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综述噬菌体保鲜技术在预制菜中的应用研究,为预制菜的食品安全保障和噬菌体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以预制菜的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就预制菜进行分类,重点对动植物源食材的噬菌体生物防控的应用研究进行讨论。结果 分析表明,噬菌体在预制菜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噬菌体可以有效地控制预制菜中的食源性细菌污染、保持食品品质并延长货架期。为提高噬菌体的抗菌效果,可以从噬菌体的浓度、稳定性及其与物理保鲜方法或生物、化学保鲜剂结合等方面考虑。结论 为实现噬菌体在预制菜中的广泛应用,还需提高噬菌体的筛选效率和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提高消费者的可接受程度,促进噬菌体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和应用。因此,使用噬菌体保鲜技术不仅能够延长预制菜的货架期、提高食品安全性,还能为食品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影响鲜湿面货架期的影响因素及其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为鲜湿面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方法 概述影响鲜湿面货架期的因素,总结鲜湿面贮藏保鲜技术的国内外现状,以及物理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包装技术及其复合保鲜技术对鲜湿面品质的影响和货架期的比较,并对鲜湿面保鲜技术进行展望.结果 复合保鲜技术对鲜湿面品质和货架期的改善优于单一保鲜技术.结论 复合保鲜技术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延长了食品货架期,具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介绍紫外线杀菌技术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其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综述国内外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和短波紫外线对鲜切果蔬品质、生理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 紫外线杀菌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鲜切果蔬保鲜技术,可以有效抑制鲜切果蔬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缓鲜切果蔬生理代谢,防止褐变,延迟衰老,并延长鲜切果蔬货架期,且不会对鲜切果蔬的风味和口感产生影响.结论 在目前重视食品快捷和安全的趋势下,紫外线杀菌技术因其具有安全方便、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现已在鲜切果蔬保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现阶段肉品保鲜包装材料及相应的包装新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以期为肉类食品保鲜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当前肉类食品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技术,综述真空包装、气调包装、智能包装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论 包装可对肉品起到直接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肉品的货架期。新型包装材料及配套包装技术的应用对提升肉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未来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新型肉类食品包装材料及不同包装技术间的结合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预制菜的包装技术,并对预制菜包装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总结不同预制菜的特点,分析真空包装和气调包装技术在不同预制菜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其在预制菜包装中的发展方向。结果 可以通过向包装材料中增加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包装设备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延伸,提升预制菜的产品品质、食用安全性和货架期。结论 活性包装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在预制菜包装领域的广泛应用势必会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提高预制菜品质和食用安全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果蔬涂膜保鲜包装材料及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玮  孙智慧  刘洋  林晶  董静 《包装工程》2017,38(9):7-12
目的综述涂膜包装材料与技术在果蔬保鲜包装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介绍果蔬涂膜保鲜包装的技术与方法,概括常用涂膜剂的应用研究进展。结果涂膜保鲜包装技术可抑制果蔬水分蒸发、微生物侵入以及呼吸作用,减少萎蔫、腐败变质及营养损耗,从而延长果蔬的货架期。涂膜保鲜包装材料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操作简便、环保等优点,在果蔬产品包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论介绍了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涂膜中包装材料原料的最佳配比,使果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长的保存期。  相似文献   

7.
李玲  刘秋  于基成 《包装工程》2023,44(7):10-21
目的 综述纳米材料及其制备纳米保鲜膜,以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研究和应用现状。方法 介绍常用纳米包装保鲜膜中常用的纳米材料,包括ZnO纳米粒子、TiO2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介孔SiO2纳米粒子、Ag纳米粒子,以及纳米保鲜膜制备方法。结果 在传统膜或保鲜膜中添加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改善膜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及抑菌性能,可有效延长食品货架期和贮藏保鲜期。结论 与传统膜相比,纳米膜在食品包装保鲜具有优异特性,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如何改善光催化等纳米薄膜应用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气敏类智能包装标签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气体监测类智能包装标签技术的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方法综述气敏类智能包装中泄漏指示标签、新鲜度指示标签、射频识别标签的研究现状及应用。重点阐述面向CO_2气体监测和识别的智能包装的分类及其制作方法,并对CO_2传感器在气敏类智能包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结论近年来智能包装标签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推动了食品保鲜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气敏类智能包装能够有效检测和监测被包装食品的质量及安全性,对推进包装技术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CO_2传感器在食品新鲜度智能监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也是未来食品保鲜包装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天然植物抑菌成分提取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娜  马晓军 《包装工程》2018,39(13):71-77
目的综述天然植物抑菌成分提取技术及其在食品(肉类)和果蔬保鲜包装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介绍天然植物抑菌成分的提取技术、方法及其在食品贮藏和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结果天然植物提取的抑菌成分可有效抑制冷藏食品和果蔬的微生物侵入,防止其腐败变质及营养损耗,从而延长食品和果蔬的货架期。天然植物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环保、安全无毒等优点,其内提取的抑菌成分在食品贮藏和果蔬保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论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天然抑菌剂,在国内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使肉类和果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长的保存期,但抑菌成分提取技术的结合使用和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研究还不够深入,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红普 《包装工程》2003,24(5):120-120
仪器、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包装材料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 ,软包装在许多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金属、玻璃包装对氧气和水蒸气等具有完全不渗透性能 ,是仪器、医药等包装的最好材料 ,但是随着包装技术的不断发展 ,能够提供保质、保鲜、保风味以及延长货架期的高阻隔塑料包装材料 ,因为它们成本低、重量轻、耐冲击、透明、可微波加热、方便、包装设计选择余地大等已成为金属、玻璃包装材料的强有力的竞争者 ,在食品、医药等包装工业方面获得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据美国华盛顿软包装协会所属的商业和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包装果蔬等食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和分类总结,为果蔬的货架期智能监测提供依据和帮助,并推动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包装果蔬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分别介绍湿敏型、气敏型及微生物检测这几个方面的智能传感器,以及结合NFC/RFID等智能技术在果蔬包装货架期监测中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包装方式,此类智能包装结合当下发展势态良好的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结论 智能传感器标签在果蔬等食品智能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连接智能手机等终端,快速监测食品新鲜度情况。近年来,包装材料研发呈现多样化,例如多元复合纳米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因此未来可以通过优化包装传感材料和器件结构,更好地发挥智能包装标签在果蔬智能包装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抗菌包装是通过使用具有杀菌作用的包装材料,抑制贮藏过程中食品微生物的生长并避免食品的二次感染,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针对市场流行的抗菌食品包装及杀菌设备新技术,论述了杀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介绍了无菌包装技术研究了,抗菌材料在包装中的应用,指出了食品抗菌包装的应用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研究基础。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介绍了微胶囊的功能、作用机理、制备和表征方法,概括了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包括抗菌包装、防虫包装、果蔬保鲜包装、可食膜、冷鲜肉包装、相变材料-控温包装、生物质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结果分析表明微胶囊技术能够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与包装系统结合能够达到缓释抗菌或控制温度等效果,提高了产品的货架期,其与包装系统的结合主要有4种方法(原料共混、涂覆、装入小袋置于包装系统、固载纤维法)。结论研究微胶囊与聚合物原料的最佳加入比例能够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包装膜,微胶囊技术在可食膜、相变材料-控温包装、生物质包装材料方面的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罗坤明  吴志林 《包装工程》2020,41(3):98-107
目的从可食用抗菌涂层和食品抗菌塑料包装的角度出发提升食品的品质安全,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优质食品的追求。方法根据食物的腐烂周期和保质方式的特点,系统性地总结目前可食用抗菌涂层的几种主要覆盖技术,以及非食用性抗菌塑料的载体和制备方法,并将其运用到食品的包装设计中。结论针对保鲜周期短的易腐食品和保质期较长的常规食品提出了可行的包装方案,对可食用抗菌涂层和非可食用性抗菌塑料在未来食品包装领域的发展和研究做了指向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可释放SO2保鲜包装袋在荔枝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华  李小东 《包装工程》2020,41(3):57-61
目的为了延长荔枝在常温下的货架期。方法制备一种具有3层结构的可持续释放SO2杀菌剂的复合膜,将复合膜热封成保鲜包装袋,并以“桂味”荔枝为实验对象,以裸放组和市售食品保鲜袋处理组为对照组,研究保鲜包装袋在常温下对荔枝的保鲜效果。分析荔枝在贮藏期间的质量损失率、褐变指数、好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常温下,裸放的荔枝和用市售保鲜袋包裹的荔枝在货架期第2—3天就会发生严重褐变,失去商业价值。用自制的可释放适量SO2的保鲜袋贮藏荔枝时,在货架期第6天时,质量损失率仅为2.44%,褐变指数仅为1.26,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8.6%,0.18%,好果率仍达到88.33%。结论可释放SO2的保鲜包装袋能减少荔枝水分损失,抑制褐变,保持荔枝的风味和口感,提高荔枝的商业价值,在常温下将荔枝的货架期延长至6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