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空时格码设计准则及码的构造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错误归类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在准静态瑞利衰落信道下改进的空时格码设计准则。基于这个准则,给出了一种有效的、直接的计算机穷尽搜索的码构造方法。这种构造方法大大减小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提出了多个输入和输出天线频率选择性瑞利衰落信道中的非相干空时频分组编码方法。成对错误概率分析表明,将子载波分组与正交空时频编码结合,提出的码能获得最大空间分集和频率分集,且只有较低的编解码复杂性。采用提出的编码方法,系统发射端的编码和接收端的解码都不需要知道信道状态信息,减小了信道估计所带来的系统复杂性。给出了码的设计准则和仿真结果,验证了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提出码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空时频分组码,通过分析其成对错误概率的Chernoff边界,揭示了多径时延特征影响空时频分组码性能的根本原因,给出了在快衰落信道中空时频分组码设计方法。并在ITU-R M.1225建议的车载信道模型下,利用仿真评估了空时分组码、空频分组码和空时频分组码在快衰落信道中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快衰落信道中,空频分组码性能优于空时分组码;多径时延特征是设计适合快衰落信道中具有最大分集增益空时频分组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推导出了高斯信道估计下,垂直分层空时码系统最大似然接收机成对差错概率的精确及高信噪比近似计算公式;并以高信噪比近似计算公式为基础,研究了信道估计误差对垂直分层空时码最大似然接收机分集增益及信噪比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当信道估计的方差等于信噪比倒数时,信道估计误差不改变垂直分层空时码最大似然接收机所获得的分集增益,而信道估计误差造成信噪比损失为3 dB。计算机蒙特卡洛仿真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空时分组码级联网格编码不对称调制(ATCM-STBC)方法。基于最小乘积和距离最大准则设计了ATCM-STBC系统的最优网格码,并给出了星座的最优旋转角。仿真结果表明,在没有牺牲任何带宽和功率的情况下,无论是准静态衰落信道还是Rayleigh快衰落信道, ATCM-STBC均能比空时分组码级联网格编码调制(TCM-STBC)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比特交织空时编码调制分集方案,给出了调制分集的实现方法和获得最大分集增益的星座最优旋转角,分析了调制分集对比特交织空时编码调制迭代译码(BI-STCM-ID)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引入调制分集后系统的解码比特度量以及成对差错概率的解析表达式.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调制分集极大地改善了BI-STCM-ID系统在Rayleigh信道下的性能,同时,空时分集与调制分集的结合,对改善快衰落信道和慢衰落信道的性能具有相互补充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MIMO系统虽可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但在极其复杂的无线信道环境下,信号除受多径衰落和随机噪声的影响,还伴有突发性差错。考虑到将MIMO系统中的空时编码技术与信道编码技术两者相结合可解决高速数据传输和可靠数据传输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将一个满秩的空时编码模块与外码RS码级联的编码结构,并通过公式定量分析了此编码结构在瑞利和莱斯衰落情况下的性能衰减情况。仿真结果显示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空时码在衰落信道下的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的损失,降低了误码率,尤其在信噪比较大时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带有并行分支的级连网格空时码,提出通过减少网格空时码状态数,来降低串行级连空时编码系统编译码复杂度的方案.给出级连空时码的设计方法,包括带有并行分支的网格空时码的设计以及对应外码的和交织器的选择.利用联合界的概念,分析其在准静态衰落信道下的性能.仿真显示,带有并行分支的级连网格空时码,不仅可有效地降低系统编译码复杂度,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衰落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信道相关性对空频系统性能的影响,介绍了频率选择性空间相关信道的频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频系统的频域成对差错概率.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推导和仿真了空频均衡器的性能. 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空频系统的性能随信道相关性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扫相空时比特交织编码调制(PS-ST-BICM)方案,通过扩展扫相矩阵维数,使得相邻码矩阵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获得了更高的时间分集增益,可有效地抵抗块衰落引起的突发错误. 给出了系统最优旋转矩阵的设计准则,以此获得最大化的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 从理论上分析了新方案的Singleton界和误码率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在Rayleigh块衰落信道下新方案性能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带有预编码的空时分组码设计方法,通过旋转信号星座图对原始L维信号向量a进行变换,并将得到的信号两两一组构成L/2个2×2信号矩阵,由两根天线依次发送出去,采用该方法可使空时分组码同时获得时间分集和空间分集.当接收端有m根接收天线时,预编码分组空时码在准静态衰落信道下获得的分集增益为Lm,是传统两天线分组空时编码系统的L/2倍.与网格空时码相比,预编码STBC在不损失性能的同时具有更低的编译码复杂度.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a time-switched space-time (TSST)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chcme against the time-varying channels is proposed.In the TSST-OFDM scheme,it is equipped with ...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的级联码结构,将基于有限扩域的非二进制LDPC码和空时码级联,这种结构使得非二进制LDPC码不需要串并变换直接进行高阶调制,简化了系统结构,克服了串并变换所带来的误差.分析比较了不同域值的LDPC级联码系统在不同调制模式下基于高斯白噪声信道和多径衰落信道的误码性能和译码复杂度,结果显示,新的级联编码的OFDM系统的性能优于二进制级联编码的OFDM系统,在高斯信道,误码率为10-6时,GF(4)和GF(16)分别提高0.2dB和0.3dB,在多径信道,误码率为10-6时,GF(4)和GF(16)分别提高1dB和2dB增益,级联的非二进制LDPC码的域值越大,系统的性能越好,译码复杂度也相应提高,GF(4)域上的加法计算次数比GF(2)域上多了2倍, 比GF(16)域多了10倍.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时变衰落信道的MIMO-OFDM系统的组合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优化导频和基于梯度的可变遗忘因子的改进RLS算法进行信道估计。此外,采用基于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的合并器对改进RLS算法的估计结果做了进一步修正。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的RLS算法较传统的RLS算法能够更有效地跟踪时变衰落信道的变化;在相同条件下,该组合算法能够提高系统性能,获得更小的BER(bit error rate)。  相似文献   

15.
满速率、满分集空时分组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达不到满速率的情况,基于Tarokh的空时编码设计准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满速率准正交空时编码(Q-O-STBC)矩阵,再经过适当的调制星座旋转得到满分集Alamouti空时星座旋转(A-STCR)分组码.介绍了A-STCR编码的编码结构与译码方法,证明了该编码的有效性.对A-STCR编码的性能进行了Matlab仿真,并与其他空时分组码作了比较,证实了A-STCR分组码的性能优越型.  相似文献   

16.
在Rician—Nakagami信道中,正交空时分组码在MPSK和MQAM调制下符号错误概率已有精确的闭式表达式.这些结果由复杂的多元超几何函数表示.为了降低理论分析的复杂度,采用梯形法理论进行近似性能分析,即在MPSK和MQAM调制下,将两者的平均符号错误概率的积分表达式进行分段,每个分段区间用梯形取代,并给出了其符号错误概率的近似封闭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较小的分段数目下,采用梯形法的近似性能曲线与精确性能曲线仍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7.
用非线性分组编码,在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环境下,将基本LMS自适应算法推广到对二维空时编码信号的权矩阵自适应迭代估计,分析了对输入信号序列编码所生成的非线性编码矩阵之间的相关性,运用解相关LMS自适应算法对衰落信道进行估计.在不同噪声情况下,根据估计信道和噪声统计量,推导了对非线性编码进行解码的最大似然决策方法.仿真试验表明,采用扩展LMS算法和解相关LMS算法跟踪时变衰落信道响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快速收敛性,非线性空时分组编码系统相对干线性编码系统提高了编码系统性能,运用最大似然决策方法进行解码降低了系统误码率.  相似文献   

18.
Turbo码译码算法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的修正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分析了宽带DS/CDMA系统在多径瑞利信道中的性能,针对多径频率选择性信道对Turbo码译码提出了修正算法——由Rake接收输出经最大比例合并等处理后的信号,除以信道幅度参数αmi的平方之和,以高斯分布计算Turbo码译码的γ函数,并进行Turbo码译码.系统仿真显示,该修正算法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