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1997、2002、2007和2014年中亚区5国水资源利用(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经济社会(人口、GDP)数据,采用基于数列的匹配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中亚各国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匹配度。结果表明:1997—2014年中亚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间匹配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空间匹配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利用-GDP的匹配度略高于水资源利用-人口的匹配度,工业用水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略高于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下而上的能源水足迹评价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隐含水足迹进行测算,解析其贸易结构及类型,并利用分形方法深入探究其位序-规模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1—2019年,中国能源水足迹出口规模较小且呈下降趋势,进口规模大且增长迅速;贸易结构以煤炭和石油水足迹为主,天然气水足迹占比小并持续提升;能源贸易隐含灰水足迹高于蓝水足迹。从贸易规模首位度来看,中国能源水足迹出口规模首位分布从不明显逐渐趋于明显,进口首位分布不明显且呈分散化趋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隐含水足迹位序-规模空间分布呈现多分形结构。出口中,高位序级别从集聚态演变为均衡态,中低位序空间分布较分散,东南亚是中国主要出口地区;进口中,高位序趋于均衡化,中低位序分裂化程度减轻,进口地区集中在中东少数国家,其次为俄罗斯和东南亚。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中国大陆区水资源特征及支撑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带一路"中国大陆区水资源条件及支撑能力,关系到"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基于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认识,参考众多文献资料,划定了"一带一路"中国大陆区主体路线及其主要水资源区范围,统计和分析了该水资源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情况;采用发展指标与水资源的协调度计算方法,计算水资源承载指数CC,以此来定量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前后水资源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主要水资源区共涉及12个省(市、区)、61个水资源三级分区,总面积达317.14万km2,水资源条件及承载指数存在空间差异;(2)按照现状水资源条件和总体发展趋势,"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的区域整体水资源承载状况相比于实施前呈现下降趋势,必须对应实施一系列调控措施;(3)总体来看,支撑能力不足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带。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前后水资源支撑条件的变化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应"一带一路"发展的水资源调控对策,为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保障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有效地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对"一带一路"欧洲区水资源状况及水资源管理发展历程的总结,分析了"一带一路"欧洲区水资源管理现状,系统总结了其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一带一路"其他区域提出了水资源管理的相关建议,包括建立国际河流磋商协调机制、建立国际涉水数据共享与互信机制、签订国际涉水法律与条约、促进水资源节约与重复利用、完善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机制,以期对"一带一路",乃至全球国家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一带一路"主体水资源区及分区的基础上,使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数据库Climate Data Online多年平均日降水量站点数据,绘制了"一带一路"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及等值线;以主体水资源区与全国降水量的比值为依据,折算得到分区水资源量;结合"一带一路"水资源特征,分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水工程安全、供水保障安全、洪涝防御安全和跨界水安全等7个方面,分析了分区水安全问题,构建了体现"一带一路"特色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降水量呈东南多、中间少、西北适中的分布特征,不同分区降水量等值线疏密程度不同,表明分区降水空间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分区水资源量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如东南亚水资源量占全区域的比值高达46.88%,而东非和北非占比均不足1%;"一带一路"分区水安全形势各不相同,欠发达地区水安全问题突出,如中亚和非洲,跨界水安全问题在大多数地区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6.
采用函数法计算2015年和203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脆弱性,分析"一带一路"实施对该经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区水资源脆弱程度在2015年和2030年均处于"强脆弱一级"等级,但是脆弱性指标由0.236提高到0.271,增幅14.83%,"一带一路"的实施对经济区水资源脆弱性影响较大,水资源条件对承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压力;北海市水资源最为脆弱,脆弱性指标由0.544提高到0.801,增幅47.24%,评价等级由"极脆弱一级"提高到"极脆弱二级",说明"一带一路"实施对北海市水资源脆弱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9,(12):114-117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中国水利"走出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风险。通过总结"一带一路"水利"走出去"的总体情况,从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水利"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风险,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做好风险监控和防范建议。政府层面,应加强政策沟通、建立海外项目风险动态跟踪评估机制、强化对企业海外行为的要求与引导;企业层面,应加强风险监控、精通并自觉遵守国际法律规范、规范信息披露和提高透明度以及充分尊重当地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一带一路”沿线中欧国家地表水环境现状,梳理了近年来中欧国家地表水污染物数据,分析了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维斯瓦河等4个流域中氮、磷等常规污染物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但仍需进一步治理;流域中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污染程度日渐严重,主要来源于中欧地区城市的污水排放。认为应根据不同污染物类型进行针对化治理,加强国家之间关于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合作,以促进中欧地区地表水环境的改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一带一路"东南亚及南亚主体水资源区涉及的7条跨界河流存在的用水争端问题,分析了该区域跨界河流用水争端问题对"一带一路"的潜在影响,并提出该区域跨界河流用水争端问题的研究思路和解决"一带一路"东南亚及南亚地区跨界河流用水争端的应对措施,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推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一带一路"西亚主体水资源区为研究对象,提取全球高分辨率降水数据集中1961—2016年的数据,运用M-K秩次相关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西亚主体水资源区的降水时空变化及其空间均衡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降水量均值大小从高到低分别为土耳其地区、伊朗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地区;土耳其地区降水量呈轻微上升趋势,伊朗和阿拉伯半岛地区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伊朗地区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土耳其、伊朗分别存在8~10 a和20~25 a周期变化特征,阿拉伯半岛地区存在8~10 a和22~25 a两类周期变化特征,其中8~10 a周期为主;阿拉伯半岛西部和中东部地区为研究区内降水最缺乏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在统计2001—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量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产品水足迹测算其虚拟水量,通过构建水资源压力指数公式来量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水资源、农业用水压力,分析了虚拟水贸易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机理,并对贸易中产生的农业水资源短缺压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虚拟水量的变化与中国国情及国际事件有关,进口虚拟水量呈增大趋势,90%以上来自于东南亚、南亚、中东欧,以及蒙古和俄罗斯,绿水占比80%左右;出口虚拟水量呈稳定态势,80%以上出口至东南亚、西亚和中东,以及蒙古和俄罗斯,绿水占比70%左右;1/3以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高度、重度水资源压力,1/2以上的国家面临高度农业用水压力,近2/3的国家因从中国进口虚拟水资源减轻了农业水资源短缺压力,近1/3的国家因向中国出口虚拟水资源而增大了农业水资源短缺压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Access数据库,研究开发了“一带一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验课题系统。该系统将武汉大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有关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武汉大学有关的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科研设施转化为大学生“一带一路”实验创新平台,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研信息转化为大学生开放实验课题。学生可以在系统上了解最新的实验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申请开展实验,而利用的实验设施,可以在系统中选择并申请使用;系统提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科研课题信息供学生作为开放实验选题,同时,学生可以自行录入通过其他途径查询到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课题,进一步丰富系统数据,在该系统载入的设备无法满足实验需求时,学生可录入实验所需设备,同时为学校添购实验设备提供参考。该系统有助于“一带一路”国际化、创新型农业水利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进程使英语由外语(EFL)变成通用语(ELF),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急需培养沿线国家小语种人才,这引发了英语作为通用语在“一带一路”时代是否具有发展前景的思考。对此通过阐述“一带一路”倡议和沿线国家英语通用语现象,梳理近年来与之相关的语言规划研究,探讨英语作为通用语在我国语言教学中的发展前景,得出英语作为通用语将推动英语语言测试及教学内容变革、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学资源及汉文化传播渠道开发之结论。  相似文献   

14.
15.
以“一带一路”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分位数映射法的4种传递函数订正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不同RCPs(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温室气体浓度轨迹)情景的月降水量,以获得更具可靠性的未来降水变化的预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未来各地区不同RCPs情景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以及差异情况。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降水偏差diff分析比较分位数映射法的订正效果,结果显示线性参数化方案PTFl法建立的传递函数综合订正效果最佳;同时也发现未订正的HadHEM2-ES在东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存在明显的降水增加趋势高估。订正后的未来“一带一路”降水变化显示:①东亚、东南亚和俄罗斯地区的降水量在4个情景多为增加趋势,北非、西亚地区在4个情景多为减少趋势。②未来平均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区域平均值中,EA(东亚)和Rus(俄罗斯)增加趋势明显,WA(西亚)和NAfr(北非)则是减少趋势。各地区降水突变情况存在明显的情景差异,RCP2.6情景突变情况最少,其他3种情景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分析结果为今后的政策制定或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虚拟水量流动状况,从虚拟水贸易理论角度出发,对2007—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虚拟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虚拟水量总体表现为逆差,年均净进口量约为8. 88亿m3;中国进出口的农产品虚拟水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布集中,其中与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孙才志  郝帅 《人民长江》2023,54(5):12-20
针对目前水资源-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 WEF)系统协调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中国省际WEF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及力学均衡模型对1997~2019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WEF协调度进行测度,并针对各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水资源系统、能源系统及粮食系统的评价指数均呈上升态势,东、中、西三大区域各系统的评价指数与全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系统评价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2)就协调类型而言,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除个别年份以外,其状态类型分布情况与全国状态类型分布相对一致,而西部地区则除个别年份以外均处于基本协调状态。(3)研究时段内,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出现高水资源系统-低粮食系统类型的次数最高,达到189次,占比27.4%,而高能源系统-低粮食系统的类型出现次数最低,仅25次,占比3.6%。基于研究结论,可针对各类型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控措施,为促进中国WEF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何寿奎  付弘扬 《人民长江》2020,51(3):153-159
为了研究“一带一路”项目风险传递机理,分析了“一带一路”水电项目建设面临的风险,构造了风险传递的反馈回路图,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结构熵权法建立了以“一带一路”水电项目为背景的风险传递模型。通过对模型变量赋值,确定变量权重和函数关系,建立了定量的SD模型。结合阿根廷孔拉水电站项目案例进行仿真分析,模拟不同风险管理水平和合同再协商力度对项目风险的影响,分析不同阶段的项目风险传递的特征和影响,提出风险控制对策。研究成果使“一带一路”水电项目建设者能够应对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有效降低风险并提高项目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内外土木专业高等教育的交流日益频繁。由于留学生汉语基础较弱,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也不尽相同,作为土木类核心课程,留学生《高等土力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情况。鉴于此,研究以留学生《高等土力学》前期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留学生的特点,采取问卷-实践-反馈的研究方式,从教材特点与选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考核与评价以及课程思政设置与实施等角度出发,对留学生《高等土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改进措施和方法开展了探讨和验证。研究成果对提升留学生《高等土力学》的课程建设水平,提高留学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工程建设中。庞大的海外工程项目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且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综合素养的建筑人才。在此形势下,培养既能满足国内建设发展需要,又具有创新创业涉外能力的建筑设计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对此,以国家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标准》为参考,结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十年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尝试在人才定位、课程体系、交流能力等方面提出高职建筑设计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