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胜贤 《四川建材》2015,(2):153-154,157
以北横通道新建工程为背景,通过对现状天目路立交拥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北横通道的实施对于天目路立交及周边路网的影响而提出针对该立交节点的几个可能的改造方案。通过现状天目路立交的交通功能分析得出,区域路网原因是导致该节点拥堵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需对现状该节点周边及南北高架的路网进行梳理,缓解天目路立交拥堵应该从系统角度统筹考虑,本着"内外结合、建管同步、分层剥离、统筹考虑"的交通改善策略,彻底解决好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节点方案问题。  相似文献   

2.
结合芦山、宝兴片区原有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受不良地质及气候影响大的情况,在该地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阶段,就该地区对外出口通道方案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多个出口通道,选择生命线通道,以增强宝兴县对外联系通道整体路网安全,全面提高现有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的边缘扩展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从城市边缘空间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空间形态。在引入人性化的整合机制时。将城市边缘开敞空间解析为节点、通道、场所等基本结构三要素所组成,提出加强城市边缘节点的催化功能.强化城市边缘场所的关联功能.增强城市边缘构筑物的过渡功能等作用机制。通过整合使其成为连续性、网格状的城市边缘开敞空间。解决了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城市边缘地带的环境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拓展,我国城市化率在2016年达到了57.35%,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系统的交界处,呈现出范围大、社会结构复杂、用地类型多样等复杂的特征。从城市边缘地区城镇的基本功能出发,尝试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景观美学四个方面构建城市边缘地区城镇景观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合肥市边缘地区五个城镇进行景观评价,并探索出边缘地区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岳欢 《中外建筑》2014,(3):76-77
随着城市内部用地越发紧张,城市边缘地区成为城市开发的活跃地带。本文试图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出发,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和思维对我国城市边缘空间进行解读,总结出其基本特征,对提升域市边缘空间的品质提出城市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进程下,城市的边缘地区开发建设比较活跃,但城市的边缘区建设并不理想,出现了城市边缘规划失效的状况,为了维护城市边缘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的边缘进行合理规划是必要的,本文就城市的边缘规划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京伟 《山西建筑》2010,36(9):264-265
根据晋中南地区各煤炭运输通道煤炭运量和功能划分,分析新建山西中南部大能力铁路通道在晋煤外运通道、晋煤下水通道和区域路网中的功能,进而分析项目在国民经济和路网中的意义,以期指导建设方案的优化,进一步控制工程规模和投资。  相似文献   

8.
郭晶伟  芮建秋 《山西建筑》2011,37(28):27-29
以南京铁路南站地区为例,针对综合枢纽地区对外交通需求大、枢纽交通集散系统要求高、内部交通需求较弱的特点,阐述地区路网系统构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铁路枢纽地区路网规划的原则与遵循的思路,提出枢纽地区路网规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结合带,城市需要建设,那么就避免不了会对环境造成的一定的破坏,而乡村的内部建设虽然不是很发达,但是会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城市的边缘区属于一个城市环保冲突的区域,因此要对城市边缘区的合理规划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生态规划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以及其具体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武进  马清亮 《城市规划》1990,(2):38-42,64
城市边缘区研究是目前世界城市与区域研究的“热点”,但在我国的研究还刚刚开始。本文对城市边缘区概念、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中外城市边缘区发展的实际,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并着重对影响边缘区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将道路网络抽象为无向无权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在道路网络的具体含义,同时分析了社会网络凝聚子群聚类的具体步骤。以拉萨市主干路网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对网络中心性以及节点派系进行分析。凝聚子群得到的两个重要节点派系是路网的枢纽,承担着对内对外交通功能,符合实际各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  相似文献   

12.
城市边缘区因其地理位置以及资源优势,成为城市扩张的主要对象。良好的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格局具有抑制城市无序扩张的功能。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城市边缘区内,不同的空间尺度所需要塑造的内容,包含了从区域到城市,再由地区到边缘空间。在时间维度层面,强调规划设计作为一种生态介入的立场,进行过程性、适应性以及可持续性设计。在景观实体方面,鼓励设计师进行设计创新,塑造多样性、连续性以及地域性的景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城市边缘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角度提出了城市建设对边缘地区的关注,并通过对江苏省常州市"裕城水晶城"居住区人文自然环境的分析,以及对规划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设计理念的介绍,阐释了城市边缘居住区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4.
胡家浩 《城市建筑》2021,(7):152-156
未来科技环境下的城市发展中,社交逐渐破碎的人群对城市空间的感官信息的社交尺度提出了新的需求.通过梳理分析城市社交界面、人群社交心理需求与当前城市边缘问题,文章对建筑空间界面与节点装置及引发的"模糊社交"进行分析归纳,以求在社交肢解的边缘社区与街道重建空间活力,提升人群主观感受的感性信息流摄取与精神满足,最终对城市内部活...  相似文献   

15.
鞠伟  马兰 《华中建筑》2008,26(3):116-118
该文从城市边缘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角度提出了城市建设对边缘地区的关注。并通过对“大有恬固”居住区人文自然环境的分析,以及对规划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设计理念的介绍.阐释了城市边缘居住区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某市A区域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该区域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根据区域内主要道路节点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流向分布,提出了节点群立体化升级改造方案,以打通交通瓶颈,解决该区交通拥堵问题。模拟结果表明:节点通行能力提高后,主干道通行能力不再受节点制约,区内快速化道路增加,路网结构指标得到一定改善,道路总体服务水平提高、拥堵指数降低,交通运作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17.
赵萌 《市政技术》2020,(1):50-55
通过对现状北京南部区域公路网发展状况分析以及规划路网分析,提出现状路网及规划路网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对比规划通道的供给能力与预测的交通需求之间的供需关系,提出北京市南部区域公路网的优化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0,(Z2)
城市路网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骨架,是各功能区之间空间联系的纽带。路网结构的完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路面结构合理与否的评价一般是基于空间可达性的考量。研究以宁波北仑区为例,运用了GIS技术,对其集装箱码头和重要节点路段的现状和规划交通可达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宁波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切实改善了城市交通路网结构。可见,通过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可达性变量对路网结构优化进行研究是可行的,其结论可对今后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城市边缘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城市边缘区面临的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从理念、制度、规划技术手段三个层面,探讨了边缘区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规划方法。提出了城市边缘区有秩序的集中和疏散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社团参与的区域管治制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更加灵活的规划手段。  相似文献   

20.
郑云液 《市政技术》2013,31(4):23-26
介绍了福建省泉州市江滨北路临漳门路口重要交通节点的规划研究。研究以整个区域路网承担的交通为整体,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注重影响区范围内交叉口节点、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和整体路网的协调,充分利用现有的路网资源组织交通。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翔实的分析,提出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为城市中心区内重要交通节点改造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