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流滨岸带在净化水体、截留污染、景观休闲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鄱阳湖五河不同河段滨岸带的生态水利功能,从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方面构建了滨岸带功能分类体系,综合运用遥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对鄱阳湖五河典型河段的滨岸带进行了地表覆盖解译和功能分区,进一步分析鄱阳湖五河典型河段滨岸带现状及横纵向的空间差异。基于典型河段滨岸带现状分析,探讨了滨岸带生态水利功能在河流纵、横向上的空间分区,最终结合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特点给出针对性的生态水利治理建议,为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分区管理、区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小沿河以植物滨岸带+生态悬床为主要工艺的原位生态净化工程,同时结合该工程在野外条件下对微污染源水的实际净化效果,对工程的物种配置、生态系统的调控、水体青苔的防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小沿河水体生态净化工程有效降低了CODMn、NH3-N、TP等污染物指标,改善了水体溶解氧环境,取水口处水质基本稳定能达到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掌握鄱阳湖水环境演变趋势,维护鄱阳湖生态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深入分析了近13 年鄱阳湖水体氮磷时空特征及其异常情况,剖析了其主要驱动因素的影响途径。研究发现,2010—2022 年期间,鄱阳湖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丰水期总体低于枯水期,南部湖区高于北部的入江水道。而在2015 年,鄱阳湖氮磷时空特征出现异常变化,丰水期TN 和TP 高于枯水期,北部湖区TN 和TP 浓度高于南部湖区。入湖污染负荷与水文变化仍然是影响鄱阳湖水体氮磷浓度的主要因素,而中低水位时期湖泊格局造成的“碟形湖”结构和水量分布差异是鄱阳湖TN 和TP 时空特征异常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研究可为鄱阳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太浦河是黄浦江上游重要水源地之一,水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调查分析了太浦河水质、浮游生物、水生植物沿程分布特征,并结合岸边土地利用对河段进行了水生态分区,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生态环境改善措施,为太浦河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因受周边湖荡水质影响,太浦河TP、TN超标较为严重;浮游生物特征显示河段处于中等以上污染程度,存在富营养化现象;调查数据及岸边带土地利用均呈现分区特点。河道滨岸带工业和城镇生活点源排放、湖荡支流带入和航运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除流域内陆上环境综合治理外,可考虑清理沿岸排污企业、严格控制周边污染物排放、恢复岸边植被隔离带、保护及重建水生植物群落等综合措施来改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东平湖湖区及周边土壤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该湖水体和周边土壤中氮磷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平湖表层水体中TN含量为0.29~11.43 mg/L,TP含量为0.019~0.459 mg/L;湖泊周边水域氮磷含量较高,而湖区氮磷含量相对较低,说明上游污染物排放和人为活动对水体中的氮磷分布有很大影响;水平空间上,土壤表层(0~10 cm)TN含量最高的是稻屯洼,王台大桥最低,TP含量都在0.05%以上;垂直空间上,东平湖湿地土壤TP垂直分布由上到下呈减少趋势,在垂直地面20 cm处TP含量出现较大转折,TP含量迅速下降,这与磷素的淋失、动植物活动及地质沉积作用有关,TN集中分布在20~40 cm土层,这与土壤对氮元素的截留、淋失、沉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荣  张颖 《水资源保护》2011,27(6):9-13,18
为研究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对鄱阳湖的TN、TP、NH4+-N、COD、BOD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运用水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其水质参数进行分析,运用污染物通量和SPSS软件研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综合水质评价指数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平水期介于二者之间;从1999年开始鄱阳湖水质呈逐渐恶化的趋势,水质优于Ⅲ类的面积由1999年的85.9%下降至2006年57.8%,劣于Ⅲ类的面积从2002年至2006年扩大了近50倍;鄱阳湖区污染物出湖通量明显高于入湖通量,说明湖周边的污染物是鄱阳湖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鄱阳湖水体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水质与各个产业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07;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生活和生产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78%直接排入河流最终汇入鄱阳湖,对鄱阳湖水质造成严重影响。指出应重视工农业生产中对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指标值和排放量的限制,以及渔业养殖生产中对水质指标值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以6种沉水植物苦草、黑藻、金鱼藻、微齿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粉绿狐尾藻为材料,静态水培的方式,研究其在不同氮(N)、磷(P)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及去除总氮(TN)、总磷(TP)情况。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P对沉水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株高、生物量增加。随着N、P浓度升高,植物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6种沉水植物对不同N、P浓度水体中TN、TP的净化能力各不相同。高浓度N、P水平下,黑藻、苦草对水体中TN的净化能力较好;中浓度、低浓度N、P水平下,微齿眼子菜、苦草对TN的净化能力较好;6种沉水植物对不同N、P浓度水体中T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黑藻、苦草、粉绿狐尾藻具有较高的去除TP能力,去除率最高可达77.8%。综合来看,黑藻、苦草对不同N、P浓度水体中N、P去除率及生长适应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普遍,利用经济植物浮床系统净化污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首选。对经济植物浮床进行研究表明:紫背天葵、生菜、茼蒿、水芹、红甜菜等5种植物在污水中均能够旺盛生长,且鲜重、株高、根长均有所增加;除根系外,鲜重、株高均与水体净化能力无明显相关性;最适宜进行植物浮床系统的经济植物是生菜,49d后对NH_4~+-N、TP、TN以及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4.78%、97.94%、92.81%、66.11%,且水质净化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9.
从选材、结构、技术组装等方面对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并且对比普通生态浮床,研究该技术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根据30天的专项监测数据,分析该技术对NH3-N、TN、TP、CODCr主要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除污能力强,部分水质指标可以达到地表水Ⅰ类或Ⅱ类;2该技术除污效果显著,NH3-N、TN、TP、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0.10%、53.58%、62.60%、73.08%,日平均去除能力分别为115.66、244.21、15.52、5 753.38 mg/(m2·d);3该技术对污染水体净化比较彻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野外自然放养的方法,研究景观金鱼及家鸭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定期采集水样并检测水体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景观金鱼及家鸭对富营养化水体均有一定净化效果,水体中的TP、TN、叶绿素a都大幅度下降,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生态功能得到初步恢复;其中金鱼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综合处理效果最好,其对TN的处理效果达到63.6%,对TP的处理效果达到78.7%,对chla的处理效果达到88.7%。  相似文献   

11.
碟形湖是鄱阳湖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对鄱阳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撮箕湖是鄱阳湖最大的碟形湖之一,是重要的鲤鱼鲫鱼产卵场及候鸟栖息地,近年来,其藻类生长对鄱阳湖藻类的聚集起到较大贡献,对鄱阳湖的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查询等方式摸清了近年来影响撮箕湖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研究表明:撮箕湖周边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占总污染物的38.6%;撮箕湖周边污染物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TN,下降幅度达64.7%。从污染物来源看,畜禽养殖排放污染物下降幅度最大,COD、TN、TP下降幅度分别达到69.0%,69.3%,68.4%。从污染物排放量来看,人类活动对撮箕湖水环境影响整体下降,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管控。本研究可为相关部门开展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水环境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水质安全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本文通过收集湖区主要水质监测断面2003-2008年逐月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季节性肯达尔检验等分析主要河流、湖泊水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表明,鄱阳湖区现状水质较好,全年、汛期、非汛期的I-Ⅲ类水面积比例分别为63.9%、99.3%、40.8%,水体处于中营养一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赣江、抚河、修河等人湖控制断面I一Ⅲ类水比例高于90%,乐安河、长江等控制断面I-Ⅲ类水质比例高于70%,湖口断面现状水质较差,Ⅳ类及以下水质比例高于30%。随着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水质断面污染物浓度增加,湖泊I-Ⅱ类水面积比例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和人湖量,实现一湖清水的目标,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乌梁素海芦苇对水体营养盐的净化作用,采集湖区南部湖水、底泥和芦苇样本,分析了其总氮、总磷的浓度、氮磷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水由湖心向岸边流动过程中,总氮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湖水和芦苇中总磷含量相对平稳,底泥总磷持续增大;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是1.44~19.31 mg/L,总磷浓度变化范围0.024~0.057 mg/L,氮磷比远远大于16,乌梁素海处于氮过剩的富营养化状态;芦苇等挺水植物的生物量随着营养盐含量的升高而增加,对营养盐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通过合理的收割芦苇,可以促进乌梁素海氮磷的去除及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汛期水位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大湖演算法分析计算出三峡水库增(减)泄流量对湖口水位的影响值,并着重介绍了三峡水库5、6月份增泄流量抬高鄱阳湖水位对鄱阳湖区防洪排涝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阳宗海叶绿素a、磷、氮动态特征及富营养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2002-2012年阳宗海TN、TP、Chl-a、氮磷比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并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阳宗海的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阳宗海富营养化呈上升趋势,2007年从之前的贫营养级上升为中营养级;Chl-a、TN、TP浓度在2007年后均呈快速上升趋势。 Chl-a浓度与TN、TP浓度呈正相关,且氮磷比越接近阈值16∶1,Chl-a浓度上升就越快。指出若营养盐输入得不到有效控制,预测阳宗海将在2017年前后达到富营养级水平,水质将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期洱海氮磷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洱海特征污染物入湖后在湖区的迁移规律,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建立了洱海三维水质数学模型,并利用2015年、2016年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建立的洱海三维水质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水期、不同氮磷污染源浓度汇入条件下的洱海湖区总氮(TN)、总磷(TP)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现代冲淤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鄱阳湖现代动力分析,分析了鄱阳湖物质来源主要是五河带来的泥沙为主,水流是输沙的主要动力,叙述了五河入湖口扩散区、湖体冲淤动态。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水体无机氮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无机氮的时空分布,于2006年1月和7月对鄱阳湖湖面及其主要支流下游的表层水进行系统采样,分析研究了各种形态无机氮的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枯水期鄱阳湖无机氮在上游主航道较低,低于全湖平均值,航道中段无机氮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区;丰水期氮含量高值区出现在主航道中段,在下游处无机氮含量又呈现上升的趋势;鄱阳湖NH4+-N和DIN在枯、丰水期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鄱阳湖主航道枯水期NO3--N、NH4+-N、DIN浓度明显高于丰水期,而NO2--N恰好相反,其主要支流丰水期NH4+-N和DIN含量也比枯水期低。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水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水能力是表征湖泊水动力和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关键指标,鄱阳湖水文情势波动显著,换水能力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复杂。本文选取水龄描述鄱阳湖换水能力,建立鄱阳湖水龄模型,研究了鄱阳湖水龄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了水龄对鄱阳湖江湖关系演变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鄱阳湖水龄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夏季和秋季水龄明显大于冬季和春季,碟形湖和湖湾区域水龄明显大于主河道和滩地。(2)湖口水位和流域入流是影响鄱阳湖水龄的主要因素。湖口水位对鄱阳湖水龄的影响大于流域入流;湖口水位越高则鄱阳湖水龄越大,流域入流与之相反;鄱阳湖水龄年内显著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湖口水位的年内显著变化。(3)2003年后,随着江湖关系的演变,鄱阳湖水龄有所减小,其中秋季减小最为明显。研究成果能为鄱阳湖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其他大型湖泊换水能力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富营养化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兰军 《人民长江》1995,26(4):44-48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鄱阳湖的富营养化状况,鄱阳湖水文分局曾于1992年5月16日 ̄6月30日、1993年1月5日 ̄2月4日进行了鄱阳湖平、枯水期富营养化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平水期,11.1%的湖区属富营养,77.8%的湖区及60%的河口属中-富营养;在枯水期,25%的湖区属富营养,75%的湖区及66.7%的河口属中-富营养;河口以赣江南支口、信江东支口,湖区以蛇山至都昌(鄱阳湖南部部分水域)的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