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1993年自然降水及温度条件下试验,东农42号大豆各产量性状对灌水处理反应敏感,不同处理间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有极显著的差异,株高差异显著,产量亦有较显著的差异。最佳灌水处理(B处理)产量达5033-3kg/hm2  相似文献   

2.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构成的。本文通过不同土质、不同地下水埋深和不同灌溉方法等对水稻产量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为国民生产、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水肥耦合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水稻生产中适宜的灌溉方式以及与其匹配的施氮量,以C两优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使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水肥耦合试验。试验设灌水量和氮肥水平两个因素。以淹水灌溉的灌水量为基准,设置4个水分处理,即W1 (淹水灌溉100%)、W2 (轻度干湿交替灌溉66.7%)、W3 (中度干湿交替灌溉33.3%)和W4(雨养,灌溉0),不同水分处理灌溉频次相同,当W1水层消失时同时灌溉。设置6个氮肥梯度,0、90、135、180、225、270 kg/hm~2。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以及水氮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增加氮肥施用量,均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和叶片SPAD值;中度干湿交替灌溉,显著降低了低施氮量处理的株高,高施氮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灌水量减少对株高的影响。轻度与中度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高氮处理成熟期水稻叶片SPAD值显著降低,从而改善其贪青晚熟现象。在不同灌溉处理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雨养处理会导致水稻实粒数与结实率显著降低;不同灌溉方式下,氮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均呈现二次方的关系,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峰值出现时的施氮量不同,当施氮量达到135 kg/hm~2之后,继续增加施氮量,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在水分亏缺条件下继续增施氮肥会导致产量明显下降。综上所述,施氮量的多少应该与灌水量相匹配,轻度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施用180 kg/hm~2氮肥会达到较好的水肥耦合模式,可以在减少灌水量的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并且保持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以2年生芳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矮林作业的伐桩时间和留桩高度对其萌芽数、萌枝数、地径、萌枝长度、生物量、出油率等的影响。不同伐桩时间,芳樟萌芽数、地径生长量有显著差异,萌枝数、萌枝长度、冠幅、单株总鲜重、单株叶鲜重、单株小枝鲜重、单株主枝鲜重差异不显著;不同伐桩时间,叶片、小枝、主枝出油率差异不显著,但单株精油产量有显著差异,1月底伐桩单株精油产量最高。留桩高度对芳樟生长和精油产量有显著影响。芳樟的萌芽数随留桩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留桩20 cm萌芽数最多,各处理之间萌枝数差异不显著;地径随留桩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而萌枝长度和冠幅随留桩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留桩20 cm萌枝长度和冠幅最大;单株总鲜重、单株叶鲜重、单株小枝鲜重和单株主枝鲜重随留桩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留桩20 cm生物量最大。各处理之间叶片出油率差异不显著,但单株精油产量差异显著,留桩20 cm单株精油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为合理的确定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稻的氮肥用量,通过盆栽试验和溶解施肥模拟了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过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茎蘖数、株高、LAI和地上干物质重均有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施氮量225 kg/hm~2水稻长势最好,施氮量270 kg/hm~2长势最差;施氮量对SPAD无显著影响;穗长、穗重、每穗实粒数和每穗粒数均随着追肥施氮量增加而减小,千粒重随着追肥施氮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施氮量135~225 kg/hm~2时,产量相近,但施氮量270 kg/hm~2处理产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水平。因此,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高施氮量不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适当减少氮素用量不会造成减产,综合考虑稻田排水和提高肥效,参考施氮量以18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水量对绿洲玉米叶面积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河西绿洲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灌水量对玉米全生育期叶面积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玉米单株叶面积在灌浆初至灌浆中期达到高峰,且稳定期持续至灌浆末期,此后单株叶面积衰减较快。进入灌浆期以后,不同灌水处理玉米叶面积相对生长率已开始出现负值,叶面积已有开始衰减迹象。与充分灌水相比,有限灌水不仅显著节水31.1%,还可使玉米产量提高2.9%,而有限灌水粒重、行粒数和穗粒数的增加则是玉米节水高产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同灌水量显著影响玉米叶面积生长和产量形成过程,生产中应侧重通过前期有限水分亏缺(拔节期中度水分调亏而大喇叭口-孕穗期轻度调亏)产生的后补偿效应促进生育中后期叶面积的持续稳定发展,从而实现玉米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清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中稻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以杂交稻“天优华占”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设置轻旱、中旱、重旱三个水分胁迫水平,以正常间歇灌溉为对照(CK),监测土壤含水率,测量各生育期不同水分梯度下的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分析各生育期不同干旱胁迫对水稻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在拔节—孕穗期对株高抑制最显著,分蘖期对分蘖数和叶面积影响最明显,抽穗—开花期对叶绿素的合成影响最大且日需水量最高;干旱胁迫对产量最敏感的时期是抽穗—开花期,不同胁迫水平均会减少水稻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三个胁迫水平较正常水平(CK)分别减产27.57%、44.23%、46.32%;采用相关分析得出影响产量相关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结实率和有效穗。因此,确保抽穗—开花期的水分供给能够有效改善水稻的千粒重、有效穗和结实率,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黑龙江省水稻灌溉水利用效率,确定寒区第一积温区适宜种植水稻品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不同品种水稻的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比较,控灌条件下四个水稻品种有效分蘖数每穴平均提高了1.4穗,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3.45%;控制灌溉水稻,空秕粒较少,结实率高;控制灌溉条件下松粳16,松粳20和松粳201产量平均提高918.15 kg/hm~2,提高9.74%。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最优评价分析,得出松粳18控灌为最优处理,其次是松粳18常灌和松粳20控灌处理。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松粳18和松粳20,配套控制灌溉技术模式为寒地第一积温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9.
在防雨棚下利用盆栽模拟机械穴直播中稻,设置5种不同受旱模式,对机械穴直播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受旱对水稻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的耗水量与受旱模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拔节孕穗期的受旱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耗水量总量影响最大.不同生育期受旱处理对水稻分蘖数的影响不尽相同,在分蘖期受旱时则会造成分蘖数降低,但在下一个生育期恢复正常灌溉后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在拔节孕穗期后受旱则影响不大.水稻在单独一个生育期经受轻度干旱一般减产并不明显,受干旱影响最大的生育期为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不同渗漏强度的测桶试验,研究其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日渗漏量越大,土壤含水率下降越快,这种规律性在生育前期更为明显。稻田日渗漏强度大,降低了分蘖成穗率和株高,减小了叶面积指数,不利于地上干物质的积累,进而影响产量。进一步讨论不同渗漏强度对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日渗漏强度越大,一方面抑制水稻分蘖,最终有效穗株显著降低;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水稻根系生长,促进养分的吸收,提高结实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日渗漏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为了能保障较高的千粒重,需要在抽穗开花期到乳熟期适当提高灌水下限。在渗漏强度比较大的地区,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对灌溉及时度的要求更高,即在土壤含水率达到下限时应及时进行灌溉,否则难以保证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水稻间歇灌溉和浅水灌溉两种灌溉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耗水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模式下水稻的耗水过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出先逐步上升,到达顶峰,然后下降的趋势.两种灌溉模式的总耗水量比较,显示间歇灌溉模式较浅水灌溉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组成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黄壤区不同施肥处理及降雨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选取2010-2012年间贵州黄壤长期定位监测点中对照、单施常量有机肥、氮磷钾化肥配施及常量有机肥与常量氮磷钾肥配施4个处理,并结合3年作物生长期不同降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降雨量极显著相关,r=0.425,株高与施肥处理相关性最高,r=0.905,降雨量丰沛年份(2010年作物生长期降雨量888.5 mm及2012年1031.5 mm),玉米产量受降雨量与施肥处理交互影响,增产效果明显;不同施肥处理、降雨量对穗粒数和行粒数影响较明显,以2012年(1031.5 mm)MNPK处理值最高,分别高出2010年(888.5 mm)、2011年(497.3 mm)MNPK处理10%,13%和17%,1%,且高出2012年CK处理58%和18%;高降雨量和MNPK处理增产效果显著,降雨丰沛的2010和2012年,MNPK处理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生物产量分别高出2011年13%,17%,15%和18%,12%,15%。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水稻干物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控后水稻生育后期干物质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分蘖后期水分亏缺处理水稻产量较对照持平略有增加,水稻生长在亏缺复水后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拔节孕穗后期和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处理干物质积累显著低于对照,并且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造成了水稻产量的显著下降;较高的氮素水平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小水分亏缺给作物造成的危害,达到以肥补水、以水调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Effect of EM Bokashi application on control of secondary soil saliniz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ameliorate saline-alkaline soil, EM Bokashi has been applied to rice produc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subdrainage in 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Zhejiang Province.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EM Bokashi can increas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mprove soil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raise the soil's levels of available nutrients; and EM Bokashi combined with subdrainage treatment is mor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secondary soil salinization and raising the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than other treatmen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M Bokashi can reduce the necessary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EM Bokashi into systems of secondary soil salinization control systems ha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benefits.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新疆核桃树在氮肥利用上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核桃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新疆农业大学林果实验基地开展滴灌核桃大田试验。以9 a生新温"185"核桃树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肥(含氮量)梯度(低肥N1 0.37 kg/株,中肥N2 0.74 kg/株,高肥N3 1.47 kg/株),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核桃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果实体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施氮量下水、氮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核桃的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果实体积增加至恒定后表现为:N2N3N1。低肥和中肥处理下核桃的个数、产量和出仁率均差异显著,说明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了核桃产出;而高肥处理下产量和中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核桃产量在中肥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2 854.38 kg/hm~2。蛋白质和脂肪在三种氮肥水平下无显著性差异;中肥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最高;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环塔盆地滴灌条件下,中肥处理N2,即每株核桃施氮0.74 kg为最佳的施肥量。研究结果对类似地区核桃滴灌施肥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渗灌条件下水稻的节水灌溉制度和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江苏省淮北平原地区稻麦轮作生产实际,在田间埋设塑料波纹暗管,通过调节外沟水位对水稻实施渗灌,就渗灌条件下水稻的节水灌溉制度和氮肥运筹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渗灌条件下以稻田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该技术和常规浅水勤灌相比,水稻节水达16.5%,增产14.3%。试验结果还表明,水稻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后,氮肥用量和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显著影响水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矿质营养、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渗灌条件下水稻高产优质、浅层地下水不受NO3-N污染的施N量为270~315kgN/hm2,基蘖肥/穗粒肥为5∶5。  相似文献   

17.
水稻覆膜旱作技术是通过覆膜旱作旱管来控制水稻根区土壤水分,充分利用降雨且辅以适时适量灌溉的技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水稻覆膜旱作对土壤水热、土壤养分、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生长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地区覆膜旱作水稻产量变化,探讨了水稻覆膜旱作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提出覆膜旱作水稻水热传输过程、不同薄膜材料的优选及不同地区实现覆膜旱作水稻的增产是水稻覆膜旱作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及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污染排放约束下中国水稻生产用水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超  周宏 《水资源保护》2018,34(3):52-56
利用松弛变量度量(slack based measure,SBM)的超效率模型,对污染排放约束下中国2004—2014年23个水稻生产省(市、自治区)的水稻生产用水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并通过Tobit模型分析影响水稻生产用水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污染排放约束下很多地区的水稻用水效率没有达到生产的前沿面,各地区的水稻生产用水效率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各地区的水稻用水效率呈不断提升的趋势。从水稻生产区域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生产用水效率最高,而华北地区的水稻生产用水效率多年来一直最低,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水稻生产用水效率的年度波动幅度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稻播种面积占比和水稻机械化水平对水稻生产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水资源丰裕程度、农田水利设施和节水农业发展水平对水稻用水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