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建筑结构抗震变形验算中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的研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弹性有限元分析及与国际上主要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目标及其限值的比较后认为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用于“小震”下变形验算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偏大,难以满足第一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在综合考虑了试验数据、计算结果、实际工程计算侧移角的统计资料以及小震下建筑结构的容许破坏程度等因素后,提出了可供修订规范参考的结构弹性层间侧移角限值。  相似文献   

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是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各国抗震设计规范多采用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变形的控制指标。对层间位移角限值的确定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对其中设计水准与变形验算的关系、非弹性反应分析的不完善性和不规则结构的变形验算标准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超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运用Abaqus对结构整体及主要构件进行了大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计算,分析其在大震下的响应与性能,结果显示,结构性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  相似文献   

4.
建筑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关于结构抗震变形验算方面的规定、编制依据以及相关的试验结果和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规范的编制背景,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应用规范进行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半刚性连接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并针对半刚性连接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位移的实用计算开展研究.在合理选取一定数量的地震记录及典型的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基于提出的分析模型,通过大量参数统计分析,得出了半刚性连接框架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与各参数的定量关系,以此提出了抗震设计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多层半刚性连接框架弹塑性位移计算的实用表格.  相似文献   

6.
王智  宁显东  陈万庆  张学臣 《城市住宅》2017,24(11):115-118
为研究某超高层建筑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利用Perform 3D软件对其开展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剪力墙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框架梁和连梁为主要耗能构件;结构性能能够达到所设定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7.
丁剑  乔钰  李彤  任寰珏  张倩 《江西建材》2024,(2):99-100+112
文中以一栋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以使用加设剪力墙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并对加固后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剪力墙加固后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大部分构件未被破坏,剪力墙破坏程度相较于框架梁柱更严重,剪力墙在二层出现轻度损坏,在楼梯间与厕所位置部分出现严重破坏;结构整体变形变化均匀,没有出现变形突变的情况;在罕遇地震下结构大多数楼板处于弹性阶段,由于剪力墙的存在吸收了一部分地震的能量,楼板未出现完全塑性楼板,从楼板塑性发展状况来看,采用剪力墙加固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计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罕遇地震作用下有关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任晓崧  张国胜 《四川建筑》2007,27(1):105-107
对一个四层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的水平变形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根据振动台试验的工况,利用有限元程序对模型框架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框架具有很强的水平变形能力。通过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得到了该模型的几个重要的层间位移角指标,其中轻微破坏的层间位移角约为1/260,和规范的弹性位移角限值1/550有一定的距离。结合相关的参考文献的汇总分析,认为将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定为1/50是合理的,但采用1/550的弹性位移角限值则偏严,从结构适宜刚度的原则出发建议适当放松这项要求,但不宜超过1/350。  相似文献   

10.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和基于AutoCAD的二次开发结构分析软件NosaCad,引入变刚度梁单元和弹簧模型柱单元,建立框架结构空间三维杆系模型,并分别在双向地震波和单向地震波作用下的框架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反应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自振周期、各层层间位移角和顶层水平位移曲线,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对框架结构的计算,得到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层间位移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 11层框架 剪力墙平面截断模型的静力加载试验 ,研究了原型为 5 2层的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受力和变形 ,重点考察了层间位移与构件裂缝的关系 ,同时研究了竖向荷载及加强层对层间位移限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正常使用状态下将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的层间位移角控制在 1/ 5 0 0以内时 ,其竖向构件不会开裂 ,框架梁、连梁与填充墙的裂缝均可以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现行《高规》的层间位移限值可以放松  相似文献   

12.
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的层间变形限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间位移限值是钢筋混凝土超高层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对国内外规范的层间位移限值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限制层间位移的目的 ,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层间变形参数———区格广义剪切变形。为研究这一问题 ,进行了一个11层框架 剪力墙模型的静力加载试验 ,并对不同高度和结构形式的9幢超高层建筑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均表明 ,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取1/500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增设消能支撑后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进行快速抗震评估,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间变形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首先定义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层间变形极限状态;然后基于框架梁柱组合件的破坏型式,确定出层间最弱塑性铰;最终计算出框架相应的层间变形能力。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和已有的框架拟静力试验分别对框架层间变形能力简化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框架的层间塑性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层间最弱塑性铰的塑性转动能力;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能够有效预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层间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地震作用下盾构法隧道的弹塑性受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地震时盾构法隧道发生震害的主要原因,利用可考虑盾构法隧道衬砌接头协同受力的等效连续化计算模型,建立了在地震行波和地震引起不均匀沉降作用下隧道弹塑性受力分析的简化方法,并举例介绍在上述两种地震作用下隧道内力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变形指标——层间位移角在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了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RC框架层间位移构成。接着,在"强节点"的假定下,建立并验证了弹性状态下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的关系式;进入塑性阶段后,引入塑性折减系数,建立了塑性状态下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的转换关系式。最后,通过简化方法计算得到的层间位移与用OpenSEES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塑性折减系数与延性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框架-斜撑结构的震害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 斜撑结构 6个典型工程的 480余例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并结合有关试验结果 ,确定了框架 斜撑结构由层间延伸率大小决定的破坏程度 ,建立了一个以层间延伸率为判据的钢筋混凝土框架 斜撑结构房屋的震害预测方法。最后 ,通过对一栋 8层框架 斜撑结构试验工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验证了方法的正确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计算分析 ,结合同类型结构 1 3比例模型试验及课题研究 ,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并编制出电算程序。引入墙板单元分析抗震墙 ,对于地震倾覆力矩的分配及底部框架梁承担竖向荷载合理取值等采用新的研究成果。本方法可以作为相应课题研究的配套技术 ,在这类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白河市、须贺川市、仙台市、郡山市、福岛市等地震灾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资料,分别从结构的整体破坏、梁柱构件的破坏、填充墙的破坏以及相邻建筑物碰撞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典型的震害现象,震害现象表明,破坏主要集中于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根据此次地震的震害特点,从柱铰机制、刚度突变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条改善框架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建议,以便减轻框架结构的震害,为今后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使已有梁与附加梁共同工作的钢筋混凝土梁上部加大截面配筋的加固设计方法 ,给出了考虑上部附加梁底纵筋影响的承载力计算和裂缝宽度验算的计算公式 ,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