进网络教学平台Blackboard,将课程的相关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即可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实现了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课外指导,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郭迎慧 《通讯世界》2017,(2):233-234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软件开发课程,随着教育信息化在高校课程中的推广和加深,Java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在网络平台中设置教学视频及学习资料,以及课堂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知识点内化,有效的解决由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学生基础不一、实践课时有限所导致的授课效果不理想、没有真正提高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动手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学生难以将离散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实际结合的问题,本文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案例与该课程的章节及其它课程章节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本专业知识的连贯性.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该教学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电工实训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实训课.本文分析了传统的电工实训考核模式的局限性,研究了一种新的"过程考核"模式.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各环节的掌握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现有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深入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现代化网络课程、邀请企业校友进课堂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理实融合的实践证明相关改革尝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分析了当前自动化测试技术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专业典型复杂工程案例”为中心开展项目化、流水线式教学的自动化测试技术课程群建设方案。课程群建设以校企合作教育联盟为依托,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明确课程群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然后,将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提炼,形成融入行业共性技术的适用于教学的典型复杂工程案例。最后,依据支撑典型复杂工程案例的能力要素,将案例按功能模块进行项目分解,围绕非标自动化测试设备开发全周期开展项目化、流水线式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基于项目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技术课程群教学模式可有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解决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基于控制理论,电子学和电气工程等学科的交叉科学技术,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与控制理论等课程的深入融合。对自动化专业学生面向工程应用的课程融合教学理论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实验平台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法。多课程融合、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程知识掌握,提高顶层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复合型工程实践人才,是目前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机器人控制技术”课程以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研究目的,开展以竞技模式实施工程实践课程的探索,在实验平台软硬件集成开发、竞技规则设计以及评价体系打造等多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课程实施效果显示了,以竞技模式开展课程实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针对培养要求切实做出积极的改革,首先重构EDA技术课程的教学时间,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线上课要求完成课程视频学习、单元测验、讨论和期末测试;线下课堂要求完成见面课项目设计、实验课和期末考试。通过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的结合,加强过程性考核手段,完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科研竞赛中广泛应用,但多数学生仅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难以较好地应用于实战工程项目中。因此,本文提出在“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中基于项目导向型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实践中。通过SRTP实践项目“两栖无人机系统的研制”为例,以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建议为辅,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项目管理能力、科研实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案例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轻工程的问题,提出基于 CDIO 模式的工程教育理念,回归工程教育。本文以实际加油机工程项目为教学案例,学生通过构思、设计、实践、运行等环节,完成复杂工程项目。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工学专业课需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现有的课程以理论教学和考核为主,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此外,高校教学内容陈旧,未涉及前瞻的技术和理念。本文以轨道车辆电气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加强实践环节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等能力,培养具有工程思维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对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信号与系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对同一专业两个年级的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分析,阐述了“信号与系统”课程新的改革方向,期望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