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
4.
甄汉文 《新安全 东方消防》2005,(4):79-80
故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如今很多没有找到另一半的“单身一族”则把婚介所看成是一条通往婚姻殿堂的捷径。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却在婚介所征婚途中经历了“磕磕绊绊”他们一次次地走进婚介所,却一次次地受骗上当。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0)
<正>我风度翩翩,相貌不凡,可谓美男子也。在这帅气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缺点,我现在就开始爆料。哎呀,8点了,赶紧起床!我草草穿好衣服后,一脸纠结地望着床上那乱糟糟的被子和天外飞仙似的枕头。呃……我的床铺怎么能这样?于是,我决定把床铺整理好。被子太重了!我有气无力地说,接着身体一松弛,又躺到了床上。唉,我好讨厌自己,为什么这么懒惰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5)
<正>Dear friends,我是do,可不要小瞧我,我的"职责"还不少呢!请听我说细细道来。一、我可以用作实义动词,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人们给我的绰号是"做、干"。例如:We do our homework at home in the evening.我们晚上在家做作业。[特别提醒]在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我要"变脸",由do变为does。 相似文献
7.
8.
《Planning》2018,(33)
<正>看到格格的《鸡蛋老爸》这篇作文,作为父亲的我,不觉心生愧疚。格格,从她出生到如今亭亭玉立,我总这么亲切地称呼我的这位掌上明珠。可惜,我给了她格格的名,却没有给她格格应有的待遇。我是一名初中老师,带的是毕业班,每 相似文献
9.
10.
夏广兴 《新安全 东方消防》1994,(7)
古人用火,通常并不依靠钻燧,而是依靠保留的火种。按古人的观念,火自钻燧取得为初,然后由火种保存而延绵不绝,又由分借火种而不断繁衍蔓延,这便是某一火神的诞生及其生命的延续发展。时间一长,经久不灭的旧火便成为老魅火鬼,难免不作祟成灾。作崇成灾的火种,俗称为火鬼。 古代传说火鬼是一种能衔火为灾的鸟类,《山海经·海外南经》称火为“毕方鸟”。又《西次三经》云:“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其鸣自叫也。”又《文选·东京赋》薛综注:“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又《骈雅》:“毕方,兆火鸟也。”袁珂以为“比方”之音象竹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29)
<正>这世上有鬼吗?当然没有。唉,我曾经就被鬼吓到,然而事实证明,我只是自己吓自己。六一儿童节这天,妈妈带我去游乐城玩了一整天。晚上,我早早就关了灯上床休息,可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游乐城中那些刺激的场面,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一个黑色的影子在墙上飘来飘去,忽大忽小,十分诡异。啪,只听见一阵奇怪的声响,影子突然 相似文献
12.
13.
很多人都知道,液化石油气灶具的正确点火方法是:划着火柴,将旋钮向里推进,随即旋转到旋钮呈水平状态时开关即全部开足。点火时开关应开至最大,点燃后再根据用火的需要进行调节,调整好火焰大小。这就是“火等气”的点火方法。 有些人不以为然,有时先开开关再点火,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开关打开后。液化气迅速逸出。当它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一遇到明火,就会引起燃烧。下面这个事例足以为戒。有个12岁的女孩,中午自己热饭吃,先打开了开关,第一根火柴没划 相似文献
14.
15.
16.
王鹏飞 《新安全 东方消防》2001,(3)
“救命啊!” 在居民楼燃起的烟火中,传出男男女女的声声呼救。 “水枪手掩护,战斗班跟我来!”全副武装的消防中队长方辉大手一挥,箭步流星,单刀赴会般地冲在最前面。 屋内墙角处一老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小花布包袱伏在地上,竭力挣扎着。老妇人在睡梦中被发生的火灾惊醒时,从床头的箱底拽出她视为生命一样贵重的小花布包袱。 一阵阵烟气袭来,老妇人昏倒了。 头戴空气呼吸器的方辉冲上楼来“快,把人抬下去。” 老妇人很快被救到平台上。风一吹,老妇人苏醒过来,悲声大哭起来:“儿啊!……” “妈,妈,你在哪呀?” 在烟气腾腾的居… 相似文献
17.
7月3日凌晨4时08分,位于平湖市城关镇环城北路的平湖凯宇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防老剂RD车间发生火灾,消防大队4时12分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了3辆消防车,19名消防官兵赶赴火场进行扑救。当消防车接近火场时该厂区上空已是浓烟滚滚,见此情景消防官兵立即兵分三路,第一路直接进入厂区靠近火场,利用随车水直接灭火;第二路进入平湖造漆厂,停靠在该厂200~#汽油溶剂库附近,翻越围墙,出两 相似文献
18.
19.
20.
加拿火节日很多,隔三岔五地就过竹。享受着一个又一个过眼烟云般地市日却并没留住多少印象,直到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万圣节“张牙舞爪”地和我照面时,我才一把将它抓住,留在了心中。这个被称作西方“鬼节”的传统节日之所以如此鲜明于我的记忆,是因为它不仅韵味十足地展现出西方节日文化的奇妙色彩,更彻头彻尾地洋溢着人们开心见“鬼”,与“鬼”同乐的情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