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常煤泥的炉前输送方式有带式输送、刮板机输送、螺旋输送和管道输送等几种,近年来,一些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对采用管道输送技术进行远距离高浓度输送煤泥进行了一些基础的研究和应用,制造了一些工业化设备。但是,对如何进行炉前给料和给料设备的密封研究较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在2002年就开展了对高浓度粘稠物料远距离输送系统的研究,其中就包括煤泥管道输送系统和炉前给料设备的研制。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并综合吸收了螺旋式给料机、活塞式给料机和炉侧水平喷射给料装置等设备的优点,又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水平式炉侧煤泥给料装置,该设备已逐步应用到煤泥发电、污泥发电和垃圾发电等行业。  相似文献   

2.
高浓度黏稠物料的管道输送特性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浓度黏稠物料煤泥为代表的进行管道输送试验,根据管路压力损失确定物料的管道输送流变特性,得出管道输送的流变方程,进而确定输送压力、流量、长度的经验关系,对物料与管壁的摩擦阻力与功耗计算,确定管阻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3.
张鹏程  巩长勇 《煤炭工程》2013,45(4):114-115
 摘 要: 煤泥、矿井水仓污泥、转炉尘泥等高浓度膏体物料由于自身的物理性能输送起来特别困难,为解决高浓度膏体输送的难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膏体输送泵-锥阀泵。文章介绍了该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其在老屋基洗煤厂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该锥阀泵可较好的实现对高浓度膏体物料的高压、长距离管道输送。  相似文献   

4.
煤泥是典型的高浓度黏稠物料,煤泥-热电厂-热电是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产业链,管道输送是实现煤泥燃烧发电的最佳输送方式.针对煤泥管道输送含水率确定方法不完善,人为因素误差大,引入液塑限的实验方法,测量煤泥的液塑限数值;同时考虑泵吸入效率因素,找到煤泥的液限与可输送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为煤泥管道输送的工程应用提供确定可输送含水率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洗煤泥泵与管道输送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高浓度洗煤泥泵与管道输送系统的设计及该系统运行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高浓度粘稠物料通过管道输送时会形成"浓密膏体",属于现代管道输送技术新领域。为研究膏体在局部管道内的阻力损失,文章基于Φ200mm循环管道输送试验系统,测量不同浓度的煤泥在不同流速下弯管以及垂直管压力损失与直管压降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90°弯管每米压降是水平直管每米压降的1.27~1.74倍,垂直管每米压降是水平直管每米压降的1.10~1.90倍,对工业现场膏体煤泥管道输送摩阻损失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川全尾砂膏体物料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同有 《中国矿业》2001,10(1):14-21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是中国较早试验研究和生产应用胶结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的采、选、冶联合企业。早在1975年从浆体管道输送试验室发现了高浓度料浆的管道输送特性,并设计和建立了高浓度料浆重力管道输送弃填生产系统。80年代末期又开始试验研究新一代的高浓度充填工艺——全尾砂膏体泵送系统,对多种物料组分的全尾砂膏体物料进行了管流特性和流变特性的测试与研究,为设计提供了依据,建成了新的尾砂胶结自流系统和泵送系统。本文重点介绍全尾砂膏体物料流变特性的检测方法,试验内容和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8.
芦岭电厂煤泥泵送系统的设计及运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目前国内最大容量的高浓度煤泥泵与管道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 ,系统集输送、上料、给料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浓度膏体状煤泥管道输送流动规律不确定的现状,进行了工业级循环管道输送试验,对浓度为75%煤泥的管道输送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发现,煤泥在管道中呈结构柱塞形式运动,管道输送阻力比传统浆体管道输送阻力大1~2个数量级.管线压力沿管道近似呈线性分布,单位长度输送摩阻与平均流速成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套高浓度粘稠物料管道输送试验台的压力测试系统,其中重点设计了两种分别可以测量管壁压力和轴向压力的传感装置.通过压力传感装置获取粘稠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压力信号,并通过数据采集程序实现了对压力信号的采集、存储、读取和数据处理功能.通过实验测定,表明该压力测试系统获得的测试数据全面、可靠,完全适用于高浓度粘稠物料管道压力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