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相转变现象。从乳液转相机理入手,深入介绍了由油水比、混合颗粒、颗粒浓度引发的乳液单相转相和表面活性剂与颗粒共同作用引发的双转相。最后,对乳液转相的表征方法和Pickering乳液转相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转相乳化法制备氨基硅油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中低黏度的氨基硅油为原料,选用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系列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305∶1307按质量比1∶ 1复配)为乳化剂,采用转相乳化法成功地制备了固体质量分数为10%的稳定性好的氨基硅油乳液,乳化剂用量为氨基硅油质量的30%,乳液最佳pH值为6~7.  相似文献   

3.
各种醇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值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浊点与乳液相转点方法研究了各种脂肪醇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计算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Winsor相图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正丁醇/烷烃/NaCl水溶液体系中相微乳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四元体系发生由水包油(O/W)型经中相微乳液(B.C.)到油包水(W/O)型微乳液的转变;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得到的中相微乳液体积越大;形成中相微乳液时需要醇的量增加: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对应的单位质量表面活性剂需要的醇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本文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烃、脂肪醇和盐溶液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涂渝娇 《云南化工》2010,37(3):19-21,41
初步研究固体石蜡及固体石蜡丙烯酸改性乳液的相行为,讨论固体石蜡乳液及改性乳液的温度对折射率的影响、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粘度的影响、温度对乳液粘度的影响及乳化时间对乳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乳液的折射率随温度变化不大,粘度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乳化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用Winsor相图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正丁醇/烷烃/N2Cl水溶液体系中相微乳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四元体系发生由水包油(O/W)型经中相微乳液(B.C.)到油包水(W/O)型微乳液的转变;表面活性荆浓度越大,得到的中相微乳液体积越大;形成中相微乳液时需要醇的量增加;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对应的单位质量表面活性剂需要的醇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本文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烃、脂肪醇和盐溶液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环氧乳液的相反转乳化。对影响相反转乳化的多种因素:乳化剂的选择、乳化温度、搅拌速度、加水速度及乳化剂用量等进行了讨论。如果能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就能制备出粒径小、稳定、固体分高的环氧乳液。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国储量丰富的凹凸棒石矿,对其表面进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有机改性处理,将制备的纳米颗粒应用于乳液的制备。系统考察了体系pH、颗粒质量分数和油相体积分数等因素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散体系pH的增加,乳液液滴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再减小;随着颗粒质量分数的提高,可用于稳定乳液的颗粒数量增多,乳液稳定性提高;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大,乳液液滴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再减小。通过调节水相体系的pH,成功制备了由有机改性凹凸棒石颗粒单独稳定的W/O型乳液。  相似文献   

9.
在(90±5)℃温度范围内,原料PEG6000和E20按n(羟基)∶n(环氧基)=1∶1.2合成高分子非离子型乳化剂EP6,用该乳化剂通过相反转法制备稳定的水性环氧乳液,当乳化剂用量为12%时构成水包油型乳液,为完全相反转,乳液各项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OP-10~n-C6H13OH/c-C6H12/H2O体系W/O微乳液稳定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0P-10~n-C6H130H/c-C6H12/H20体系W/O微乳液的相组成和性质进行研究,并分析液晶相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当OP-10与正己醇质量比为2:1时,具有较宽范围的W/O微乳液相区域,且该微乳液体系对整个PH值变化不敏感,在室温下该微乳液仍有较大的稳定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的分析技术测定顶空中挥发性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了层状液晶乳液体系在应用到织物柔顺剂中时其乳液结构及香精的极性对香精在应用基体中的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由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长链脂肪醇、油和水组成的球形层状液晶乳液LO相或者球形层状液晶乳液LO相与平面层状液晶乳液Lβ的混合相能够在应用过程中有效地延缓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平衡。具有不同的油相ClogP的液晶乳液,其缓释性也各不相同,含高极性香精的液晶乳液在水溶液中的缓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乳液模板法是制备海藻酸钠微球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较低的内相体积分数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为了提高内相体积分数,开展了以海藻酸钠溶液为内相、煤油为外相的油包水乳液制备研究。研究了搅拌速度、内相体积分数和乳化剂加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度为1000 r/min,乳化剂加量为6%,内相体积分数为75%时,可形成液滴尺寸较小且分布均匀的乳液。以该乳液为模板,制备出了圆整度较好,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7μm左右的海藻酸钠微球。  相似文献   

13.
徐文斌 《广东化工》2012,39(2):75-77
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以表面活性剂丁二酸-2-乙基己基磺酸钠(AO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水构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考察了油相极性、表面活性剂浓度、分散相浓度及离子价态、助乳化剂丙烯酰胺(AM)对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影响,确定了反相微乳液体系体系的局部相图,初步表征了反相微乳液体系的相结构。结果表明,以极性单体作为油相的微乳液体系电导率与增溶水量的变化关系中不存在突变点,有别于一般的以低极性或非极性烷烃(或混合烷烃)作为油相的微乳液体系。当体系中AOT浓度0.1~0.3 M,分散相(盐溶液)浓度≤0.05 M,增溶水量([H2O]/[AOT]摩尔比)w≤9时,可以得到稳定的反相微乳液体系,AM的存在能够增大体系的增溶能力。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形成和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溴代癸基吡啶复配时,中相微乳液形成和特性,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盐度和正丁醇浓度对中相微乳液形成,相态和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寻找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不同值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中相微乳液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相微乳液优异的增溶能力使其成为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的热点。立足长庆五里湾低渗透油藏特点,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椰油脂肪酸脂聚氧乙烯甜菜碱质量比1∶3的复配体系作为中相微乳液主表面活性剂,选择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利用鱼状相图确定形成中相微乳液所需的醇浓度区间为1.3%~3.7%,对应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0.3%~0.7%。微乳液开始形成中相和中相消失对应的盐度分别为1.5%,6.0%,形成中相微乳液的盐宽为4.5%。NaCl质量浓度为4.8%左右时增溶效果最佳,界面张力达到10-3 mN/m超低水平。填砂模型微乳液驱实验提高驱油效率23.25%。  相似文献   

16.
廖世珍  曹德榕 《现代化工》2004,24(Z1):59-61
国内制备松香和松香酯乳液主要采用常温常压转相贩性剂制备松香乳液,国外则普遍采用阳离子高分子分散剂来制备阳离子松香乳液.国内有关松香酯乳液制备的研究较少,其需求主要依靠进口,国外大部分公司采用非离子型改性的阴离子型乳化剂.  相似文献   

17.
微乳液通常由水、油、盐、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组成,各组分对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及增溶情况都有影响。本文利用Winsor相图和ε-β鱼状相图来研究无机盐种类、浓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无机盐浓度或醇量增加,微乳液都会发生从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的相转变,但具有不同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无机盐对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不同。无机盐在微乳液体系中主要与表面活性剂的反离子发生作用,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成的微乳液体系,无机盐阴离子的作用比较强,且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大,对微乳液相态的影响越大。通过对不同无机盐条件下的界面组成及增溶参数分析可知:无机盐种类的改变对鱼头、鱼尾点表面活性剂含量及醇在界面层中的分布影响较小;无机盐中阴离子改变对微乳液增溶能力影响较大,阳离子的改变对微乳液增溶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改性水性硝化纤维素乳液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醇酸树脂转相乳化法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法制备改性硝化纤维素乳液。研究了醇酸树脂、丙烯酸酯类单体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单体改性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法制得的乳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以聚二甲基硅油为油相物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采用相转变温度(PIT)法制备了硅油/水纳米乳液。通过研究硅油/乳化剂/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确定了纳米乳液的原料配比,并对优化配方体系制得的硅油/水纳米乳液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配方组成(w/%)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乳化剂5,聚二甲基硅油5,余量为水的条件下,制备的纳米乳液的乳化粒子粒径在165 nm左右,其Zeta电位为-0.95 mV,乳化粒子呈球形。  相似文献   

20.
SDS/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体系的相转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的盐类,实现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有机污染物(煤油)/水微乳液的制备,并考察了微乳液的相转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正丁醇和各种盐类浓度的增加,微乳液都经历Winsor Ⅰ →WinsorⅢ→Winsor Ⅱ型的相转变过程,但是形成WinsorⅢ型微乳液时,各种盐的盐宽和范围均不同,并且每种盐形成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