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边气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储层属低压、低孔、低渗透气层,经过十多年的开发有利区块逐渐减少,物性条件变差。随着大规模的水平井投入开发,水平段不断增长,水平井改造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对靖边气田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水平井酸压改造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实现提高致密储层单井产量及该区块储量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2.
东辛油田营11区块具有高压低渗的特征,注水压力高,注入困难,常规土酸酸化对欠注层的改造效果不理想。通过深入分析该区块岩性特征及储层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先进油层改造工艺技术基础上,将多元复合酸酸化工艺技术在该区块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明显的降压增注效果,为同类油藏欠注层的改造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室内研究形成了一套延迟交联冻胶酸,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和滤失低、携砂性能好等特点。根据塔河油田外围区块储层特点,将延迟交联冻胶酸深穿透改造技术应用于塔河油田A井超深超高温储层,并获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证实了该工艺技术在塔河油田外围区块溶洞型或裂缝-孔洞型储层应用的可行性,对超深、超高温储层的改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太原西温庄地热田的地热储层属于碳酸盐岩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强,缝孔发育不均匀导致缝洞连通性差,部分单井出水量小,产量递减快,为配套适应性的改造措施,需依据地热田特点,开展地热储层地质及储集特征研究、酸压工作液配方体系筛选、灰岩热储层酸压工艺等研究,形成了适合灰岩热储重点区块的酸压技术,为地热可持续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延长气田下古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效果,试验了一种新型生物酸压裂液。经室内评价,新型生物酸pH介于3~4之间,N80钢片腐蚀速度为1.3 g/(m2·h),岩心溶蚀率为16.7%,反应速率246.8 g/(m2·h),岩心溶蚀率为16.7%,反应速率246.8 g/(m2·h),岩心溶蚀后表面凹凸不平,刻蚀孔洞形态复杂,形成大量蚓孔,且整体结构完整,以上特性有利于增大酸化压裂储层改造缝长,提升裂缝导流能力。现场试验储层改造效果提高明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某区块储层地质资料分析,该油层的特点是储层渗透率低,物性差,温度高,敏感性强,开发过程中储层极易受到伤害,油田开发难度大。针对该区块的地质特点,通过室内岩心流动敏感性实验,评价了该区块储层的酸敏特性,通过天然岩心粉末膨胀率测定,评价筛选了常用粘土稳定剂类型和浓度,通过天然柱状岩心注入粘土稳定剂实验,优化了粘土稳定剂的注入浓度、注入PV数以及段塞组合、针对储层强酸敏特点,通过岩心溶蚀率测定以及岩心模拟注酸实验,以防酸敏为主导思想,确定了酸液主剂、酸敏抑制剂,形成了针对区块强酸敏储层的酸化液配方体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气藏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改造难点,介绍了相关自生酸体系种类、发展现状,并指出耐高温深穿透自生盐酸是未来碳酸盐岩储层改造自生酸技术发展趋势,体系需具有两个明显特点:(1)低温下体系不显酸性或酸性较弱,有利于降低井下管柱腐蚀速率,而在高温下则产酸浓度高,提高岩心溶蚀率;(2)高温下酸岩反应缓速效应明显,可增大酸蚀作用距离,提高酸压效果。  相似文献   

8.
安塞油田杏河西部初期采用超前注水方式开发,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后期开发改造等诸多因素影响,开发后部分采油井表现为快速见水特点,并且呈现多方向性见水特征。近两年在加大区块渗流及储层认识的基础上,在该区域开展注水井深部化学调剖措施,通过封堵高渗带或微裂缝,以改善水驱剖面,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达到稳油控水及提高阶段采收率的目的。本文主要结合区块储层特征、投产投注方式以及储层后期改造等方面,在单井、井组化学调剖试验的基础上,对该政策的适应性进行初步探讨及评价,为杏河西部区块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塞油田杏河西部初期采用超前注水方式开发,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后期开发改造等诸多因素影响,采油井表现出快速见水、多方向性见水特征。近年在加大区块渗流及储层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封堵高渗带和微裂缝,改善水驱剖面,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达到控水稳油及提高阶段采收率的目的。本文主要结合区块储层特征、投产投注方式以及储层后期改造等方面,在注水井调剖试验的基础上,对调剖技术的适应性进行评价,为后期该区块改善开发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齐家北油田储层物性差异,将油田分为古708区块和古704区块,通过对两个区块不同注采比进行数值模拟,以及不同含水对应的采收率情况,确定合理的注采比。提高了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提高扶余油层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普光气田气藏多为长井段、跨度大的厚层,储层的渗透性差异较大。常规酸压/化改造工艺的酸液体系不仅很难解除分布不均的污染堵塞,反而会增大渗透率极差,加剧层内矛盾。针对普光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高温、高滤失的特点,优化应用了以粘弹性表活性剂为主的、具有自转向功能的耐高温清洁酸体系,具有清洁、滤失小、缓速效果好等特性,可满足非均质性碳酸盐储层有效改善产气剖面的需要。本文为保障酸压(化)施工中清洁转向酸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清洁转向酸用转向剂在普光气田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清洁酸用转向剂的性能指标、产品要求等进行相应规范,以满足气田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气藏具有埋藏深、基质孔渗性差、压力系数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完井射孔自然产能低,需要通过储层改造获得好的产能,酸压是这类储层获产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针对储层特征,通过室内研究、工艺优化和现场试验,初步建立了多级注入加砂酸压工艺,通过施工参数优化,应用于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中并取得较好的改造效果,为大牛地气田储量接替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齐家北油田储层物性差异,将油田分为古708区块和古704区块,通过对两个区块不同注采比进行数值模拟,以及不同含水对应的采收率情况,确定合理的注采比.提高了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提高扶余油层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延安气田本溪组储层具有层薄、气藏埋深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目前压裂改造为区块开发的重要措施。但以往的常规致密砂岩储层压裂工艺技术已不适应低孔、特低渗薄差储层的压裂改造,表现为施工成功率低,压裂试气效果差或者储层产能动用不充分。为了提高改造效果和增加单井产量,通过对储层特征评价、历年压裂工艺技术分析和压裂工艺优化、压裂液体优选等方面的研究,形成适合延安气田本溪组低孔、特低渗透、薄差储层改造配套工艺技术体系。并成功的应用在4口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终确定了适用于延安气田本溪组气藏的储层改造配套工艺技术体系,也为类似区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致密油区块有效动用,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在致密油A试验区试验应用了整体缝网压裂改造技术,探索致密储层有效改造手段。针对致密油区块F及Y两套层系具有储层致密、层间跨距较大的问题,通过缝网与井网的优化设计、缝网压裂工艺优选以及配套工艺优化,配合工厂化压裂作业施工,满足了试验区致密油储层低伤害、纵向精细化分段改造的要求,确保了储层整体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定边油田樊学油区长8储层层间开采矛盾突出,酸化改造后效果不明显,油井见水快。为了提高定边油田樊学油区长8储层酸处理效率,对樊学油区长8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长8储层非均质性强,碳酸盐岩含量高达5.2%,碳酸盐连晶式胶结是导致长8储层物性差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分析和并联岩心酸化实验发现,转向酸处理对樊学油区长8储层改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裂缝型油藏天然裂缝发育程度较高,增产改造时需要对油藏可压性进行整体评价,以提高油藏整体改造效果,本文针对基岩裂缝型储层物性特点,开展储层岩石脆性、断裂韧性等岩石力学测试实验,结合裂缝型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点,对基岩裂缝型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三轴压缩试验与脆性评价、抗拉强度测试、全直径岩心压裂测试,建立基岩裂缝型储层的可压性评价模型,形成基岩裂缝型储层典型区块可压性剖面,确定影响复杂裂缝扩展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后期基岩裂缝型储层压裂裂缝形成机理及工艺优化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藏资源勘探潜力巨大,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部分区域微裂缝发育.本文对临兴区块储层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再认识,模拟计算储层的岩石参数,并与大牛地气田储层进行对比,提出了临兴区块储层改造的思路,填充微裂缝,控制裂缝高度,优化裂缝缝长200 m,导流能力30 D·cm为经济最优.为临兴区块下一步...  相似文献   

19.
黄锐  杨飞  涂先俊  周婷雅  廖升平 《当代化工》2018,(2):331-333,337
塔中I号气田属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地层非均质性极强,单井难以直接钻遇较大的缝洞系统,储层改造是建产的必要条件。该区域采用酸压技术进行改造,主要使用瓜胶压裂液和黄原胶非交联压裂液。通过对以上两种压裂液的伤害性、携砂能力、摩阻、滤失性、配伍性等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得出塔中碳酸盐岩酸压压裂液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海南3块在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该区块储层地质资料分析,利用室内配伍性评价手段,结合X-衍射、扫描电镜、多功能研究用显微镜等分析仪器,从海南3块储层地质特征入手,评价出该区块储层自身的敏感性及酸化液对储层的损害程度,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