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特别是在多雨多雾地区和多雨高湿年份及二季栽培地区危害最重。马铃薯发生晚疫病不仅会造成大幅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危害叶片、茎和薯块,不仅可造成减产,而且影响品质。因此,生产上应切实注意加以防治。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生条件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杀菌剂防治马铃薯病害的试验,主要针对晚疫病(Phytophthora in festans)和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两种叶面病害,其中以晚疫病的发生更为普遍。由于晚疫病菌是一种专一性的寄生菌,它只能在块茎上寄生。带菌的块茎在成堆的马铃薯中,或在土壤内于零度以下的温度中越冬。病原菌由带菌种薯传播到新的地区。在菌源存在的情况下,病害的发生程度,取决于有利于孢子囊传播的风、雨及有利于侵染的阴湿的环境条件。早疫病,顾名思  相似文献   

4.
[目的]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导致马铃薯茎叶坏死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凉山州是四川省主要马铃薯产区,也是马铃薯晚疫病的高发区,急切需要一种生物药剂对该病进行防治.[方法]择了新型生物药剂开展室内药剂抑菌试验和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新型混配生防菌剂105亿...  相似文献   

5.
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建华  胡启茹  罗秀文 《农药》2002,41(7):28-30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 (Mont.)deBary〕引起 ,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从 19世纪4 0年代爱尔兰晚疫病大流行以来 ,至今世界各国及中国马铃薯产区都仍有发生。四川省各马铃薯产区发病亦较严重。 5 0年代初全省不少产区晚疫病大流行 ,有的地区损失达 30 %~ 5 0 %。四川省常年种植马铃薯 (洋芋 ) 30万公顷左右 ,是丘陵、山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和城市居民的主要蔬菜 ,春秋两季栽培 ,也是良好的间、套作物 ,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由于马铃薯开花前后往往阴雨连…  相似文献   

6.
七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长敏  连仰煊 《农药》2000,39(9):32-33
马铃薯是我县冬种春收的主要粮食作物 ,而晚疫病是影响产量的最大障碍 ,因生长中后期正处于梅雨季节 ,适温高湿气候 ,晚疫病发生流行十分频繁。 90年代初我县推广甲霜铜防治晚疫病取得显著防病增产效果 ,由于长期单一使用 ,近年来病菌对甲霜铜不同程度产生抗药性 ,防病效果有下降趋势。为了寻找高效、经济、安全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指导农民使用 ,防止晚疫病对甲霜铜产生抗性导致病害流行造成损失。 1 998~ 1 999年我站进行了百菌清等七种杀菌剂防治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示范 ,并取得理想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  相似文献   

7.
程霞 《世界农药》2002,24(2):48-49,39
由卵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是世界范围的主要问题,重要的病害包括番茄和马铃薯上的晚疫病,葡萄、黄瓜以及甜瓜上的霜霉病。 RANMAN(cyazofamid,氰唑磺菌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公司发现并开发的一种新型杀菌剂。该杀菌剂对卵菌纲(例如疫霉属、单轴霉属、假霜霉属、腐霉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3,(12):876
马克西姆阿甘公司(MAI)于11月17—21日在耶路撒冷召开的欧洲马铃薯研究协会会议上推出新杀菌剂产品Banjo Forte(有效成分:氟啶胺+烯酰吗啉),用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每年在全球可造成价值约56亿美元的损失,曾是造成18世纪爱尔兰马铃薯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氟啶胺和烯酰吗啉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活性成分,但由于真菌产生了抗性,这2种活性成分的有效性下降。Banjo Forte是MAI的一款新的液体杀菌剂,结合了氟啶胺和烯酰吗啉的功效,能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EuroBlight的试验及在欧洲多个国  相似文献   

9.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成瑾  张丽荣  沈瑞清  张华普 《农药》2012,51(2):151-152
[目的]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经济有效的药剂,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田间药效测定方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结果]80%三乙膦酸铝WP、0.3%丁子香酚SC、1%申嗪霉素SC和72%霜脲氰.锰锌WP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0.3%丁子香酚SC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喷施2~3次,防病效果可达72.17%以上,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25.53%。[结论]0.3%丁子香酚SC在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中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藻菌纲(Phycomycetes)真菌与农业生产关系很大,是农作物重要病原真菌。国内外报导,它可以引致许多难治的植物疫病,如国际知名的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等。一、主要药剂品种 60年代以来,内吸杀菌剂有较大的发展,对很多病害有较好的效果,显示了内吸杀菌剂独特的优点。但一般的内吸杀菌剂对藻菌纲病害效果不理想,所以国外近年来研究弥补了这一缺欠,使内吸剂防治此类病害有较大的进展,出现不少好的品种,如Bayleton,Lorvek,  相似文献   

11.
几种新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几种新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作用.在马铃薯叶盘上嘧菌酯、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对晚疫病的控制效果较好(EC90值分别为0.4181、0.5359、0.8228 mg/L),其次是氟菌·霜霉威、精甲霜·锰锌、烯酰吗啉·锰锌、代森锰锌、霜脲·锰锌、百菌清、氢氧化铜、氟啶胺和霜霉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菌·霜霉威、双炔酰菌胺和精甲霜·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较好(88.9%、82.7%和78.9%),显著高于霜脲·锰锌、烯酰吗啉、嘧菌酯、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防效.示范区交替喷施霜脲·锰锌、精甲霜·锰锌、氟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对晚疫病的防效在90%以上,明显高于群众自防区的防效.  相似文献   

12.
吕忠宁 《农药》2007,46(6):422-424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优异的防治效果。室内盆栽活性EC90值为34.01mg/L,田间使用剂量在50~200ga.i./hm^2范围内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80%~90%。25%烯肟菌酯EC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剂量为100~200ga.i./hm^2,一般施药2~3次,间隔7~8d。  相似文献   

13.
刘长令  李正名 《农药》2006,45(4):246-247
以3-氨基-4,4,4-三氟甲基丁烯酸乙酯为原料,经环化、氯化、醚化制得新型先导化合物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其结构经红外、核磁、高分辨质谱确认。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型先导化合物在600g/hm^2剂量下对叶蝉和二点叶螨的防效均为100%;在300g/hm^2剂量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90%。  相似文献   

14.
新型高效杀菌剂氟吗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吗啉是以邻苯二酚为原料制得的新型内吸性杀菌剂。试验表明,氟吗啉在100~200mg/L(相当于100~200g a.i./hm2)剂量下对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葡萄霜霉病等具有优异的活性。毒理(性)结果表明其对哺乳动物低毒。氟吗啉对酰胺类杀菌剂(如甲霜灵)的抗性或敏感菌株均有活性,具有优异的保护活性、治疗活性和抑制孢子萌发活性,持效期长,无药害,对作物安全,增产效果明显(通常增产20%~50%)。  相似文献   

15.
张星  陈伟  李超楠  王娅  王婷  周倩  李晓刚 《农药》2021,(2):101-106
[目的]为了开发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新药剂,实现化学农药的减量增效,以植物提取物香芹酚与化学农药霜霉威复配采用转相法制备水乳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香芹酚、霜霉威以及不同配比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物活性,通过Wadley方法评价不同配比的增效作用,筛选最佳质量比。筛选了关键的溶剂和乳化剂组合,确定了最佳配方,测定了该制剂的质量指标,并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香芹酚、霜霉威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6.1552、0.8353 mg/L,香芹酚与霜霉威在质量比为30:1时,SR最大为1.393 05,判断为相加作用,其EC50值为7.2864 mg/L。10%香芹酚·霜霉威水乳剂的最佳配方:香芹酚与霜霉威为10%,质量比为30∶1,乙酸仲丁酯为10%,D935为4%,SK-33SC为4%,纯水补足100%。该水乳剂分散性优,其乳液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均合格,1 min泡沫体积为8 mL,倾倒后残余物为0.9%、洗涤后残余物为0.257%,持久起泡性与倾倒性都符合标准。pH值为7.90,表面张力为28.0 mN/m,热贮前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153μm,热贮后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399μm,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71.49%。[结论]将植物提取物与化学农药复配,为开发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新药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Degradome sequencing is commonly used to generate high-throughput information on mRNA cleavage sites mediated by small RNAs (sRNA). In our datasets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St) and Phytophthora infestans (Pi), initial predictions generated high numbers of cleavage site predictions, which highlighted the need of improved analytic tools. Here, we present an R package based on a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in a mach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optimize discrimination of false from true cleavage sites. When applying smartPARE to our datasets on potato during the infection process by the late blight pathogen, 7.3% of all cleavage windows represented true cleavages distributed on 214 sites in P. infestans and 444 sites in potato. The sRNA landscape of the two organisms is complex with uneven sRNA production and cleavage regions widespread in the two genomes. Multiple targets and several cases of complex regulatory cascades, particularly in potato, was revealed. We conclude that our new analytic approach is useful for anyone working on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s and with the interest of identifying cleavage sites particularly inferred by sRNA classes beyond miRNAs.  相似文献   

17.
新型杀菌剂苯噻菌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启辉 《农药》2004,43(11):515-517
笨噻菌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的卵菌纲病菌都有很好的活性,以较低的剂量(25-75ga.i./hm^2)能够有效地控制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瓜类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寄生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苯噻菌胺具有较好的毒理性和环保性,对许多蔬菜和水果无毒害。同时介绍了该品种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机理、合成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19.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法明 《农药》1997,36(9):6-13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稻瘟病、白叶估病、纹枯病、稻曲病、叶类枯病、粒黑粉病、干尖线早病、亚苗病与病毒病等水稻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的进展。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策略。主要有多抗品种的评价和利用、控害保健栽培和多效药剂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