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针对下扬子黄桥地区海相中一古生界复杂构造的地质特点,提出使用DMO处理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常速DMO迭加的应用条件。资料处理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它在提高海相中-古生界没倾角的反射波场分辨率和信噪比方面要比常规NMO迭加方法优越得多。DMO迭加经全波动方程深度偏移具有迭前偏移的效果,能使非常复杂的地震波场正确归位,还能反映海相中-古生界复杂的地质结构。黄桥地区NW4345剖面通过精细处理,经人机联作解释、彩色显示,发现黄桥地区的海相中-古生界基本构造格局是由印支一燕山早期形成,并经后期运动改造复杂化了的逆掩推覆构造,并由此提出新的找油思路。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孔隙空间多样化,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资料和全波列测井资料都不能准确评价气层。在详细论述离散信号的小波分解、小波去噪、信号重构以及小波函数选择等方法原理与小波去噪处理全波列测井资料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程序,开展对川东北地区某井碳酸盐岩地层全波列测井资料的处理表明,小波去噪处理后,全波列成果的曲线更加光滑,特征更加明显,能更好地识别气层,有助于测井解释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巴彦浩特盆地地表大部分被沙漠和戈壁覆盖。地震原始资料的干扰波发育且能量较强,原始信噪比低,静校正量大。针对巴彦浩特盆地的复杂地表地震条件,首先在表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静校正方法的研究,然后依据合理的构造样式,采用叠前去噪、优化迭代叠加、改进的f-x域预测去噪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利用文中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对巴彦浩特盆地新采集的地震资料和老资料重新处理后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为地质解释人员提供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4.
中扬子地区大地电磁与油气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中扬子地区大地电磁资料为基础,综合其它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在大地电磁解释工作站上,采取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了资料的整理,处理和解释,其间运用了EMAP低通滤波和二维偏移技术等先进手段,并用地震,钻井等资料进行了必要的约束反演,使解释结果更加可信,地质效果大大提高,最后,得出该区燕山期以前的构造格架等重要结论,认为中扬子地区载论是中,新生界陆相地层还是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约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5.
ZH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ZH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改进了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使得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海相地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战略突破区。经多年对平原海相地层地震资料的分析和方法攻关,从地震资料特征出发,选择有效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从资料处理的角度,阐述了提高海相地层地震资料品质的技术思路与关键技术。围绕噪声衰减技术、静校正技术、一致性处理技术和偏移成像技术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攻关研究,使江汉平原海相地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日臻完善。采用该方法对簰洲二维地震资料、江汉平原区域地震大剖面和沔阳三维地震资料的实际处理,表明这些方法在平原海相资料处理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焉耆盆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亚斌 《石油物探》2004,43(2):185-187
焉耆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不能很好的用于地质解释。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交互迭代静校正、干扰波压制、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子波归一化、优化迭代叠加及叠后f-x域预测去噪技术等处理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该地区地震资料特点的处理流程。将此流程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剖面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信噪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构造褶皱强烈,造成地震资料反射失真。地层倾角测并技术可以精确处理出井筒地层的真实产状,进而指导地下地质构造预测。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复杂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构造处理方法和地层倾角测井资料标定过井地震剖面方法等技术研究,提出了地层倾角测井变参数高陡构造处理方法,同时以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过井地质模型,实现了井震资料紧密结合的构造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准噶尔盆地复杂构造解释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江汉盆地南部海相地层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由于多期的构造形变,地层产状空间变化较大,地震波场复杂,同时,浅表层激发条件差,原始资料的信噪比低。提高江汉盆地南部海相地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已成为该区油气勘探的关键之一。经多年的方法攻关,针对海相地层低信噪比资料的地震勘探技术,尤其是处理技术日益成熟,资料品质有了较大改善。本文分析了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的主要因素,从资料采集和处理的角度,提出了提高海相地层地震资料品质的技术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巴彦浩特盆地地表大部分被沙漠和戈壁覆盖。地震原始资料的干扰波发育且能量较强,原始信噪比低,静校正量大。针对巴彦浩特盆地的复杂地表地震条件,首先在表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静校正方法的研究,然后依据合理的构造样式,采用叠前去嗓、优化迭代叠加、改进的f-x域预测去噪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利用文中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对巴彦浩特盆地新采集的地震资料和老资料重新处理后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为地质解释人员提供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11.
山区复杂构造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修饰性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彭更新  梁顺军 《石油物探》2004,43(3):251-257
叠前去噪后,初叠剖面上还有随机、相干噪声,以及处理中产生的噪声,因此需要做叠后去噪,即修饰性处理。常用方法有相干加强,模式化加强,随机噪声衰减和去规则干扰,其原理是基于多道相干去噪。去噪具两重性,可提高信噪比,但会造成波形和构造形态失真。针对山区复杂构造低信噪比资料,提出了做好修饰性处理的思路和方法:①了解复杂构造顶部、翼部和地层变化的反射特征;②熟悉去噪方法的性能,及其参数对剖面特征的影响;③用压制干扰波来提高信噪比,有利于有效波的保真,采用f—x域滤波与f—k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可降低对弯曲同相轴的影响程度;④解释与处理相结合,有利于压制规则干扰波和突出有效波。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复杂地表条件和复杂地质构造双复杂地区勘探难点,在野外采集中,采用面向目标的野外施工方法,通过观测系统优化,精细表层调查改进采集效果。在处理中,通过层析反演近地表校正、组合去噪、叠前偏移等技术提高成像质量。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及变速成图,准确反映地下构造形态。通过采集、处理、解释的联合攻关,在双复杂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南部中古生界低信噪比地区静校正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莉  查树贵  刘春燕  凡睿 《石油物探》2005,45(4):374-378
针对江汉盆地南部平原海相中古生界地震资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区中古生界地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困难的原因,认为静校正问题是制约该区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主要问题。比较了多种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处理效果,发现交互迭代折射静校正的效果最好。在做好初至波的拾取、剩余静校正层位和时窗的选定、速度分析与最大能量自动剩余静校正迭代等处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交互迭代折射静校正方法处理江汉盆地南部平原海相低信噪比资料,剖面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反射层次丰富,波组特征清晰,构造形态、断层等地质现象清楚。  相似文献   

14.
改进的小波阈值法瞬时信息提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Hilbert变换提取瞬时信息是储层预测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抑制噪声的能力弱。在分析小波软、硬阈 值去噪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引进了一种改进的阈值去噪方法。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压制地震信号中高频随机噪 声,且保持原信号的细节信息。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首先利用改进的方法去噪,然后再采用Hilbert变换提 取瞬时信息,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用MT资料解释苏北地区海相残留地层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安定 《石油物探》2004,43(1):90-93
在江苏苏北地区开展了以中、古生界为主要对象的大地电磁测深勘探(MT).并进行了综合地质解释。以二维剖面解释为依据,探讨了苏北盆地建湖隆起及以北地区的现今构造区划和海相残留地层展布。资料表明,海相中、上古生界地层主要残存在该区的东部.西部仅残存下占生界地层.印支一燕山中期发育于阜宁凹陷南界的NE向逆冲断层和一系列NW向正断层控制了海相地层残存。  相似文献   

16.
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复杂区圈闭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地表、地下都很复杂的特点,采用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思路,应用全三维处理方法,提高复杂断阶带成像效果。在构造解释中,开展了一系列项目的研究工作,如构造样式研究,多井综合层位标定,结合地震资料的地层反复划分对比,断层的精细解释和空间展布研究,三维立体解释,变速成图等。这些工作有利于圈闭识别和描述,在实际生产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复杂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地下地质条件,使其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存在着严重的静校正和低信噪比问题。通过重点研究山地静校正、干扰波去噪技术,提出了利用静校正、偏移成像、去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复杂构造地区地震剖面的品质,合理反映复杂地区的地下地质特征,该方法在冷湖七号、狮子沟等地区的应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神经网络识别地层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永香  侯庆功 《测井技术》1994,18(6):424-430
引入了一种改进的BP算法,用于由测井资料识别地层特性。主要讨论了地层岩性和含流体性质的识别问题,并指出了提高该方法实用效果的专业性措施。通过实际资料的批量处理解释实例,证明运用本方法能加快敛速度和改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仪器有了长足的进步,采集精度的提高,采集手段与参数的多样化,为我国西部新区和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对数据处理与解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区重力资料曲化平,小波分析及高阶统计量等现代信号处理方法,重震、重磁、电震的联合反演与交互反演,三维可视化反演, 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在综合地球物理处理解释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西部新区与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新方法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在苏南金常地区为获得古生界海相地层内的反射波开展的方法试验。在这里使用经过低频改装的模拟磁带地震仪,进行六次到十二次的多次覆盖,通过选择合适的观测系统和多检波器面积组合等手段,尽可能地提高讯噪比。 该区断裂发育,岩层倾角大,地质结构复杂,浅层强反射界面影响了弹性波能量的下传,干扰波发育。在克服种种困难,取得野外地震资料后,通过小型电子计算机的处理,进行必要的速度分析,初步获得了较满意的海相地层内的地震反射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