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硫化矿电化学调控浮选是近年来才发展的新技术,为更有效地处理复杂硫化矿石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本文系统地介绍并评述电化学调控下的捕收剂浮选和无捕收剂浮选的研究成果,包括矿物疏水和浮选机理、矿浆电位对浮选的影响、浮选抑制的电化学机理以及硫化矿的浮选分离。并指出了电化学调控浮选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调控是影响硫化矿浮选的最重要因素,决定着硫化矿的浮选和抑制。本文讨论了电化学调控的方法和机理,探讨了其在工业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硫化矿物浮选捕收剂实践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多方面评述了硫化矿物捕收剂在工业上的应用。首先列举了捕收剂的化学结构。介绍了一些主要捕收剂(黄药、黑药和一硫代氨基甲酸盐)和特殊捕剂的性质。指出了矿物电化学敏感性在捕收剂选择时的作用。特别是,叙述了具有天然无捕收剂可浮性硫化矿物在应用不溶于水的带电的捕收剂时具有的很好可浮性。浮选给矿粒度影响矿物浮选速度,研究表明,随捕收剂用量增大,粗矿粒的浮选速度比较快,而细矿粒浮选速度开始迅速降低,这样就产生了自补偿作用,同时还讨论了在硫化矿浮选实践中混合起泡剂的作用。用分子量范围大的起泡剂可浮选粗矿粒,与用窄分子量起泡剂时增加捕收剂用量相比,前者要经济得多。  相似文献   

4.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其中重点介绍了硫化矿物半导体性质、电化学研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正> 早在三十年代,Gaudin A.M.和Taggart A.F.等人就依据硫化矿物捕收剂金属盐的溶度积数据(见表2-7,图2-7,2-8)提出了硫化矿物浮选的化学理论,如离子吸附,离子交换反应。五十年代初Cook M.A.又提出了中性分子吸附等,从某一侧面解释了硫化矿物与捕收剂的作用机理和硫化矿物浮选规律(如Barsky关系式),但不能说明为什么用黄药浮选硫化矿物时,氧气是一种必需的物质。因而,促使人们从新的角度来研究硫化矿物与硫氢捕收剂的作用机理,提出了硫化矿物浮选的半氧化学说、半导体学说,以及电化学理论。这几种理论的基础都是硫化矿物所具有的半导体性和硫化矿物浮选体系的氧化还原性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特别是硫化矿物浮选的电化学理论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硫化矿物与捕收剂反应过程的实质。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现在已发展成为大家公认的硫化矿物浮选理论。  相似文献   

6.
Y89黄药用作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全硫浮选捕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平  王熙  周泰来  李崇德 《矿冶》2002,11(3):39-43
针对某选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的矿石性质和全硫浮选工艺特点 ,开展了用高效捕收剂Y89-6黄药代替异丁基黄药作全硫浮选捕收剂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应用。结果表明 ,新捕收剂Y89-6黄药的捕收力强 ,硫化矿上浮速度快 ,硫的脱除率高 ,有利于缩短浮选时间 ,提高浮选机的处理量 ,是比异丁基黄药更优的适应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的全硫浮选捕收剂  相似文献   

7.
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及原生电位浮选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利用硫化矿磨矿-浮选矿浆中固有的氧化还原反应调控电位的“原生电位浮选”技术,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真正成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显示出巨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此文部分讨论美国矿山局为了研究新方法采用电化学技术来控制硫化矿浮选处理低品位、复杂的国内矿石的研究成果。在一矿物堆积层作为工作电极的电化学微型浮选槽中,研究了辉铜矿和乙基黄药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5-4 矿浆电位与硫化矿物浮选 (一)硫化矿物浮选。在实际硫化矿石浮选厂,已经发现硫化矿物的浮选行为与矿浆电位有关。近年来,在试验室的单矿物研究证实了矿浆电位与硫化矿物浮选行为(有硫氢类捕收剂存在时)的依赖关系。对辉铜矿的研究较多,因为辉铜矿的无捕收剂可浮性较差(见图5-8),但辉铜矿与硫氢类捕收剂作用,已经从化学和电化学两方面做  相似文献   

10.
大厂多金属硫化矿无硫酸浮选捕收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坡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组成复杂,硫化矿混合浮选时硫酸用量较大,对设备腐蚀严重,污染环境等特点,在不加硫酸的条件下进行了硫化矿混合浮选捕收剂开发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级黄药可以在不加硫酸的条件下浮选硫化矿,但铅锌硫浮选回收率偏低,其中9个碳原子黄药的捕收效果最好;巯基苯丙骈噻唑对铅锌硫的捕收效果比黄药要好;新型捕收剂DT08对硫化矿捕收效果最好,在不加硫酸,硫酸铜用量为100 g/t的条件下,铅、锑和锌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87.63%、91.83%和90.98%,比传统药剂制度铅锌锑的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4.19%、27.22%和5.81%,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硫化矿物无捕收剂浮选的研究结果,对氧及黄药类捕收剂在硫化矿物浮选中的作用提出了与传统的浮选理论不同的思考。认为黄药类捕收剂也可作为电位调整剂,在硫化矿物表面诱导出疏水物质,元素硫也可能是有捕收剂浮选时硫化矿物表面的疏水物质之一。适度氧化使矿浆处于有利于硫化矿物表面诱导出疏水物质的氧化气氛中,既有利于硫化矿物的有捕收剂浮选,也利于无捕收剂浮选。在硫化矿物无捕收剂浮选研究领域中应进一步研究确定各类捕收剂、调整剂与硫化矿物相互作用时,表面的疏水物质;研究从动力学上预测矿物表面生成亚稳态元素硫的条件;研究如何利用控制矿浆电位,实现多金属硫化矿物的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12.
<正> §5-3 硫化矿物无捕收剂浮选 (一) 无捕收剂浮选与天然疏水性 1.无捕收剂浮选。硫化矿物的无捕收剂浮选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泡沫浮选以前的表层浮选时代,就发现经干磨的硫化矿矿粉均匀地洒在水溶液表面时,疏水的硫化矿  相似文献   

13.
铜硫矿石浮选中,不用Na2S可进行硫化铜矿无捕收剂优先浮选;添加适量Na2S可进行铜、硫无捕收剂混合浮选.利用Na2S诱导,可进行硫铁矿无捕收剂浮选.巧妙使用 Na2S,可打破传统的Mo(硫化钼)-Bi(硫化铋)-S(硫化铁)可浮性顺序.在Na2S作用下,无须捕收剂,S(硫化铁)可同Mo一起上浮.而Bi被抑制.获得的Mo S混合精矿又用Na2S抑制S,进行Mo/S分离,得Mo精矿和S精矿.被抑制的Bi用硫酸或氧化剂活化,再用黄药类捕收剂浮选,得Bi精矿.其工艺条件,药剂制度和流程结构都非常简单,仅用8个浮选作业就获得Mo、Bi、S三个高质量最终精矿.  相似文献   

14.
用控制氧化还原电位来进行选择性浮选的研究报道已有不少。这些研究大部分表明,用黄药类捕收剂浮选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时,Eh有很大的影响,但在选择性浮选时,Eh对获得最高矿物回收率和选矿效率的影响也还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在本文中,对土耳其某种有典型特性的复合硫化矿进行试验室浮选试验时,研究了矿浆电位的控制方法及其对Cu粗选的影响,研讨了用改变pH、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充气搅拌、充氧、充氮等控制  相似文献   

15.
硫化矿物无捕收剂浮选基本规律及其分离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浆电位是影响硫化矿物无捕收剂浮选的最重要参数,无捕收剂浮选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矿浆电位范围。不同的硫化矿物有不同的浮选电位范围,调控矿浆电位可以实现硫化矿物间无捕收剂浮选分离,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以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和毒砂为例,讨论它们的无捕收剂浮选行为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用无捕收剂浮选技术进行各类复杂硫化矿体系的浮选分离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矿物学、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的原理出发,分析和讨论了硫化矿物的可浮性。把其分为三类:天然可浮性,捕收可浮性和无捕收剂可浮性。揭示了硫化矿天然可浮性与无捕收剂可浮性的区别。交叉应用矿物不同性质的可浮性,可以更好地分选复杂硫化物。因此,新的分类可以用来指导硫化矿浮选和分离原则流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布伦兹维克矿冶公司制订了硫化矿物分离浮选的一项工艺,用 SO_2将矿浆 pH 值降至4.5~4.8,蒸汽加热至175°F,然后用戊黄药占20%及异丙基黄药占80%的混合黄药作捕收剂浮选黄铁矿及磁黄铁矿,槽内产品为 Pb-Zn-Cu-Ag 混合精矿。新方法比从硫化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中南工业大学对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新工艺研究取得进展。1988年与铜绿山铜矿合作,进行降低硫化铜矿石浮选黄药用量的试验研究,并进行工业试验,获得了预期效果。在铜回收率相近的条件下,提高了铜精矿品位,并大幅度降低浮选药剂用量,经济效益显著。硫化铜矿实现无捕收剂浮选的理论基础是电化学。根据硫化矿物浮选电化学理论发展起来的新研究领域—矿浆电化学,用来研究硫化铜矿物,尤其是黄铜矿表明,在不同表面状态和矿浆环境下,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DH-1#电化学调整剂在梅山铁矿的应用研究情况。通过实验室试验,找到在原矿含硫为3%时,电化学调控浮选的适宜药剂条件为DH-1# 150 g/t,乙基黄药40 g/t,2#油100 g/t。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业试验,获得了硫精矿S品位39.03%、尾矿S品位0.440%、S回收率78.53%的选别指标。使用DH-1#电化学调整剂调控浮选,可以节省乙基黄药捕收剂用量58%以上,每年可以产生349.562万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硫化—胺法的浮选机理,指出氧化锌矿硫化浮选的最佳pH值为7~12.氧化锌矿经硫化后,形成与硫化矿近似的矿物表面,用黄药或胺类捕收剂可得到有效捕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