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2.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有线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该文研究了三网融合技术所依赖的关键技术,进而提出了将三网融合技术应用于园区网的改造方案,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三网融合在给有线电视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抓住契机,努力做好有线电视的发展工作。通过分析三网融合背景下有线电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有效发展有线电视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全球三网融合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然 《信息网络》2010,(1):61-65
从全球看,三网融合已经走了10年以上的路,其初衷是促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大信息基础设施通过竞争而繁荣发展,在共同把市场做大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人类的社会目标——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建设的持续推进,网络媒体成为了新媒体发展中的领先者。目前,电信技术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革,我国电信企业必须充分把握三网融合环境创造的良好机遇,以应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三网融合是一出大戏,刚刚开场。这出戏不好演,所以开场比较晚,拖到电信重组之后,并且依然由政府主导。这是自然的,因为这是—个巨大的转变过程,仅靠市场无法完成。  相似文献   

8.
9.
三网融合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本文针对三网融合,阐述了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三网融合的着力点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办公自动化》2011,(3):24-24
自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之后,更多的城市开展了IPTV业务.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文章全面分析三网融合中的安全隐患,对三网融合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三网融合潜在隐患的分析过程中,重点探讨了EPON技术、IPTV业务和VoIP业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以及融合网络之间安全威胁相互扩散的问题,挖掘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风险问题,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Hopfield型连续神经网络指数收敛速度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Hopfield型连续神经网络的指数收敛速度问题,从理论上得到了新的局部指数收敛条件,与以往的结果相比,本文导出指数收敛的阶更大,指数收敛的速度要更快,文中还给出了数值举例。  相似文献   

13.
数据收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基本功能,由于部署在基站周围的传感器节点承担着网络内大部分的负载,因此导致能量迅速耗尽.但是现有的负载平衡的基站移动策略只能在传感器节点被均匀布撒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延长网络寿命.本文针对在含有洞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区域中,提出了基站移动的4种轨迹,基站沿着边界之间的中轴线进行移动,把中轴线上的节点作为汇聚节点,可以降低包的丢失率.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平衡节点负载,提高包的接收率,也降低了网络能耗,延长了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14.
三网合一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波  冼进 《微计算机应用》2004,25(4):396-399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通信三网并立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三网合一宽带化时所面临的宽带传输、宽带交换、宽带接入等主要技术问题,通过IP、MPLS等技术解决难题的可能和解决方案,并指出了把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各种信息服务纳入统一的网络是今后网络建设的潮流和需求。基于光纤的宽带IP网代表了今后网络发展的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三网合一终将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可控网络中,利用多agent系统是网络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可控网络中,多agent系统中所有agent持有的信念必须在决策前达到与网络实际状态一致,即多agent系统的信念应具有可达性,是实现网络合理控制的基础.传统的基于agent行为的信念更新模型建模过程复杂,不适合在网络控制中直接分析多agent系统信念的可达性和收敛速度.基于传统的信念更新模型,提出了信念距离的概念,并在该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多agent系统信念距离更新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对多agent系统信念距离更新过程加以描述,利用线性系统对多agent系统信念收敛过程进行描述,简化了对多agent系统信念可达性和收敛速度分析的复杂性.在该模型基础上,对网络控制中多agent系统信念可达性和收敛速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判断多agent系统信念可达性的充要条件和收敛速度的上限.另外,针对全耦合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两种复杂网络的特点,分别对两种网络下多agent系统信念可达性和收敛速度进行了讨论.提出的信念距离更新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判断多agent系统的信念可达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Schematic networks are linear abstractions of functional networks, such as route networks. Lines in the original network are modified in order to produce a schematic network which satisfies a set of constraints chosen to design the network. A method is described which accomplishes this line transformation using an iterative improvement technique driven by design constraints. The method maintains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by the use of simple geometric operations and tests. The iterative process can be repeated until the line displacements become small enough or until it meets user defined stopping criteria.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examine the acceptability of outcomes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applied iterative technique. Criteria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results, as well as for stopping the iterative approach are presented.
Silvania AvelarEmail: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成为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和平台。借助百度搜索指数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互联网空间下有向加权城市网络模型,分析互联网上的城市网络格局及复杂结构。以我国36大城市数据为样本,实证发现该城市网络的节点出权及入权累积分布均符合指数分布,归类网络中的城市活跃类型,计算挖掘出网络中的关键城市节点以及网络的凝聚子群。从互联网新媒介视角对“互联网 ”计划下城市网络结构做出了新的解析,丰富了城市复杂网络的研究,对城市的建设规划、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多变量模糊控制近年来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研究方向,并对当前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模糊模型的辨识、多变量模糊自校正控制、模糊解耦、模糊分层控制、模糊神经网络的研究现状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作为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IPv6,除了能解决IPv4所面临的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IPv4面临的其他一些问题。从IPv6提出的背景出发,阐述了IPv6相对于IPv4的技术特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The development of IP-based Internet of Things (IoT) networks would facilitate more effective end-to-end IP network architectures, but it remains a challenge. Network routing needs to be effectively addressed in the IoT environments of scarce computational and energy resources. Accordingly, 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has specified the IPv6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 (RPL) to provide a bespoke IPv6-based routing framework for IoT networks. However, RPL comes with no Quality of Service (QoS) support which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many IoT applications. The network research community has introduced a number of research proposals enhancing RPL with different QoS solu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se proposed solutions and aims to establish a firm understanding of recent QoS developments for RPL and possible areas for future IoT routing research. The focus is on comprehending the protocol and networking properties that can affect QoS performance in RPL networks. Consideration is also given to different objective functions developed for addressing varying QoS aspects such as throughput, delay, and packet loss. RPL is also extended in a number of QoS solutions follow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at the MAC, network, and application layer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s to address effective QoS support, particularly for dynamic RPL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