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鱼潭水利水电工程水力过渡过程的计算,确定尾水调压井的面积和尾水隧洞的最优方案,同时指出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所造成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瀑布沟水电站装机容量330万kW,是四川省拟建的一座大型水电站。本文结合该电站的长尾水系统布置方案,依据解明满流的圣维南方程编写的计算程序,分别对明流、满流和明满交替流三种设计方案的各种过渡工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以明满流设计方案为最佳方案。文章还引入了明流方案的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的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3.
思林水电站在尾水隧洞九级滩段开挖支护中按照"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原则成功地完成了尾水隧洞洞室开挖支护工作,本文介绍了九级滩岩层施工中的强支护措施,其经验值得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锦屏二级水电站长引水隧洞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引水隧洞由于水击波反射较慢,存在着若干与短引水洞不同的特殊水力学问题.锦屏二级水电站2台机组共用1个调压室,有振荡周期长、振幅大、涌波衰减慢等水力特点,一般情况下,上下游的水位组合对系统的水力干扰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因此过渡过程计算中,在选择调速器参数的时候,要考虑将水头差较小的情况选择为控制工况;在甩负荷的情况下,压力极值也可能并不出现在甩去满负荷时,对甩去部分负荷的情况也要进行仔细核算.在锦屏二级水电站的基础上,对长引水隧洞水电站的相关特殊水力学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俞晓东  张健 《水利学报》2016,47(8):1045-1053
基于一维瞬变流理论和特征线法,采用自由气体空穴模型,并考虑气体的热力学特性,建立了尾水通气孔的过渡过程数学模型。结合该类水电站实际工程的水道布置及机械特性,建立引水发电系统过渡过程整体数学模型,模拟过渡过程工况下通气孔进排气及局部气液两相流。结果表明:通气孔进气可以有效缓解隧洞中的负压,但空气排出时伴随较大的撞击压力,其来源于被空气分隔的液柱重新弥合,发生直接水锤现象。通气孔面积较大时,撞击压力随着面积的增加而减小;通气孔面积较小时,撞击压力随着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其特性,提出通气孔结构优化方案,即进气时孔口全部打开,排气时只有部分孔口排气,当排气面积占进气面积10%左右时,压力振荡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合理选定调压室的形式和尺寸,不仅可以节省工程量,而且对电站今后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九甸峡水电站分别对双室式、差动式和阻抗式3种不同的调压室进行了计算比较,推荐带上室的阻抗式调压室形式。  相似文献   

7.
对于长隧洞、低水头、小流量的供水系统,用常规的解析法求解水力过渡过程会带来较大的计算误差。为合理精确地分析计算供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采用一阶有限差分法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进行水力计算,这种方法能精确求解供水系统隧洞、调压井及压力管道沿程水击水力过渡的全过程,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长引水隧洞水电站的运行稳定性能,基于特征线法建立了封闭管道不定常流动模型;通过选取算例进行数值模拟,对机组导叶关闭规律、起动规律等进行了优化,并结合优化结果,对电站过渡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参数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电站引水-尾水管道系统水力过渡过程模型试验与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巨江  刘菁  诸亮  刘少斌 《水利学报》2005,36(10):1165-1170
本文针对拉西瓦水电站引/尾水管道系统,修建了一个大比尺(1/50)且部分正态、部分变态的物理模型,并通过调频电机改变导叶启闭时间,观测了机组增甩负荷时压力管道内的水流流态、水头损失、调压室涌浪及涡壳进口处的水锤压力过程线。利用模型试验实测资料,率定出调压室阻抗孔局部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使数值计算得到的调压室涌浪、引,尾水管道水锤压力及其过程线与模型试验吻合良好。再用数值计算弥补物理模型不能回答尾水管进口最大真空度以及模拟非线性关闭的缺陷,提出了物理模型设计可放弃弹性相似准则的结论。使模型材料不受限制。计算在缺乏水轮机特性曲线的条件下,数值求解转动方程也可得到机组最大转速及其过程线。  相似文献   

10.
吉林台二级水电站因引水发电系统较长,并设有调压井。在对水电站机组调节系统的大、小波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调压井体型尺寸、输水系统洞径及机组GD2,并确定合理的水轮机导叶关闭规律及关闭时间。  相似文献   

11.
水布垭水电站尾水隧洞穿过V类岩层,有许多剪切裂缝沿隧洞纵向贯穿洞顶,施工中可能出现坍方。对解决此困难的经验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2.
溪洛渡水电站导流隧洞按左、右岸各3条对称布置,其中1号、2号、5号、6号导流洞与尾水洞结合,过流断面均为,18m×20m(宽×高)的城门洞形,开挖断面最大达21.60m×23.60m,加之缓倾角层间、层内错动带对隧洞顶拱围岩稳定性不利,隧洞工作条件复杂,实施大洞径的导流隧洞并形成永久尾水洞的设计,对设计和施工技术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龙滩水电站尾水调压室形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压室形式的选择及合理的结构布置关系到水电站洞室群的稳定、运行及投资等。为此,对龙滩水电站采用简单式和阻抗式两种尾水调压室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现安装高程下,阻抗式调压室能较好地满足尾水管真空度、最低涌浪等要求,且调压室高度可比简单式略低,不需考虑下室设置等问题,结构形式较简单,布置难度不大;同时可避开断面突然扩大的问题,使得室内流态较好,有效地减小了室内的水头损失。因此,龙滩工程选用阻抗式调压室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复杂尾水系统的尾水调压室稳定断面推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托马假定前提下,从调压室基本方程入手,推导复杂尾水系统的尾水调压室稳定断面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尾水调压室断面面积随水轮机工作水头的增大或尾水洞长度的缩短而减小.这和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思林水电站取消冲沙底孔是该工程的重大设计优化之一,它对工程建设缩短工期、降低投资、保证生态流量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思林水电站冲沙底孔设计优化思路的提出,着重论述了取消冲沙底孔的可行性以及冲沙底孔在工程运用中的非必要性,并简要介绍了取消冲沙底孔后的蓄水计划、对工程运行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最终从工程建设投资、工期等方面作出了客观评价。文章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工程建设过程中优化的思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优化提出、论证、实施提供了参考及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思林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大坝枢纽布置及泄洪消能系统设计、大坝基础处理及优化、大坝边坡设计、坝基防渗处理以及采用的工程措施等。思林水电站泄洪消能采用了X形宽尾墩+台阶坝面+戽式消力池联合消能的消能工,该消能设计适应大流量低佛氏数泄流消能的特点,利用宽尾墩三元漩滚水跃消能特性,提高了消能率;对复杂的地质基础及边坡,如两扇岩边坡卸荷裂隙和断层发育、下游引航道九级滩段岩体强度偏低且易软化及覆盖层厚度较大等,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析边坡稳定及充分利用岩体的抗拉强度进行了处理。本工程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白鹤滩水电站单机容量为1 000 MW,规模居世界第二。对于水电站而言,引水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尤为重要,而该水电站的尾水隧洞存在着明满流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引水发电系统的稳定性。为此,采用特征隐格式下的虚拟狭缝法,分析了尾水隧洞内不同流态对机组稳定性及尾水调压室水位波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明满流段流态为明流时,可以加速调压室水位波动收敛,有利于输水系统的稳定;当流态为明满过渡流时,其压力脉动现象会导致机组调节品质变差,不利于输水系统的稳定。此外,明满流段的长度对机组调节品质影响很小,长度的选取不受输水系统稳定性限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输水系统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郑大琼  王念慎 《水利学报》2001,32(3):0087-0092
制气式调压室与常规开敞式调压室相比在不影响其削减水锤压力能力的同时,能有效地减缓调压室内的水位波动。为研究制气式调压室的运行机制,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结合管道水锤方程、调压室波动方程,建立了制气式调压室的仿真数学模型。以西南地区带有尾水调压室的某大型水电站为例进行制气式和常规开敞式两种调压室方案的比较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制气式调压室可使蜗壳出口最低负压并没有显著变化的同时提高调压室的最低水位,从而减小工程量,节约投资。并由于采用制气式调压室后调压室内水位波动衰减加快,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思林水电站坝址处于喀斯特发育地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该电站碾压混凝土坝最大坝高为117m,为了减小渗流量和降低坝基扬压力,对大坝帷幕线进行了必要的防渗灌浆设计,其施工工艺为“小口径钻孔、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不待凝、孔内循环高压灌浆”,并拟定了相应地段的防渗控制标准和质量评定标准,对特殊地质缺陷段也提出了灌浆处理要求以及灌后检查标准,以确保思林水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0.
糯扎渡水电站尾水隧洞位于厂区地质最差的地区,岩体蚀变严重,高岭土化、泥化强烈。针对断层和影响带的地质特性以及尾水隧洞开挖断面直径大的特点,开挖施工中合理划分了开挖分层,采取了超前支护、钢支撑、锚杆和锚筋桩、喷钢纤维混凝土等综合支护手段,重视监测工作,成功穿越了F3断层,且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塌方事故。施工完成后的监测结果显示,尾水洞变形主要发生在开挖初期,支护完成后,围岩变形逐步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