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信箱     
《陶瓷》2013,(7)
问:建筑卫生陶瓷有哪些装饰种类?
  答:建筑卫生陶瓷的装饰分釉装饰和坯装饰。其中釉装饰包括釉上、釉下、釉中和釉层装饰。
  釉上装饰是指制品经过焙烧后通过各种方法将彩料覆着在釉面上,再经过低温彩烤,得到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它是建筑卫生陶瓷装饰的主要方法。因装饰在釉面上,彩烧温度较低,图案不耐磨,但由于彩烤温度低,所以可获得较多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陶瓷》1976,(1)
釉下彩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是,过去大多数采用手工描绘、分水和釉下贴花纸的装饰方法。最近唐山建筑陶瓷厂和景德镇陶瓷厂试验成功直接在面砖素坯上进行丝网印刷。釉下丝网印刷烧制的釉下彩,色彩晶莹,釉面润泽,压色效果良好,而且还比釉上彩面砖光滑耐用。釉下彩丝网印刷是在素坯上进行的,由于素坯吸水性能强,使印于坯体上的彩料干燥迅速,能立即连续套版印上其它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通过利用不同的色彩图案分别施在不同厚度的高温透明釉层中,利用釉层的厚度差在各个图案之间展现出错落感,从而形成"釉中有彩"、"彩中有釉"的三维效果,然后在最后层表面施一层全抛釉,在烧成温度为1200℃,烧成周期为60 min的中温快烧辊道窑中烧制成装饰效果独特、颜色丰富多彩、具有3D装饰效果的釉中彩全抛仿古砖。  相似文献   

4.
翟新岗 《陶瓷》2010,(3):20-22,49
将陶瓷色料和熔剂按40∶60的比例混合,然后加水和粘结剂进行球磨,把磨细后的色浆手绘于白云陶生釉面上,在1 050℃左右和施以透明釉应一次烧成。结果烧后的颜色完全熔入釉中,颜色鲜艳明亮,得到类似釉中彩的效果。笔者比较了白云陶釉下彩和釉上彩手绘装饰的工艺差别,考察了各种色料在白云陶釉上手绘装饰中的发色情况,测量了各色料装饰后的色度值,分析了在白云陶釉上装饰中影响色料发色的因素,并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缺陷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陶瓷色料用于白云陶釉上手绘装饰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醴陵釉下五彩瓷被誉为"东方陶醴瓷艺术的发展高峰"因而闻名于世,其传统烧制技艺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工艺复杂,装饰手法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醴陵釉下五彩瓷独有的双勾混水渍色法装饰工艺。双勾混水渍色法,即是以线条为主,用墨或用颜色在泥坯、素烧坯或釉坯上勾好完整的轮廓,然后按照画面设计要求填色,有时是使用单色,有时需要多种色彩混合,称之为双勾混水渍色法,一般简称"混水"(又称汾水)。双勾混水渍色法有浓彩和淡彩的两种表现方法。浓彩是以各种较浓的颜色来装饰。  相似文献   

6.
<正>釉上彩瓷、釉下彩陶器、釉下彩软质瓷是在没有渗化性的瓷坯上使用低火性颜料进行装饰,其传统中国画的墨韵艺术效果不是依靠瓷坯的渗化性来实现的。传统青花瓷与釉下彩瓷则是利用瓷坯的渗化性及高火性颜料进行绘画装饰,青花汾水与青花水墨画就是传统青花瓷利用其坯体的渗化性来达成的重要装饰手段与装饰效果。由于创制了包括墨彩在内的多种颜色的高火性釉下颜料,使得醴陵釉下彩瓷的汾水有更丰富的色彩;由于将墨彩应用于水墨画,使得主要依靠黑色和渗化性来呈  相似文献   

7.
彭滨 《佛山陶瓷》2020,(1):15-18
干粒釉陶瓷砖的研制涉及到陶瓷坯体基料的研究、坯体与面釉适应性的研究、保护釉的研究、有色干粒的研究、不同胶水灰度粘附干粒量的研究、有色干粒与透明干粒兼容性的研究以及窑炉烧成制度的研究。通过数码控制定位定量喷印胶水,采用有色干粒熔块和透明干粒双重布撒,布施的干粒釉图案与喷墨印花图案相匹配,有色干粒突出设计图案的色彩、纹理效果,结合干粒全抛工艺,生产出颜色艳丽、通透效果好、镜面度高,具有立体视觉冲击效果的罗马新石代新产品。限于篇幅本文仅从陶瓷坯体基料、面釉和保护釉三方面阐述一下其研制心得。  相似文献   

8.
<正>釉下五彩瓷之始釉下彩是彩绘瓷的一种独特的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用颜色在素坯上绘制纹样,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纹饰隐于釉下,色彩经久不变。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和醴陵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釉下彩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最初只是简单地褐色点彩,并没有刻意绘饰。真正的釉下彩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创烧于唐代,因为是在长沙郊区铜官镇首次发现,所以又名"铜官窑"。它代表着中国陶瓷釉下彩装饰的起点,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瓷装饰艺术中,分为色釉装饰和图案装饰。色釉装饰就是利用各种材料,通过预置的烧成气氛和烧成温度达到预置目标的色彩效果和肌理效果。图案装饰有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图案装饰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釉上彩主要是指粉彩、新彩、古彩、珐琅彩等。青花是釉下装饰的主流,采用含钴较高的着色剂为原料绘制图案于坯胎上,然后施以透明釉,高温一次性烧成。而综合装饰是将任意几种手法进行组合的装饰工艺,在一个器物上可以同时有釉上和釉下的手法,如颜色釉、雕刻、镂  相似文献   

10.
<正>釉下彩是在未成瓷的生坯或素烧坯上进行彩绘,然后罩透明釉入窑经1300℃以上高温烧成。因色彩在釉层下面,故曰釉下彩。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本文浅述的是"醴陵釉下五彩",它因其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瓷质细腻,画  相似文献   

11.
<正>一、釉下意象花鸟1、釉下彩定义釉下彩是瓷器釉下装饰的一种,又可以称做"窑彩"。釉下彩的出现很早,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直到唐代,釉下彩绘瓷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然后蘸上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釉下彩包括青  相似文献   

12.
<正>青花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结合的一种陶瓷装饰品种。它先在坯体上画好青花部分,然后罩上清白釉等透明釉,入窑经高温烧制,烧好后在空白部分用釉上彩色颜料进行填绘,再入烤花炉中经800度烘烤,即成斗彩。  相似文献   

13.
<正>本人由陶瓷雕塑到喜欢上陶瓷釉下本彩这门艺术,已有40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陶瓷彩绘,初始我只作为雕塑作品的一种装饰手段来掌握,后来我的雕塑作品有纯色釉(含白色釉)和釉上彩或釉下彩作装饰的形式。采用釉下彩装饰的瓷器,由于其工艺是彩绘之后再施以白色(或影青)透明釉加以覆盖后烧成,色彩与釉互相映衬,显得鲜艳夺目,不浮不燥而沉稳。不但耐擦拭、清洗,同时,彩料中含的铅、镉等金属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故而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器,都比釉上彩装饰的作品观赏和使用价值都高。为  相似文献   

14.
本人由陶瓷雕塑到喜欢上陶瓷釉下本彩这门艺术,已有40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陶瓷彩绘,初始我只作为雕塑作品的一种装饰手段来掌握,后来我的雕塑作品有纯色釉(含白色釉)和釉上彩或釉下彩作装饰的形式。采用釉下彩装饰的瓷器,由于其工艺是彩绘之后再施以白色(或影青)透明釉加以覆盖后烧成,色彩与釉互相映衬,显得鲜艳夺目,不浮不燥而沉稳。不但耐擦拭、清洗,同时,彩料中含的铅、镉等金属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故而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器,都比釉上彩装饰的作品观赏和使用价值都高。为  相似文献   

15.
刘劲松 《陶瓷工程》2014,(11):36-39
釉下彩是彩绘瓷的一种工艺。其常见手法是,先用色料在素坯上绘制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再经过高温烧成。釉下彩的特点是纹饰在釉下,由于釉的保护,色彩历久弥新。我们常见的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其中,创烧于醴陵的釉下五彩,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  相似文献   

16.
青花瓷是瓷都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它是以钻为着色剂在白瓷素坯上描绘纹样,施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任洁白光润的瓷面,透出鲜丽的青色花纹。所绘青料熔于胎釉之间,釉色晶莹,发色青翠,呈蓝色纹样的釉F彩,青白相问,具有幽静典雅、清新质朴的特色。青花瓷器装饰艺术区别于其它装饰,自成主体,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内涵,其强烈的艺术特征,鲜...  相似文献   

17.
我所从一九六二年开始试制研究釉下彩,通过学习湖南礼陵的操作技法,经过反复试验,基本上搞成了釉下彩。一九六四年以来加强了釉下色料的研究,先后研究试制出十五种色料,如桃红、柠檬黄及黑色等。其中桃红色料曾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赞扬和鼓励。同时试验出用于釉下彩的634号釉,用氧化焰烧成。通过试验证明氧化焰烧成的釉下彩比还原焰烧成的釉下彩,具  相似文献   

18.
<正>釉下彩是彩绘瓷的一种工艺。其常见手釉法是,先用色料在素坯上绘制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再经过高温烧成。釉下彩的特点是纹饰在釉下,由于釉的保护,色彩历久弥新。我们常见的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其中,创烧于醴陵的釉下五彩,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  相似文献   

19.
陶瓷装饰是指从设计角度,根据大众的艺术需求,利用不同的陶瓷装饰材料和各种工艺技术对陶瓷制品进行艺术处理的总称。它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饰既可在施釉前对坯体进行,也能在釉上、釉下和对釉本身进行。常用的装饰方法有单色釉、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金银彩、斗彩、贴花、喷花、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雕塑等。其中可以单项运用,也可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20.
青花是我国著名的釉下彩装饰种类,其以钴料作着色剂,在成型的坯体上直接描绘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性烧成。青花瓷素静雅致、幽亮大方、永保色泽,使人爱不释手。自唐代诞生以来,历经千年而兴盛不衰,名列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