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以来,我国推行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本文重点研究了增减挂钩政策实施中两条典型的路径:宅基地换房和"双置换",并基于城市化道路研究的角度指出了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制度创新和"双置换"的危害和教训,并进一步总结了增减挂钩政策的适用性。如何妥善解决千差万别的农民的城市化,需要通过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方式来实现,当前一些地方在增减挂钩试点中一刀切的、不研究地方实际的城市化道路是断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研究和现状调研出发,以嘉定区外冈镇为例,针对上海郊区小城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运用等方面作相关课题研究,力图探索区域大统筹时代的小城镇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提倡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情形下,宅基地置换已成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文章选取佛山市顺德区北岸美庐项目作为案例,解析农民住宅供应由独栋宅基地方式向商品房方式转换的阻力、推力、拉力、保障力因素,总结城边村宅基地置换商品房的机制与经验,提出镇、村政府和固化宅基地村民创新合作,充分协调;依托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主导、全程参与,专业公司与社区协调推进;充分发挥村庄社区的作用等结论,以期丰富宅基地置换商品房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城市发展历程,特别对 1990 年制定的旨在控制城市过度扩张的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章通过有关人均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数据变化来衡量《国标》对控制我国城市扩张的效力,并提出了国标在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文章提出了《国标》出现失效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在土地问题上的博弈。地方政府希望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土地上获取财政利益,而中央政府则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保障耕地的安全。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及 GIS 技术描述了我国近 20 年来各地城市的人均用地扩张情况,并以此来说明现行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体系的失效。通过数据分析和论述,本文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修订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田莉  陶然 《城市规划》2019,43(9):53-60
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对住房市场和城乡空间分异的影响,提出以集体土地进入城市租赁住房市场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搭建在中国主要人口流入地城市加快培育市场化定价的租赁住房体系,并进而建立城乡转型发展的整体制度框架.通过市场化手段,为流动人口和城市“夹心层”居民提供可支付的体面租赁住房,同时优化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利用效率,提升环境品质,最终实现土地更有效率利用基础上的人口完全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位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使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据此本文从非协调性的视角构建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合理性、效益性分析的理论框架——认为"发展"与"吃饭"问题、"人口—经济—空间"城镇化的时空一致性及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问题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自然资源条件、城镇人口、GDP、地方财政税收、产业就业非农化及社会非农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区位商和关联系数是其可行的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出对城市规模、城镇化质量及制度安排的规划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近观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指出我国在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存在诸如城市外延式盲目扩张、大量占用耕地、土地灰市泛滥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四个主要原因;最后,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发展对土地的要求将会不断增加,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以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规划早在1980年伴随着苏南地区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就已经提出并付诸实践,尤其以2008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加速期,村镇的发展建设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基于长沙市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大成桥镇作为宁乡县中部较有代表性的村镇.本文将着重探讨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村镇建设的居住用地选择的问题,更好地指导丘陵地区的村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稳中趋快。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作为人类活动、生存和生产的场所与空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也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源基础,因此城市用地的评价和选择也成为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阶段及时地引入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地考虑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态学原理,发扬两者相结合所产生的优点,避免或尽早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促使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一同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空间绩效是衡量城市用地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转型发展背景,提出空间经济绩效导向下的城市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思路,即在定量研究分析城市空间经济绩效的基础上,通过经济绩效和绩效空间的耦合分析,判读出城市绩效样本空间(高效空间生成元)和改进需求空间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作为构建新的城市空间经济绩效网络的依据,最后在地方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约束下提出城市用地布局的优化方案。研究将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宁夏固原市的案例研究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研究定量化和空间可视化,并为城市用地的优化布局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及其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卫东 《城市规划》2002,26(11):37-40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土地开发的主要特征 ,分析了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及其供给中存在的城镇建设占用耕地 ;城市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率低 ;城市土地市场行为不规范 ,土地供给总量控制困难 ;城市规划依据不充分 ,土地制度欠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土地供给调控体系的对策包括 :实施城市发展战略 ,加强城乡土地统一管理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 ;建立城镇土地储备机制 ,形成城市土地供给的良性循环 ;消除城市土地闲置现象 ,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城乡非建设用地是保障城市健康,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基于推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结合新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来探索更有效的城乡非建设用地的保护与控制方法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研究与设计工作者的重要方向。该文分析重庆主城区城乡非建设用地的现状情况,剖析其存在问题及原因,从保护策略、控制方法、法律保障三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单皓 《城市规划》2013,(1):79-84
为回应土地紧缺及粗放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深圳市政府于2009年10月发布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更新改造活动做出规范。本文对《更新办法》的内容和三年来的实践进行分析,认为在其针对的主要问题当中,建成环境的衰败并不处在关键地位,更重要的是建设土地的循环使用。《更新办法》的颁布,一定程度上缘于现有土地使用政策及规划机制未能给城市再开发提供有效管理。《更新办法》尝试围绕开发权的界定和开发权的控制,从规划角度对土地开发秩序和开发收益进行管治,具有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鹏  李晋轩 《城市规划》2020,(4):43-52,105
存量空间更新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用地供给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应对存量空间中土地产权与交易成本的固有复杂性,相关城市政策需起到必要的导控作用。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探讨了存量工业用地的空间更新与政策演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首先,通过全途径调研构建空间更新数据库,对1995年以来存量工业用地的时空演变历程进行量化描述;其次,梳理1979年以来的相关城市政策,并对政策变迁的规律进行测度指标评价与分析;最后,通过比较研究,证实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进程受到政策演进的阶段性影响,而政策产生影响的反馈速度则受制于政策自身“引导型”或“规制型”的内在特性。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的,城市化和城市的发展会造成我国耕地大量流失和粮食紧缺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我国城市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城市用地就总体而言处于低标准水平。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的重要手段,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城市与区域规划对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合理调控、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忠良 《山西建筑》2009,35(3):214-215
阐述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含义,研究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及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出现的必然性,介绍了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类型及优缺点,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建议,从而真正做到土地市场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龙彬  朱竞 《重庆建筑》2013,12(4):7-11
伴随着经济高效增长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山地城市空间呈现出加速增量式扩张态势,而由于山地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特殊性,诸多山地城市空间拓展和用地布局遵循着"分散组团"发展规律。该文具体分析多个山地城市的用地增量数据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形态,从城市自组织及他组织双重演化研究入手,解析增量发展阶段山地城市"分散组团"布局的动力因素和形成机制,为山地城市"分散组团"布局的规划策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栾晓帆  陶然 《城市规划》2019,43(10):37-42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通过建立土地征收-出让制度,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随着城市边界不断扩张,农村宅基地被绕开以及大量外来人口中的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共同刺激了大批城中村的出现。近年来,出于追求经济利益与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政府试图加快城中村改造与城市更新,但常常推进缓慢,加剧社会矛盾。本研究引入"反公地困局"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对目前城中村改造的困境进行分析,将其归纳为民间频发性"钉子户"导致的"漫天要价类反公地困局",以及政府常态性"多机构管制"所带来的"九龙治水类反公地困局";并提出未来需要通过两步博弈的机制设计来重设拆迁谈判机制,有效遏制"钉子户困局",同时通过"放权简政"式的规划体制创新来全面破解"多机构管制困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城市空间增长出现高速低效、整体结构失衡、整体容量控制失效的问题,城市增长边界作为城市增长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本文立足于城市增长边界在我国的规划实践,结合典型发达国家对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分析,试追溯城市增长边界基本内涵,对城市增长边界与我国现有空间管制工具——"三区四线"、"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城市开发边界"的关系进行辨析。提出我国城市增长边界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原则,体现"底线"思维和城市最终远景规模特征的"永久性"城市增长边界,和基于"分期规划"的理念,体现城市阶段性发展特征的、保证过程紧凑的"阶段性"城市增长边界。最终通过对国外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施需要结合切实有效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平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与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迫切需要在满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同时,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规划范围内土地承载力进行研究和论证,进而高效集约地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指导城市发展。本文提出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估方法是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重要的研究与应用方向,并针对城市规划特点及如何运用于城市用地规模及用地选择分析进行研究与探索,提出改进及完善该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