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P_2O_5-BaO-Nb_2O_5-Al_2O_3系统玻璃的形成,给出了玻璃形成范围图。P_2O_5为20mol%仍可形成玻璃。 研究了该系统玻璃的折射率、色散、转变温度、软化温度,线膨胀系数、热光常数及可见光区光透过和组成之间的关系。 应用原子共价半径-电荷数和键参数、电负性差-共价半径比以及单键强度讨论了Nb_2O_5在玻璃形成中的作用,并与姜中宏给出的玻璃形成系统图做了比较,认为Nb_2O_5是中间体。 讨论了该系统玻璃中铌的价态和着色。Nb~(5 )无色,Nb~(3 )使该系统玻璃着蓝色。基础玻璃较强的酸性和还原条件是Nb~(3 )存在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不混溶温度的确定,分相玻璃沥滤速率的测定以及NMR定量分析,研究了P_2O_6对Na_2O-B_2O_3-SiO_2系统玻璃结构和沥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_2O_5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钠硼硅分相玻璃的沥滤并非压抑“硼反常”所致,而是由以下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P_2O_5促进了钠硼硅玻璃的分相,使连通富硅相骨架尺寸增大;(2)P_2O_5的加入使富硅相骨架间隙中沉积的SiO_2量减少,减小了可溶相扩散阻力;(3)P_2O_5也使可溶相的溶解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4.
对玻璃液相分离现象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过去在一些简单系统中已开展了大量深入研究。相比之下,对复杂多元系统的研究还很不够。CaO-MgO-Al_2O_2-SiO_2-P_2O_5-F系统是一个无碱多元系统,它具有显著的二液分离倾向。本工作根据TEM和DTA的实验结果,讨论了P_2O_5和B_2O_3两组分对该系统分相行为的影响,为了解多元系统中玻璃的分相规律提供了新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木文研究了 PbO-Al_2O_3-B_2O_3系统玻璃的形成范围和热、电性质。结果表明:Ph~(2 )为该系统的龟导载流子,玻璃的电导率主要取决于铅离子浓度、结构状态及网络的连续性,而热性质则与B~(3 )的配位数、结构网络的紧密性有关。 实验结果还表明:氧化硼的两种配位结构[BO_3]和[BO_4],主要取决于系统中能提供游离氧量的PbO以及能优先夺取游离氧的Al~(3 )浓度。当组成中PbO/Al_2O_3>1时,铝呈[AlO_4]存在,当玻璃中PbO含量高时,PbO也能作为玻璃形成物进入结构网络。 该系统玻璃因具有高绝缘性、低熔化温度,已制成一系列低熔封接玻璃用于电子器件中。 相似文献
6.
本发明为关于耐大气侵蚀性好结晶少的玻璃组成.以Na_2O、CaO、SiO_2为主要成分的钠钙玻璃虽被广泛应用于平板玻璃和玻璃器皿等各种用途上,但在使用中它有逐渐溶出Na_2O的倾向.如果以K_2O置换一部分Na_2O,虽然会获得碱溶出量少的、耐大气侵蚀性良好的玻璃,但K_2O比Na_2O价格昂贵,而且置 相似文献
7.
8.
用静态淬火方法研究了在Na_2O-CaO-SiO_2系统玻璃形成区内添加入1wt%P_2O_5对其相平衡的影响。试样采用溶胶方法制备。液相温度用偏光显微镜和半定量X射线衍射强度外推法两种方法来确定,并且这两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比较接近。1wt%P_2O_5加入后,鳞石英液相温度明显上升,失透石液相温度有所下降。鳞石英与硅灰石或失透石的相边界明显向低Na_2O含量方向移动。上述P_2O_5对相平衡的作用本文根据热力学原理并从硅酸盐熔体结构变化上加以论证。此外,对溶胶法和熔融法制备玻璃样品测定的液相温度之差别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磷酸盐玻璃的性质和形成规律的研究比硅酸盐玻璃少得多。由于磷酸盐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比普通硅酸盐玻璃差,原料价格高等因素,降低了它的实用性。但是磷酸盐玻璃具有某些特殊性能是其他系统玻璃不能达到的,若对特定的磷酸盐系统作适当成分调整后,仍可以获得基本性质较好,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特种光功能玻璃,如激光介质材料和特种光学 相似文献
10.
用径向分布函数(RDF)法研究了在P_2O_5-LiO_2二元系统玻璃中引入Ba~(2+)离子取代Li~+离子对玻璃结构的影响.RDF曲线可以提供关于Ba~(2+)离子分布的重要信息.同时,也可以判断含钡锂磷酸盐玻璃的主要结构为以[PO_4]四面体为单元的链状网络结构.RDF曲线上的1.54~1.56?的峰位,归属为[PO_4]四面体中P-O最近邻距离(统计平均值)的贡献;而4.00~4.15?和7.15~7.45?特征峰位,归属为Ba~Ba近邻距离的贡献.玻璃中Ba~(2+)离子的存在.使连结非桥氧的方向键有所加强,将影响磷酸盐链之间离子键的强度,从而导致玻璃的一些物理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传统熔融冷却法制备了B2O3~P2O5-ZnO系统玻璃,运用IR和Raman光谱等手段分析了B2O3含量对玻璃结构的影响,并用密度和摩尔体积对上述结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B2O3-P2O5-ZnO系统玻璃,随R值增大,其IR和Raman光谱呈现出规律变化。IR光谱申,在~1423cm^-1处出现一个新吸收带,它对应[EO3]中B-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vs(B-O)。相应地,Raman光谱中的~520cm^-1和~1050cm^-1处出现新的散射峰,并随R值增大,其强度明显变大。密度和摩尔体积对R值也很敏感,随R值增大,密度线性增加,摩尔体积线性减小,二者都在R=0.333处达到极值。因此对该系统玻璃来说,可以利用玻璃的密度值对其结构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14.
TiO_2、ZrO_2和P_2O_5对ZnO—Al_2O_3—SiO_2系玻璃晶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谱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及红外吸收光谱等实验技术研究了TiO_2、ZrO_2和P_2O_5三种晶核剂对组成为12(MgO+CaO+BaO)·30.2ZnO·6.6·Al_2O_3·51.2SiO_2玻璃晶化过程的影响。讨论了分相与析晶关系和三种晶核剂的作用机理。三种晶核剂能明显改变基础玻璃的析晶温度、初晶相和析晶程序并影响晶化后的相组成、组织结构及性质。三者都是通过影响玻璃分相而对晶化过程起作用的,但具体作用机构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利用SME和XRD等技术,系统研究了Cr2O3对SiO2-Al2O3-MgO-B2O3系玻璃和玻璃陶瓷中的作用。当Cr2O3%<1时,随着Cr2O3。含量的增加,玻璃试样的颜色由浅绿色逐渐转变成灰色;Cr2O3%>1时,镁铬(铝)类晶石,Mg(Al1.5Cr0.5)O4,在玻璃试样中析出;在玻璃陶瓷中,Cr2O3%的含量的增加有助于Mg(Al1.5Cr0.5)O4相的析出,对云母晶体的析出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Cr2O3的含量对云母晶体显微组织也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光学材料上的需要,将BaO-Al_2O_3-P_2O_6系統作了研究,得出可以获取新型玻璃的组成范圍,并对这种玻璃的結构进行了討論。根据玻璃形成区,进一步探索了熔制优质、光学均匀的磷酸盐玻璃的工艺条件,实驗結果表明,快速高溫熔制、快速冷却的制度是适宜的。测定了所得玻璃的部分物理化学性质。由于为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耐磷酸盐玻璃侵蝕的耐火材料是一个重要問題,尚少見諸文献記載,因此也进行了一系列实驗,确定含鋯半硅质耐火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侵蝕性。 相似文献
17.
18.
Bi_2O_3-B_2O_3-WO_3系统微晶玻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0.97[x Bi2O3(1-x)B2O3]·0.03WO3(0.25≤x≤O.75)基础玻璃,通过差热分析确定玻璃的特征温度,经热处理制备微晶玻璃.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玻璃中只有x =0.67和x=0.60两个组成经热处理生成了微晶玻璃,颜色为乳黄色,晶相分别为BiO2和Bi2WO6,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两种晶体的形貌均为颗粒状,晶粒尺寸在0.8~1.0μm.该体系玻璃的密度较大而硬度较小,但热处理后的微晶玻璃的密度和硬度均大于处理前的基础玻璃. 相似文献
19.
在ZnO-Al_2O_3-SiO_2B_2O_3系统中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微晶玻璃组成,制取了不同淬冷条件的玻璃和不同晶化条件的微晶玻璃。在全面测定材料电导率和介电性能的基础上,推荐了可能作为优良电介质材料的№6307微晶玻璃(pv(180℃)≈10~(12)欧姆·厘米,tgδ(f=10~6周/秒)=1.5×10~(-3)ε(f=10~6周/秒)=5.4)同时,根据微观结构和析出晶相含量的理论计算,从二液分相的观点对上述玻璃在淬冷和微晶化过程中电性的变化规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SiO_2-Al_2O_3-B_2O_3-BaO系统被围于四个三元系统内。谭马斯研究了BaO-Al_2O_3-SiO_2系统中Al_2O_3含量小于30%,SiO_2大于20%的那一区。1953年托洛波夫,加拉可夫和朋达丽更完正地对该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